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史实为依据 ,说明中国画原本是色彩画 ,只是在封建社会由鼎盛到衰亡的历史阶段 ,中国画才色墨分流 ,笔墨逐渐取代丹青。阐述中国画用色与用墨经历“合—分—合”的过程 ,反映了文人画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历史。从而分析与评价文人画 ,论证“中国画不能局限于文人画”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73岁,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字、作画。我出生在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我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杨筱亭,我从小就跟从祖父习书作画。他曾教导我说:“要想写出独树一帜的字来,决不能单单靠临摹名家名作,而是要潜心读帖,将每一笔都刻在心中,  相似文献   

3.
在在 《北京纪事》2010,(8):33-35
吴冠中,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作品成交额达17.8亿元。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4.
绘画笔墨有着与书法笔墨不相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书法先期成熟之时,线条、轮廓方面的用笔造型对绘画有巨大影响;但随着唐代以来绘画水墨的发展,绘画墨法长足进步,进而与笔法相互整合,产生了有笔有墨的笔墨观念,并随着明清写意笔墨的发达,反过来兑入了书法笔墨之中。而写意的发展又使得绘画笔墨不得不远离宋代写实传统,进而与书法笔墨的表现性不谋而合。于是,书画一体才真正地被文人画一脉创造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可乐》2012,(5):2-2
一颗丹心,一身傲骨,一生执念,一段传奇,这就是10、11年网络最热修真小说《仙逆》所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笔墨谈     
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想精确表述思想的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乘的笔墨,不会是喜怒哀乐一个腔调,精微的变化传达出妙不可言的感觉。“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苦瓜和尚这两句语录把笔墨讲得已经很透彻了,要想笔墨出神入化,生活与蒙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画家的成功,离不开长期的孤独的奋斗,这就是说,在生活中坚守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寂寞。只有寂寞才能使人在实践中深入思考。没有深刻的思考是不会获得真正的艺术的。而在实践中,则要坚守一个同样必须遵守的原则:笔墨。  相似文献   

8.
国画的特点与分类 用水墨作画,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东方瑰宝,它给人以赏心悦目,清新雅致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9.
"丹青"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主要指向绘画的重要视觉因子--色彩,但也涵盖更广泛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哲理,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10.
周鸿德 《老友》2011,(10):65-65
1993年。姜良策先生从鹰潭一中校长和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了对书画事业的执著追求。不久前,我有幸拜访了姜老。一走进他那只有14平方米的客厅.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书画展厅:四周墙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字画,有圆润流畅、婉约多姿的行书,有龙飞凤舞、潇洒自如的草书,  相似文献   

11.
“丹青”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主要指向绘画的重要视觉因子——色彩,但也涵盖更广泛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哲理,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12.
李保 《山西老年》2014,(11):8-8
真的.第一次与你"会面",他有一种依恋的情感自心底悄然升起。结识并走近你,是7年前的事,我从省城长沙出差回家,发现有一本《山西老年》被人遗忘在车上,就拿起来翻阅,再仔细看里面的文章时,内容既精彩又新颖,是一份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杂志。  相似文献   

13.
涂国定 《老友》2013,(3):43-43
前些年我退休了.一下子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刚开始我感到十分迷茫,整天觉得无所适从.为了排遣孤独、寂寞和空虚,我迷上了打麻将.每天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可打麻将毕竟带有博彩性质.输赢不仅影响心情,还使得精神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14.
15.
崔延杰  张樱 《可乐》2011,(4):20-21
面试中惺惺相惜我第一次见到于丹老师,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招生的考场上。当时,她刚当影视艺术系主任,带队到青岛招生。我一向不按常理出牌。一试时,想表现的才艺太多,哪个都舍不得放弃,我干脆背着吉他、拎着录音机、挎着笔记本电脑,抱着写的论文进考场。我把电脑往考官面前一支,说:"这是我做的网站。"接着挨个儿给他们发  相似文献   

16.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有自己的独立审美价值;主要从中国画笔墨线之美,中国画笔墨结构美,中国画笔墨风格美,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4个方面来阐述;梳理和探索笔墨之美,使中国画笔墨艺术持续发展,更好地走向创新.  相似文献   

17.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灵魂,其内涵非常丰富,它决定一幅画的优劣成败.对于用笔太刻露的作品,历代画家、理论家评价它是"有笔无墨",而对渲染太过、用笔较弱或不明显的作品,则说它是"有墨无笔".创作出"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完美作品是中国画家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8.
笔墨具有文化属性,中国书画的笔墨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单单是一根线、一点墨就有文化品位.点的大小、方向、浓淡、枯润,线的长短、粗细、软硬、疾徐,都能显现书画家的品位和境界,这就是笔墨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笔墨作为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中国画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是画家营造万物并传递情感世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情感和笔墨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渐趋成熟.以后,历代画家沿此道路发展下来,直到现当代.现时期艺术大师们为了创新中国画做出了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中国画创新,应表现新时代的民族感情,应在笔墨上改变中国画的虚实关系,突出情景的表现,可以淡化中国画的笔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