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晴菲 《社区》2005,(1):48-49
我的心里,50 多年来一直珍藏着一位王老师。 1951 年我上小学了。爱唱歌的我,一到学校就被音乐教师发现了,她姓王,叫王淑荣。王老师总是夸我的歌儿唱得好,她的每一句夸奖都是那么亲切,那么让我充满信心。记得有一次王老师让我在六一儿童节表演独唱,在临近演出一个星期前的那天早晨,我刚到学校,王老师把我叫到“教师预备室”。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鸡蛋来,拿一支准备好的筷子在鸡蛋的顶部用力地戳了一个洞,又将蛋里面那层薄膜戳破,然后递到我的手里,说:“把这个生鸡蛋喝了吧。”老师看着我不解地望着她,笑了。说:“都说喝生鸡蛋对嗓子好,我每天…  相似文献   

2.
《可乐》2006,(5)
老婆是个"卡拉 OK 迷",一高兴就拿起话筒嚎两嗓子,属于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主儿。然而,不管什么歌,到她嘴里没有不跑调的,还跑得老远。每次我叫她不要糟蹋名曲,她便一脸不高兴:"我一不偷懒好吃,二不抹牌赌博……就这点爱好你都不能容忍?"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校园     
妈妈和我是家里最爱喝酸奶的。 晚上,我和妈妈一边泡脚一边享受香浓可口的酸奶,舒服极了。只一会儿的功夫,妈妈就喝完了,可是这次她并没有直接把酸奶盒子扔进垃圾桶,而是用手指将剩余在酸奶盒里的酸奶刮出来,再均匀地涂抹在了她的手背上。妈妈说:“这叫变废为宝,盒壁上的残留酸奶也要好好利用。  相似文献   

4.
张浩 《山西老年》2010,(3):14-15
我和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冀美莲是同乡。她在世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做鞋的没有也不可能面对面和她说上一句话,但看她演出却不下三十次。最早看她演出是在1946年春节,那时她在太原开化市新华戏院演出。她在晋剧《打金枝》中扮演金枝女。就这一  相似文献   

5.
女朋友嗓子一般,但她有几首拿手的歌,比如张惠妹的《哭不出来》,唱得声情并茂,很富感染力。所以每次去歌厅点歌时,我都会为她点这首歌。而她也不负我的厚望,每次都能把这首歌唱到90分以上水平,赢得一片掌声。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6,(11)
金默玉从卧室走出来的时候,轻巧得没一点声音。已经是88岁的老人,依然喜欢穿雪白的套装,手指像少女一样纤长,手背光滑,指甲精心地修过了,涂着透明的指甲油,要对着光,才能看到一抹淡淡的银红。她看着自己的手:“在农场劳动的时候,本来以为,这双手完了。没想到,居然没有变形。”然后她望着你笑一笑。她说一口悦耳的京腔,喜欢用“……极了”做结语,是老北京才有的那种清扬婉转的音调。嗓音有点沙哑,问她是不是天气太冷有点感冒,她笑笑:“不是的,是在农场劳动的时候,坏了嗓子。”语气平静坦然,就像70年前,在东北,日本人要她去照良民证上的照片,她说:“我不去,我要睡觉。”  相似文献   

7.
黄阿姨这段时间有点感冒,她服药的时候,担心自己服的胶囊是“问题胶囊”,于是,她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吞下药粉后黄阿姨被呛得一阵猛咳,而且嗓子里火辣辣的,尽管喝了一大杯温水,喉咙还是不舒服。她赶紧到医院检查,发现她的食道已被药粉灼伤。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7,(22)
周末晚上,妻与几位女同事来了雅兴,纷纷带上丈夫到饭店聚餐。席间,妻的一位同事举杯向我敬酒,我欲推辞,这同事非要我喝下,说喝完后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很想知道那好消息,便一仰脖喝下了她敬的酒。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我历来不相信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以外的某种冥冥之力在安排著的说法。但我有40多年的生活,又确实是在一种我无法与之抗衡的某种力量安排之下,与一个地图上本来没有的名字打上了感情的死结,一生都在。L甘情愿地为她流汗流汨、受苦受累,没有要求地追随著她、热爱著她、最後还要从属於她。她就是克拉玛依。我既没去过克拉玛依,也没人交给我为克拉玛依的任务,我鬼使神差地上了这条船,而且一上去就下不来我知道克拉玛依是在1956年,或许还要晚些,记不清了。那时我在中央建筑工程部文工团当创作员。有一天看材料看到了…  相似文献   

10.
王进 《北京纪事》2015,(11):35-36
1937年我十岁小学毕业(我是5岁上的小学)。“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诈言占领了任邱县:国民党都跑了。我们的地下党组织把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斗争。我们继续上学--上了抗日高小。日本人1939年开始占领我的家乡任邱,当时十二三岁的我拿着大刀(祖辈传下来义和团的)参加了儿童团,抓特务,抓汉奸。当时日本派了很多汉奸,侦察我们的军事行动,我们的抗日组织状况。一次,我在站岗,村武委会干部纪花来查岗,她没有通行证,我把她抓住了,把她押到了武委会。她对武委会主任说,她编了一堆瞎话也没有骗了我,她对武委会主任连连夸奖我说,这小子,警惕高。她从自行车兜子里掏出了100个铜板对我进行了奖励--这是村武委会第一次对我的奖赏!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3)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把一只毛毛虫塞进一位女同学的后脖领。女同学猛然受到惊吓,原地蹦两下以后,竟开始围着课桌转圈。慌乱之中,她扭伤了左脚,整整一个下午,扯开嗓子嚎。理所当然,她的家长找上了门。我记得父亲红着脸给他们道歉,父亲说,你放心,我不会轻饶了这小子!每一次闯祸,回到家,父亲迎接我的,都是一把上下翻飞的笤帚。我想这次,那把笤帚,一定会让我的屁股皮开肉绽。  相似文献   

12.
品茶     
我年届古稀,茶瘾愈来愈重。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案头上没有茶,便不能写诗作文;闲聊没有茶,便不去谈古论今;作客进门,有茶便知其味是淡是浓。旅途上,我必备绿茶半包;火车上,必有杯茶伴我摇晃;八达岭上别人喝可乐,我喝壶里自带的清茶,口中有茶香,茶水好提神。我常对茶自省,为文百篇,不如一壶可品。茶中,有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嗯?她……     
李纳米 《新少年》2012,(11):32-33
"我决定:推荐我们班的陈小丽为本学期的市级三好学生!"班主任王老师郑重宣布。嗯?她?不会吧!是陈小丽?她这学期刚刚转来呀!怎么不是我?难道我比她差?论成绩,这次考试,我总分第一,她才第五:论资质,我都在学校上五年学了,她才刚转来,估计学校还没熟悉吧?论上课的积极性,我上课每次回答问题都会举手。而她呢?就没有举过一次手,也没主动回答过一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来过北京两次。一次在1963年,一次在1981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原说好起码要住一年的,但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受不了啦。她对我说:"我整日这样吃喝,却没有人给我说话,这不是让我坐禁闭吗?"拗不过她,在决定返回故乡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什么也没有。就是我想要—个会画的人照我的样子给我画一张像。"我立刻就理解了,她想到她身后的"位置"问题。这是常情,岂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照一张相,然后放大。她很愉快地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5.
酒壮狗胆     
在乡下,差不多每家都养一条狗,这些狗不但勇敢,而且对主人十分忠诚。五岁那年,爷爷带我到乡下舅爷家,他家有六间大瓦房,还有个宽敞的大院。我最喜欢舅爷家的看门狗,可它就是胆子太小,见着生人也不叫,更不会露出锋利的牙齿。我决定把它训练成最优秀的看家犬,经过苦思冥想,终于从一个小品里得到启发“:酒壮狗胆”。我偷偷从舅爷家拿了一瓶“二锅头”,趁人没注意,倒进小狗的饭盆里。可这只小狗非常小心,它先用鼻子闻了闻,并没有喝,然后就回窝里去了。我一看出师不利,便把小狗从窝里抱了出来,按着它的头让它喝,可是它拧着脑袋,嗓子里吭吭叽叽,死…  相似文献   

16.
<正>1.将军对下属说:"明天出动9架飞机袭击敌人。"下属:"好的,这就去安排飞行员们喝酒。"2.老婆最近喜欢看恶搞视频,不过我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搞我,昨晚上我和朋友们喝了点酒,晚上起来上厕所,刚把厕所门一打开马桶上坐着一个人看着我……我当时就差一点吓晕过去尖叫了一声,老婆在床上笑得打滚。我坐在厕所望着那个娃娃在考虑是不是以后就用它了。3.闺蜜夫妻俩同时出差,就把她上大班的儿子送到我这  相似文献   

17.
原文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笔:请用钢笔写字!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矮小,瘦弱,怯懦不堪。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  相似文献   

18.
无赖老妈     
《可乐》2009,(1)
我妈总是说我来得不是时候。我妈正要竞选副科长,我悄悄降临,把她弄得六神无主。竞选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一出生就得不到她的好脸色。她有时会朝我横眉竖眼扯着嗓子喊,有时又会温言细语哄我上当:"你看,你拖累我那么多,还不快去  相似文献   

19.
生活像一条小河,记忆像一张大网,捕捉着生活中各种难忘的事情。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那时我刚上二年级,学校为家远的同学增订课间餐。因为我家生活条件不好,就没有订。我为没订课间餐,心里很不高兴。可就在那个课间,发生了一件使我想不到的事情……那天,同学们第一次吃课间餐。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起转来。这时,我听见一个亲切和蔼的声音在叫我。我连忙擦干眼泪转过身来,原来是张老师。她手里端着一瓶牛奶,说:“来,蔡华莹,快把你的这瓶牛奶喝了吧!”我奇怪地问:“老师,我并没有交钱啊!”“你…  相似文献   

20.
钟文典 《社区》2010,(20):16-17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的书。念完了,老太太没叫我坐。说:“怎么开学一个月了,你连课本也没有?”我是刚从南方去,普通话也说不好,又不好解释,就在那里听她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