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杨叙 《社区》2003,(23):32-32
丹麦人素有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志愿服务的传统。在丹麦,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定期或不定期地从事志愿者工作。想从事志愿工作的人可以到地方志愿者办事处报名,志愿组织也可以通过办事处招募志愿者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福州市M社区为例,对八位拥有志愿服务之长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滚雪球式的深度访谈。通过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对城市社区离退休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城市社区离退休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类别应多元化,彰显晚年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参与志愿服务,强调获得心灵满足与精神快乐;强调健康层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失灵现象阻滞了其进一步发展。为消解这一现象,需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针对性解决措施。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可知,我国志愿服务过程中"失灵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组织不够独立、管理不够规范、活动目的不够纯洁、活动范围不够宽广、服务资金不够丰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等。消解这一现象需要采取增强志愿组织的独立性、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公众意识、丰富志愿服务方式、拓宽资金来源、运用多样化激励手段、完善相应法规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组织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志愿服务组织渐入到公众视野,笔者通过到包头义工联合会的实地参与、了解、发现包头志愿服务组织在管理上、生存发展的延续性上及对外交流、学习、借鉴上都有其局限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社会、政府、民间组织相互协调,政府、社会要为组织提供足够强大的外部社会保障。民间组织要加强对其自身发展能力方面的建设,只有这样多方全面的合作,才能使志愿服务组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图物质报酬而自愿为推动社会道德文明所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它具有服务的志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其鲜明的伦理属性决定它在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丰富公民的道德情感、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和增强公民的道德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共领域在提供主体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志愿精神三方面为志愿服务开拓和延伸了新的场域。从网络志愿组织的发生机制来看,网络志愿服务实质是自组织理论的充分展现。网络志愿服务的特点有凸显草根性,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更高;平等交互性,活动过程直接可视化;主体相互制衡,防止志愿服务异化。网络志愿服务要从混沌到有序,需要在健全网络志愿服务体制、精心打造网络志愿社区、培育稳定的网络志愿者队伍、加强网络志愿组织内外管理。  相似文献   

7.
李辉 《社区》2023,(10):50-51
黑龙江省讷河市始终立足实际,着眼服务大局,坚持夯实基础,创建品牌,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在黑龙江志愿服务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达3.4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08个,2022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800余场次,参与活动志愿者达1.8万余人次。  相似文献   

8.
9.
志愿服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文化魅力。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志愿服务文化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渠道创新,构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多维度支持结构,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引领志愿服务事业向纵深发展,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从志愿精神的功能看北京奥运青年志愿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精神具有激励、调节和凝聚三种功能,要提高北京奥运青年志愿服务的水平,就离不开志愿精神的发挥。充分发挥志愿精神的激励功能,有助于增强北京奥运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志愿精神的调节功能,有助于增强北京奥运青年志愿服务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志愿精神的凝聚功能,有助于增强北京奥运青年志愿服务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志愿精神的激励性,就必须善于造就精神楷模;要充分发挥志愿精神的调节功能,就必须注重营造民主氛围;要充分发挥志愿精神的凝聚功能,就必须着力塑造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志愿服务教育的系统传播。高校志愿服务教育更是培养学生服务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其服务潜质的有效环节。欧美等发迭国家已经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并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实践环节。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研究具有“后发外生型”特质。而志愿服务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13.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关系到志愿服务活动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需要从法制、权利、资金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作用,特别是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志愿服务是动员和组织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本文以社会转型志愿服务动力理论为依据,从志愿服务组织运作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并以绍兴市志愿服务组织运行情况为个案,对志愿者的招募、使用、管理、培训、激励机制,志愿服务立法规范、经费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化运作机制的对策措施,并提出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共青团推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以来,高校学生参与该项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大学生思想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组织众多志愿者活动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学习具有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结合起来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具有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学生做决定以及分析性反思四个特征。服务学习理念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理念上要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要以社区为基础,训练和督导要以专业化为目标,维系和奖励要以自我满足为需要。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年来,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共发表了115篇论文.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内容、功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等几大方面.但是,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的立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化是国际上志愿文化发展的趋势,在我国也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基本保障缺失、社会缺乏认同、志愿服务社会效应有待加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化步伐,所以,要完善基本保障体系,普及志愿精神,打造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人们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机制势在必行。基于在河南省进行的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资料,有效的志愿服务供给机制应该由五要素构成:健全的法律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全方位的支持体制以及合理的评估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坤 《国际公关》2024,(5):14-16
我国推动的人文交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此,应高度重视国际志愿服务组织的人文交流功能,总结世界同类组织的相关人文交流经验,推动我国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助推我国对外人文交流产生深度效果。这对传播以志愿文化为底色的中国特色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