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国家外交护侨的主要措施是建立领事馆。随着晚清朝野对华侨认识的逐渐转变,保护和利用华侨成为清朝华侨政策的主要内容。南洋在中国周边地区具重要战略地位,也是华侨聚居之地,应当是清朝设领的重点地区。但由于朝廷对设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不力,且外交人才缺乏、驻外使节布局失误和外交事权分散等,因此屡误设领时机,导致在晚清时期中国所设的45个领事馆中,在南洋地区仅设立7个领事馆。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认为在海外设领护侨会“无事生扰”,对向海外派驻领事采取消极态度。英国为了维护殖民统治,一贯阻挠清政府向英国属地派驻领事。1887年,张之洞提议在仰光设领护侨。由于驻英使臣薛福成的努力,英国才在1894年同意清政府在仰光设领。薛福成离任后,仰光设领问题多年无人过问,引起缅甸华侨的不满。后来,同盟会加强了在仰光的活动,清政府才在1909年急忙把领事派到仰光去。清朝的领事勾结英国殖民当局,破环和镇压缅甸华侨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3.
1905年以后,清朝政府多次派出官员到东南亚地区考察华侨商务。对此,荷兰殖民者设置重重障碍。清朝政府办实业需要资金,因而提出要保护华侨。而清廷把官员和军舰派到东南亚去“抚慰”华侨的时候,念念不忘要利用一切机会同革命派争夺群众,美其名曰使华侨“不致为邪说所惑”,目的是阻止广大华侨对革命派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领导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中,华侨起了很大的作用。孙中山曾经说过;“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这些革命的华侨、有工商业资本家,也有更名的工人和小工商业者。他们在海外受尽了帝国主义反动派的肮脏气,迫切希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  相似文献   

5.
驻藏大臣是清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驻藏大臣从最初设立到最终形成稳定的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说是清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一个"法制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治藏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对维护当时国家的统一,促进西藏地方的稳定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出发,分析清朝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相继颁行一系列治藏法令的内容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当前我国民族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前往另一个国家,必须到前往国驻所在国的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对方国家的入境签证,这已成为国际惯例。 目前,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已先后同1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大部分国家在中国设立了大使馆和领事馆,少数国家在香港设领事馆。一些未建交的国家有的在香港设有领事馆,有的虽未在中国设立使领馆,但已委托其他国家的使领馆代办领事业务。 目前,公民因私出国申办外国签证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本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直接联系。二是委托  相似文献   

7.
论清末华侨认同的变化和民族主义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移民海外的华侨,其民族主义意识尚未形成。晚清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强烈震撼了朝野。在民族危机意识下寻求社会变革、救之图存的朝野三股政治势力———清朝实权派中的有识之士、保皇派势力、孙中山的革命派,都先后把目光投向海外华侨、寻求华侨的支持,在客观效果方面,这三股政治势力在推动华侨对祖国的认同,从而激发海外华侨社会中华民族主义的兴起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49年后的最初十五年中,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华侨回国观光,有力地发挥了凝聚侨心侨力,为国家经济建设争取侨汇,吸引华侨回国投资,紧密中国与侨居国外交关系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在这个时期开展组织华侨回国观光旅游活动,是有其特定原因的,而当时有关旅行社和地方的接待活动,也就必然带有这个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炎黄子孙聚居的闹市区,从居屋住宅、商店餐馆到社团会馆、牌坊祠亭,到处都可见到中国特有的传统汉字楹联。它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特色,又表达了海外华侨华人对故国桑梓的思乡情怀和中外友好之情。新加坡乌节路的"先碍购物中心",内有一座汕头潮州酒楼,酒楼前厅悬挂一副楹联:汕汛远潮通四海,头抡佳馔冠南州。此联为广东著名书法家黄子厚撰书,联中既表现出潮州人在海外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海外对南国美食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王大海为漳州府龙溪县人,乾隆五十六年撰成<海岛逸志>六卷.该书作者在清代闭关锁国之际,居于海外看世界,录其见闻为书,对国人了解海外情势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海岛逸志>介绍了印尼诸岛的航路、风土人情,以及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一带的风俗、政教等情形,还为华侨立传,颂扬了华侨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贡献.作为一部华侨亲自撰写的海外见闻录,该书反映了18世纪末南洋荷属殖民地的社会状况,揭露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扩张,叙述当时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使国人开一眼界,亦是研究南洋、研究海洋文化之典籍.但对这一珍贵的海交专著,国内较少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清朝同治十年,在南洋经商的张弼士参加了法国领事馆举办的一个酒会。当时,来了不少贵宾,工作人员端来了法兰西上等葡萄酒。张弼士拿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小口,细细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绵绵的习习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贵宾们端着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相似文献   

12.
清末,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华侨回国投资。旅日侨商吴锦堂应召回国,提出振兴浙江实业的设想,并以极大的热忱投身振兴浙江实业的活动,兴办农蚕学堂,创办浙省农业股份公司,投资浙江铁路公司和宁绍商轮股份有限公司,游说华侨考察、投资浙江,为振兴浙江实业尽心尽力,充分表达了华侨的爱乡爱国之情,展示了华侨上层人士对政府的信心及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华侨政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素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宽松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是进一步吸引了广大海外同胞纷至沓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海外侨资投资呈现出新的特点。 侨资投资日趋成熟 并在不断提升层次 中国国务院侨办会同全国人大侨委组  相似文献   

14.
康雍年间,伴随国家统一战争的开展,西北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清朝与西北各族之间的茶马互市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由官营向私营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西北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晚清政府保护华侨的问题上,目前较多学者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而笔者认为,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晚清政府却能一改历代中国政府敌视华侨的政策,积极推行保护海外华侨的各种措施。1861年总理衙门的正式设立则是清政府在保护华侨问题上所作出的一种具体实践之一。此后,保护海外华侨成为清政府对外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遣使、海外使领馆的设置等,其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因此,对于晚清政府在保护华侨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在国内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1月清政府正式设置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作为办理各国交涉事务。总理衙门的正式成立是晚清政府护侨活动的大事之一,此后护侨活动及使领人员的奏派、要求,统由总理衙门调处。总理衙门的内部机构在涉外上分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五股,其中,“法国股掌办法兰西、荷兰、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巴西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保护民教及各岛招用华工诸事”,“美国股掌办美利坚、德意志、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办保护华工等事”。由此可见,总理衙门肩负保护华侨的职责,且...  相似文献   

16.
包爱芹 《东方论坛》2004,(1):120-124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从海外华侨中开始进行革命的,其侨务主张是:把华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视侨胞为建设国家、兴办实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关心、爱护华侨.孙中山之所以能把华侨当作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其客观必然性;孙中山的侨务主张反映了广大华侨的愿望与要求,在客观上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它深深地吸引了海外华侨,使其踊跃赞助革命;孙中山的侨务主张为现代中国的侨务政策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海外华侨踊跃捐款,资助祖国抗战大业.尤其是太平洋战争后,侨胞纷纷携资回国,开发西南后方富源,以利抗战建国.鉴于生产事业建设的重要性,部分华侨资本流向金融业,在大后方兴起了一批侨资银行,旨在发挥银行融通资金的使命,促成资本与技术的合作、金融与企业的联系,以实现华侨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1850—1912)俄国驻新疆伊犁、塔城、喀什、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领事馆和总领事馆,并派驻领事。晚清俄国驻新疆领事馆实为俄国在新疆进行侵略活动的指挥机构,俄国借驻新疆领事馆向新疆政治、经济领域渗透,攫取政治权利和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侨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无私捐款、支援前线;回国参战,血洒疆场;抵制日寇,经济打击;宣传抗战,争取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督粤期间,采取过一系列积极的治粤方略,解决华侨海外受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张之洞认为华侨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方面,许多华侨具有爱国之心,每遇祖国有难,均慷慨捐资捐物;另一方面,侨民海外发展,既可一定程度缓解国内生存和就业的压力,又可帮助和支持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侨眷的生活水平。因此,当华侨在海外受到迫害时张之洞力主救助,并提出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举措。张之洞对待华侨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行为,不仅在当时使海外华侨的处境有所改善,而且至今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