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什么是美学呢?每门科学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弄清了美学研究的对象,也就可以回答什么是美学了。然而,困难的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并不象其他学科那么明确,因此,对于美学也就不象其他学科那样,有个明确的一致的看法。例如动物学,它是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动物学就是关于研究动物的一门科学;文艺理论是以文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文艺理论就是关于研究文学的一门科学。这些,都是十分清楚的。可是美学呢?什么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呢?这就不那么清楚了。首先,各种自然现象,如象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阵鸟鸣,以至日月光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等等,无不可以作为我们审美的对象,无不可以引起我们审美的感情和评价,因此,无不可以作为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与审美个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经显赫的实践美学近年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我们认同实践美学,同时支持正常的学术争鸣。我们认为,要想建构成熟完整而令人信服的理论体系,精深的个案或细节的研究无疑是必须和重要的。为此,我们组发了下面这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支持实践美学观,但各自立足于一个方面,就其研究对象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曾经显赫的实践美学近年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我们认同实践美学,同时支持正常的学术争鸣。我们认为,要想建构成熟完整而令人信服的理论体系,精深的个案或细节的研究无疑是必须和重要的。为此,我们组发了下面这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支持实践美学观,但各自立足于一个方面,就其研究对象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关于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研究业已成为我国美学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多年来美学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分歧表明,立足于不同的哲学基础,就决定了对美学这门学科的不同理解,就将导致美学理论的不同体系,导致对美的本质、美感及艺术诸问题的不同认识。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探究其哲学基础不能不说是一个关键性和根本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古典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美学家们都曾加以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谢林,对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与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反驳了两种流行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念。谢林的看法,与康德和黑格尔有所不同。谢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文化”的提出是文化和美学结合研究的第一次自觉 ,它也一度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热点 ,但由于其理论欠缺深度 ,所以 ,2 0世纪末以来它光彩渐淡。而“文化美学”接过“文化与美学”研究的大旗 ,继续把美学研究向更广阔、更深入、更本原的领域拓展 ,在美学对象、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等方面 ,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生命力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将其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做深入阐述,对身体美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针对身体美学发展所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益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代美学的研究方向和意义。身体美学的提出是对狭义美学学科界限的突破。一般来说,美学学科界限由艺术类型或审美对象来界定,但是身体美学似乎是一个跨审美类型的领域。身体美学将身体视为审美价值和创造的对象,把身体看作我们完成审美活动处理审美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感觉媒介。不管从身体美学自身出发还是从美学的学科转向入手,都对分析身体美学的学科定位与中西方美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卡尔松明确提出环境美学涉及的两个重要问题是“欣赏什么”和“怎么欣赏”。结合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日常自然审美经验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人们在选择自然审美对象时不仅需要敏锐的身体感知,而且也受其情感、经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审美方式并不是单一的静观无功利模式———对象模式,而是混融性的审美模式,包括景观模式、参与式的自然欣赏模式等。明晰了“欣赏什么”和“怎么欣赏”的理论实质,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日常自然审美行为既体现出人类获取美感的合理性,同时也蕴含着影响生态环境的某些危险性。我们应该吸收借鉴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更应审慎地选择我们欣赏的对象和欣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美学研究对象自美学学科产生以来迄今悬而未决。它的不确定 ,直接影响美学学科定位乃至研究内容的确定 ,导致美学学科的不成熟和衰微。2 0世纪拒斥形而上、拒斥本质 ,试图把美学对象转向经验现象 ,然这一转向不仅没能改变美学处境 ,反使美学边缘化 ,几近消解。重新反思美学与形而上的关系 ,尤其是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论述 ,对我们思考美学研究对象深有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以合肥丰乐生态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对生态园内游憩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人和中年人成为生态园的使用主体,他们在生态园中的主要活动目的是休闲娱乐、增长见闻、寻求新知,对生态园的不满意度集中在安全存在隐患、基础设施不健全、娱乐设施不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正确地解决了主客体的本质和属性问题.主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理性属性;客体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和三个基本属性即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要从主、客体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它们之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抒情的同时运用具体的物象起兴,其物象多是撷取农业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和发生的事情,反映本真的自然,再现客观的自然万物,从而使《诗经》呈现出特有的朴实风格和浓郁的自然风情。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活动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科学评价以整个科学研究活动系统为评价对象,也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科学评价系统主要由科学评价主体系统、科学评价中介系统和科学评价客体系统构成.认识科研活动系统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起点,而认识科学评价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作过程,同样也少不了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包括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及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洛阳地区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抽取洛阳理工学院部分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恋爱现状、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对自身的影响及恋爱中性观念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且女生多于男生;恋爱观点开放,传统道德弱化;恋爱动机多元化,择偶标准理性化。建议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女性性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邵阳方言的特殊双宾语句式S V O直 O间和动词V的特点及O直和O间的音节复杂程度有关。双宾句S V O直 O间可以从共时和历时的分布情况来考察。在邵阳方言中,S V O直 O间双宾句的使用与动词的类别及双宾语O直和O间的性质及音节的复杂程度有关,这是语言的内部因素对句式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典化的文艺理论存在三大症结:(1)人为认定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实体性、文本性;(2)理论旨归追求普遍性、同质化(单一性)、一元性;(3)研究者习惯于把书面"经典"作品个例的经验当作整个文艺领域的普适性规律,遮蔽了事物的丰富复杂性。研究黄飞鸿功夫影视现象可以发现,非经典文艺理论具有下列四项特征:(1)研究对象具有文本间性;(2)理论旨归在于特殊性、异质化(非同质化)、多元开放性;(3)克服以自我价值尺度为(唯一)标准,试图建立起一个彼此平等沟通的话语交往平台;(4)非经典文艺理论不追求排他性的"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追求文艺向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主客体关系的嬗变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客体关系与生态伦理思想直接相关,主客体关系的嬗变必然会带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古代文化中,主体与客体主要是一种一体关系,人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生态伦理思想是潜在的、自发的。近现代文化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取代了古代文化中主客一体直觉体悟式的原始思维方式,人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取代了人与自然的共在、融合关系,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人类生态伦理思想处于缺失状态。当代生态文化中,主体与客体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生态文化把自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协同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度觉醒与自觉。  相似文献   

20.
虽然以往研究能解释汉语中旁格宾语的生成机制,但仍存在些许不足.语段理论能为旁格宾语的生成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在旁格宾语结构中,动词的内论元为基础生成的空宾语e,旁格宾语实际上是介词脱落后的介词词组右附加到VP.由于e 不具有语音特征,不会被拼读出来.因此在语音系统拼读后,最终得到旁格宾语出现在动词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