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既是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议题,以往学术界对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提升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了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顺利实施,采用文献调查与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在总结中国其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产业背景—供给侧问题—结构性原因—改革对策”的逻辑思路,以收费公路这一特定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为例,从企业、产业与区域3个层面指出产业供给侧问题的结构性原因,并提出提升收费公路产业有效供给的改革对策。研究认为,运营效率低下是收费公路产业供给侧问题的集中体现,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企业层面的运营模式结构失衡、行业层面的公路收费制度僵化以及区域层面的属地管理模式;借助PPP模式加快收费公路产业市场化进程,以公路项目微观效益为标准分类实施公路收费政策,在硬化预算约束的基础上进行中央与地方事权改革,统筹收费公路管理成为未来行业走出运营效率低下困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相似文献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应在构建三大体系的指导下,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本文以某桑树种植企业为例,从产业、产品生产和产品经营三个方面介绍企业改革实践经验,并指出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为研究脉络,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不同时期,总结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分析了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提出了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需求,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设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乡村金融供给体系等政策建议,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粮食产量十二年连增和连续五年超过550亿斤之后,受全国农业发展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阶段的影响,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内蒙古粮食生产提供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难得机遇。依据内蒙古粮食生产面临的全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大环境、成本上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困境,提出了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推动内蒙古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A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招生侧、培养侧、择业侧和供需关系侧影响机制,并提出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发现,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的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毕业生学业成就、就业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招生规模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过程管理、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存在三条无效供给影响路径。深化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包括:平衡专业规模结构,优化专业资源供给;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强化就业力培养;深化创业课程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协同发展;变革无效供给关系,驱动有效供给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正确处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重要性,新时期土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内在机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四个方面处理好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激烈的讨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税收政策。由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中融资成本占比最大,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影响,接着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其他因素。经过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局限于税费减免对中小企业的激励上,也应该重视经济制度、金融体系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协同机制,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供给端普遍存在生产成本投入畸形、产品供需错配、创新发展不足、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滞胀”,影视精品难现,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解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顽疾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产业供给侧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导向层面提出促进产业优化转型、实现要素创新驱动和改革产业管理制度三条路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提高影视产品的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矛盾;把握时代科技发展契机,改善影视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土壤;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整肃成本畸形现状,全面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纠正产业弊端,保证我国影视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而金融投资领域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重视产业和金融的结合,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反馈的过程,产融结合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否深化的需要。因此,需要重视产融结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产业结构转型缓慢、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同时风险、制度、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了产融结合的步伐。这需要我们回归金融本质,提高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创新产融结合的方式,并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消除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门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总结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绿色生态导向下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推进绿色生态导向下的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调好农产品区域布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顺农业绿色经营体系;调强科技与人才支撑;调响农产品品牌;调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调实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揭示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基于分布滞后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将通过影响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农业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如果滞后效应持续时间太长,将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减轻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促进农产品供需双方互动协调,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是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重要任务,那么,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影响农民消费的机制,通过构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价体系,运用2009-2018年份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显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但该提升效应表现为中、东、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平衡特征;改革的组成成分影响农民消费的效应亦具有区域差异性,但也存在共性,即各地区依托农业主体生产能力指数实现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效应较强,依靠农业资金保障能力指数影响农民消费水平效应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通过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消费水平增长,而通过降低不确定性、改善消费环境渠道提升农民消费的效应较弱。最后,以提振农民消费的视角,为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需求侧经济管理政策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效力已成强弩之末时,适度调整经济结构改革方向转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是我国顺应经济周期发展规律的应时之举。通过对德国、英国、美国三个典型国家不同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经验的介绍,从最优税率区间、减税与政府预算赤字、供给侧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改革对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对制定和实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措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农村发展大势的两个关键点,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手段和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条 件。皖北地区作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和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基数大质量不优、粮食产量高库存压力大、要素错配导致农产品 结构扭曲、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环境负效应等方面因素制约了皖北乡村的振兴。助推皖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破口是 加快皖北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深化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1月,中央做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补短板"出发,以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应为研究对象,根据西部84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财政分类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的发展类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民生类支出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基于广义矩估计和面板门限模型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作为发展类支出主要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因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西部财政应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供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先行成本;基于西部地区的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同的特点,做到精确投资;同时关注民生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主线,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法的完善,经济法应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文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切入点,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法制度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点地区宅基地改革的实践现状和当前宅基地改革的理论研究状况,在"宅基地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市场规制)、法律逻辑(宏观调控)两个角度分别展开阐释,以此充分诠释经济法的耦合,为最大限度地加快宅基地制度改革步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从当前保险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的问题所在,揭示了加紧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满足保险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改善供给机制、营销服务功能和监管保证等维度切实维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20.
[提要]本文以2015-2017年CSSCI收录的446篇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论文为来源数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主要结论为:(1)从研究的基本情况来看,研究成果逐年增加,正在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整体关联性不强;(2)从文献、作者、期刊共被引分析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管理领域,学科交叉融合不多,研究的基础较为薄弱;(3)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来看,研究重点集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重点领域、政府主体方面,研究的政策导向性较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与党和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