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2—2021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和 DEA-Tobit 两步法,综合评价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效率损失原因,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建议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打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协同发展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地区,设计差异化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路径。  相似文献   

2.
结合闽南湾区经济背景,通过评测闽西南五市的经济发展效率,以期为实现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CCR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评价闽西南五市的经济发展效率,重点分析湾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同时评价山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从静态来看,经济发展效率整体呈增长趋势,但还未达到DEA有效,而且不同城市之间的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从动态来看,经济发展动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趋势.分析发现,技术效率提升是经济发展的主因,湾区城市与山区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正逐步减少.因此,闽西南协同区应积极整合湾区资源,推动厦漳泉同城化;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加大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闽南湾区经济背景,通过评测闽西南五市的经济发展效率,以期为实现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CCR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评价闽西南五市的经济发展效率,重点分析湾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同时评价山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从静态来看,经济发展效率整体呈增长趋势,但还未达到DEA有效,而且不同城市之间的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从动态来看,经济发展动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趋势.分析发现,技术效率提升是经济发展的主因,湾区城市与山区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正逐步减少.因此,闽西南协同区应积极整合湾区资源,推动厦漳泉同城化;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加大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而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2008—2017年31个省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科技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则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但对于邻近地区,以不同数据指标测度的人力资本并未表现出预期的空间正向溢出。另外,人力资本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人口老龄化影响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遮掩效应。因而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应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进一步增加科研投入,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内外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沿海发达地区表现为高水平区域创新能力集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其溢出效应与地区内外创新能力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水平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此政府需正视区域间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加大教育支出投入,提升市场化水平,鼓励并支持更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规模,以此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尽快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新疆经济具有高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外贸发展方式上存在着思想观念束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力资本开发不足等问题。该文从贸易理念转变、生产要素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提升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通过选取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非对称格局特征,绝大部分省份目前仍处于低集聚低创新型(ih);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结构的初级化并没有表现明显的空间效应;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在时间上表现出倒U型关系。基于此,建议各地区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高度重视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人力资本的知识溢出效应并动态处理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基于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在长三角生态圈中,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建议政府层面,应建立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健全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高校层面,应布局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促进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科技等智力支持,构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则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绩效的重要手段。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参与模式及发展策略值得研讨,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起到连接研究型大学与高、中职业院校的作用,故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参与模式与发展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成都大学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产出是体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以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考察了京津冀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拓展的知识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经费投入、创新人员数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4个因素对京津冀创新产出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呈向京津两市极化的特征,并存在空间负自相关性。从京津冀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来看,政府创新经费投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创新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溢出效应不显著;创新人员数量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显著为负;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作用,据此提出了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运用2005—2014年河南省创新资源投入和创新产出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借助知识函数,利用GMM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财政科技投入、固定资本存量等创新资源投入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因此,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加强创新型河南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东北三省2001—2016年面板数据,引入人力资本和地区消费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对东北三省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均消费水平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东北三省发展现状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以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河北省会石家庄所辖县域为样本数据,选取了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的四大类指标,运用熵值法对该市县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石家庄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差距较大,存在结构性问题。建议从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优势科创体系、加强科创环境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水平等5个方面提高石家庄市各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东部人力资本配置和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人力资本存量年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也是经济发达地区。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比较,实证分析1985-2012年福建人力资本配置、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福建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邵阳和娄底位于湖南中部核心位置,由于没有得到配套的优惠政策,目前经济发展总量处于全省后列,两市存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投入总量偏小、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湘中经济圈成为中部崛起的短板区域;建议加大科技整体投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打造娄底和邵阳两市的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平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突破口实现湘中高新技术快速的产业化,以科技协同创新带动传统资源消耗性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驱动的内涵出发,构建包括创新驱动投入、创新驱动支撑和创新驱动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九地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整体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科技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企业,提高人力资本以及促进对外交流,最后逐步过渡到创新驱动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协同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深入研究其运行规律对推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科技协同创新活动可以被定性划分为磨合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创新氛围与规制是两组最能体现各阶段差异的特征变量;同时,资源要素完备度、知识共享与流动、制度规范性是影响各阶段演化的关键要素。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如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在区域创新能力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出口贸易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R&D活动、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和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3)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外贸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创新能力的相对贡献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R&D投入强度、区域人力资源素质以及政府支持等具有正相关关系。应从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区域合作等方面努力提高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将人力资本水平按照不同的创新主体进行分类,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力资本水平、研发支出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详细分析它对我国各个地区区域创新的贡献。结果显示,在我国13个省市,科研机构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的作用是显著的,在我国14个省市,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的作用是显著的,在我国17个省市,大学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的作用是显著的。三种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贡献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