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省五通桥城区方言的儿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通桥城区方言的“儿”词缀只有儿尾形式 (音节语素形式 ) ,没有儿化形式 (非音节语素形式 ) ;该方言儿尾的构词能力极强 ,几乎占据了“子”尾的位置 ;形成了以五通桥为中心的“乐山———五通桥———犍为”儿尾方言片 ,该片区内儿尾和儿化并存 ,该片区外 ,离该片区越近 ,儿尾比例越大 ,反之儿化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2.
山西方言“儿化、儿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西87个县的“儿化、儿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69个县有“儿化”,12个县有“儿尾”,6个县无“儿化”,也无“儿尾”。从地理上看,自北向南儿化韵数目依次增多,少的4个,多的37个;从儿化对音节的影响看,影响的大小与儿化的数量成反比;从儿化的构成形式看,涵盖整个实词类;从表义功能看,除表细小、喜爱的附加意义外,还表敬称、方位等意义。总之,山西方言儿化较之普通话语音、功能均复杂。  相似文献   

3.
太原话儿尾作为构词语素 ,使用时内部有差异。从形式、语义、功能、作用以及发展趋向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分析 ,与普通话必读儿化词对比 ,可见太原话儿尾使用情况 :由南到北递减 ,逐渐向儿化过渡。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儿化”,“儿尾”可以归并为五种不同的发音类型,其语法作用也不尽相同。作为词层形式单位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更复杂的语言形式单位简化到词的过程。根据“儿化”、“儿尾”的不同发音特点,可以列出其不同的地理分布情况。这种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音、语法和语用三方面分别对重庆话语气词的某些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重庆语气词在语音上具有超音系、多低降调的特点;在语法上是是非问句成句的必要成分;在语用上是产生言外之意的重要提示手段和遵循礼貌原则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在构词上是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双音节化的趋势,不但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金瓶梅词典》、《〈红楼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为依据,考察了“儿”尾与“子”尾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同时参照甲骨卜辞、《诗经》、《世说新语》等著作,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汉语词汇音节数量上的古今变化。  相似文献   

7.
"儿"字在普通话中发音时有卷舌动作,在西宁方言中则没有,因而在作为词语后缀时与普通话相比,有分读与合读的区别,对前一音节韵母、声调的影响上有着不同的规律.同时由于具体语境、方言习惯的关系,表达功能上也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比较,探讨了西宁方言"儿"尾的语音及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8.
舟曲藏语语音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儿化韵尾出现的频率比已知所有藏语方言都高。尤其是拱坝乡勒卧村的语音,是目前发现的藏语语音演变史上儿化韵尾现象发生和演变的最为典型的案例。儿化韵尾在舟曲藏语中形成的原因与语言内在演变的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语音的先天性基础和后期语音演变中的特殊细节是藏语儿化韵尾形成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重庆话中的“好久考?”和“考好久?”两个特殊疑问句为切入点,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尤其是辖域和语段推导(合并)理论,重新分析了重庆话中疑问词“好久”的句法和语义。文章认为:客观上,时间可以分为时间点和时间段两个次概念,导致疑问词“好久”有两个词位,在句法上发生例外LF移位,可以从左向或右向附加到动词上,分别占据[Spec,CP]或[Spec,VP]位置,辖域也相应不同。文章的结论再次证明了状语的句法分布和语义诠释之间井然有序的对应,也支持了生成语法理论的普遍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津市话名词形式XX儿由单音节重叠后儿化构成,XX儿的所指与X有关。XX儿主要有三种类型:NN儿、AA儿、VV儿,具体表义规则依X性质的不同可以概括为:①NN儿=“N”,②NN儿=“N状物体”,③AA儿=“A状物体”,④AA儿=“A的”,⑤VV儿=“V的”。这些规则之间有联系,从①到②是隐喻,③到④、④到⑤是类推,③到④是重新分析。经过语法化,XX儿从各种表义规则中抽象出纯粹的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山阴方言的多音字中,有的音读为舒声,其余的音读为入声,形成舒入两读。文章举出57例,并列出读音、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2.
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包含嘎裂声、假声或张声等特殊声调现象,这是过去未曾发现的。嘎裂声主要分布在去声调中,这种现象与元音高低和性别等有密切关系,是读低调的去声调的伴随特征。假声或张声是高升阴平调的重要特征,从调形格局演变的角度来看,假声或张声也有可能发展成高升阴平调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进入二十世纪,太原方言受到了普通话的强势影响,呈现出了独特的演变方式和特点。其中阳声韵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低元音后附鼻音韵尾的增强,山咸摄洪音字和江宕摄在二十世纪初期都是鼻化韵,而在进一步的演变中,这些鼻化韵未能进一步演化为纯元音,演变为鼻尾韵;晋方言的特色进一步消失,其主要表现为梗摄三四等白读[i]的消失。  相似文献   

14.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15.
赣语乐安湖溪话中表示动作完成的句中助词有哩和了两个。用哩一般只表示完成,表示谓词和其他谓语形式的词义所指处于事实的状态之下。用了除了表示动作完成的现实外,还表示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强调。  相似文献   

16.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7.
宁乡话里的“起”字有多种用法。“起”字可以作语素 ,主要有 4种语素义。可以作动词 ,有 7种义位。可以作量词 ,有 2种义位。还可以作助词 ,有 9种分布  相似文献   

18.
从定义、理论、重要性、分类等方面分析英语语音中的连音和滑音现象,讨论在听力训练中如何正确理解滑音和连音的策略,为听力练习提供了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方言词极具地方特色,有些动词尤其突出。本文就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肢体性动词“■、扌曹、捹、擩、撋、敲”进行分析,考察其在重庆方言中的意义和读音,征引历代工具书及相关文献,探索其语源,证明该词古已有之,并非方言自创,是古语词在重庆方言中的遗存。  相似文献   

20.
昆明方言的"气"与北京话比有其特殊之处,昆明方言有一个特殊的语气词"气","气"作为类词缀可构成很多词,"气"还可以作为词缀与其他词缀和词根一起构成一些四音节词,作为类词缀还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