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大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科学性评判的方法,对长期以来对吴三桂的传统认识,作了理智的而非情感的辩驳;对吴三桂的历史功罪作了重新审断,以期清理一下吴氏身上的历史蒙尘,还吴三桂以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学和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出现了很多弊端,对各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历史社会学作为试图结合两个学科优点而诞生的一门学问备受学者关注。然而,这门学问的学科归属问题也随着该学科的发展而提上日程。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有着复杂的原因,历史社会学目前的任务并不是忙着抢地盘、占山头,确定自己的学科定位,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优势、运用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更具实质性的问题,确立自己的方法论,以便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以此为自己以后的学科定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对自身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艰难选择,由列宁倡导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带有强烈斯大林印记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而又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落后国家推行赶超型现代化的特点,它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楷模而被纷纷效仿。这一模式的形成具有其内在合理性的一面,但绝非必然形成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思想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相反,同样出身哈佛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福山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已无对手,历史的演进过程也已走向完成.但是,历史是否有一终极的理想状态尚有待探讨,自由民主社会亦不是历史的终结点.尤其是支撑福山的观点的、建构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普遍史理论,与自由主义在学理上的冲突和经验上的不相容,更是福山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认为,对物上请求权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研讨应当仅针对返还财产请求权来进行,存在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法律中的关于对返还财产请求权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不同规定各有其合理性,在我国对由未经登记的物权所派生的返还财产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对由已经登记的物权所派生的这种请求权则不应当适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感情的型"作为李长之的批评标准,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本文从思想道德和哲学思考两个层面对李长之"感情的型"的批评标准进行剖析,分析了"感情的型"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阿纳托利·丘拜斯根据俄罗斯标准是富有的,但不及他的私有化改革所造就的亿万富翁们有钱。突然倒向资本主义为他树立了敌人,但历史是否将原谅他?  相似文献   

9.
利己还是利他——论斯宾诺莎的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斯宾诺莎的利益观是他在论证理性在情感控制上,特别是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中体现出来的。他的利益观既不是大众所理解的纯利己主义的自私自利,也不是纯粹道义性的利他主义。斯宾诺莎的利益观有着复杂的伦理思考和深刻的伦理意义。对其利益观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获得完善人格的力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并不天生就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只是在其思想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异化观、历史观,一种是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和历史观,另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和历史观。人本主义把异化理解为人的存在与人的类本质的分离,并从异化来说明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则相反,从人们生活的现实历史条件来说明异化,把异化理解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与人本身的分离、对立,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异化也将消灭。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历史观,反对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对传统的人权理论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对人性的预设,造就了西方的"人权基础主义",这种用理性科学的态度来处理人性问题,所造成的并不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反而是一个争战不休的世界,若要塑造更具人权素养的世界,就要用感性代替理性,用关怀代替分析.罗蒂认为人权文化就是在现实差异下,通过共感同情逐步建构,而不是由形而上的抽象推演而得.从罗蒂的人权思想中,可以得到几点人权教育的启示:人权的认同必须从具体的文化脉络中体认,人权教育的核心是感性教育,文学艺术是培养感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人物的刻画及评价都表达出他"厚李广而薄卫青"的情感,究其原因是他的政治理想追求和个人际遇等与汉武帝的君主专制主义之间的对立。司马迁由衷赞赏汉武帝之前无为而治的政治情形。盛世王朝下的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对外连年战争,对内则与民争利等形为使司马迁看到了前朝灭亡的影子。面对思想界、政治界专制主义加强的趋势,司马迁喊出"成一家之言"的呐喊。对李广凭借一己之力而或为将或为太守的"厚"和对从奴隶变为太中大夫的外戚卫青的"薄",正是司马迁对这种专制主义弊端的揭露与控诉,也是司马迁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诗人刘征,用寓言诗倾诉自己对祖国、人民的深情,表述自己对现实人生特有的认识和发现。他的诗作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美的享受。寓言诗是一种古老的样式,刘征却把它运用得近乎纯熟,因为他在选择适合自己表现生活题材的同时,也选择适合于表现这些生活内容而又符合诗人创作个性的诗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大众文化与传统民间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异质与同质两种看法.本文通过对西方有关理论的梳理,结合现实状况的分析,认为在两种文化的历史关系中,断裂和延续并存.断裂了的是文化语境、生产方式、具体的文化形式、消费方式以及意义的再生产方式;延续着的是人类对生命力、对自由的永恒追求,其相通之处在于相同的资源,在于不同文化主体共同的精神需求,在于享用不同产品时相似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理性理念的范导是康德哲学体系中的根本思想方法之一,历史理念的范导在康德历史哲学中的有着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康德历史思想由浅入深的层层剖析,作者发现,历史理念的范导思想既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价值所在,同时又使他摆脱不了时代加给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乔治·爱略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对道德的关注一直是其作品的一条主线。本文以爱略特的道德标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作品和个人生活,阐述她在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论述爱略特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感情倾向,由惩恶最终向善的皈依,是作者受当时陆王心学"格物致知"、"复性"论和禅净二宗"带业往生"等时代思潮的影响,也是儒释道三教融合欲挽救世道人心共同旨归.这可从叙事结构上、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上和作者对事件的褒贬评价这三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印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这一目标,是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国家数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而得来的,也可以说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长期的实践,改革的深化,认识的提高,经验的总结,使我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历史轨迹,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计划论阶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比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成功的。正因为成功,人们始终抱住“计划经济体制”几十年不放,加之,拘泥于本本,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简单化地理解,不能从  相似文献   

19.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精神劳动的成果,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会结合历史的发展感受时代的脉搏而创作风格多变,内容迥异的作品,分析不同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可以解读艺术家通过想象、记忆、概括表现人类的历史、人文、哲思、战争等一系列因素,挥洒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知、诠释和创造,从而体味美术作品背后和谐和完整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论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也谈思想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汉武帝并未全部采纳。所以董的建议与汉武帝的学术思想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不能混同。“霸王道杂之”的儒法结合的思想是汉武帝的指导思想 ,虽然汉武帝也兼用儒法以外的各家 ,但这各家同样不是其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