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前思考,就是指科学的预见,它是人类为寻求发展、展望未来的思维活动,是思维的创造性、建设性、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它立足现实,却能超越现实;它立足今天,却能展望未来。超前思考,并非人人具有,它需要睿智与魄力,需要学识和胸怀。而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卢作孚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当我们认真阅读《卢作孚文集》时,就不禁会被他六七十年前在中国现代化、交  相似文献   

2.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在1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航运企业,这固然与卢作孚正确的经营决策、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密切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在于民生公司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群体文化精神,这是民生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卢作孚先生诞辰102周年之际,由西南师范大学、北碚区、民生实业有限公司三家联合主办的“卢作孚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于1995年4月22日至4月25日在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汉卿同志、市政协副主席刘昆水同志亲自到会祝贺并讲话。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研究单位、企业界、教育、文化、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各界人士共一百余人,怀着对卢作孚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为发展我国民  相似文献   

4.
卢作孚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自1927年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后对重庆北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5.
卢作孚所著《乡村建设》一书最早出版于1929年10月1日这一事实,不仅有助于重新检讨有关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中的若干结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审视"乡村建设"最早提出者这一重要问题。以《乡村建设》、《北碚月刊》、《卢作孚文集》等史料为中心,通过阐释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内涵,并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卢作孚不仅是"乡村建设"的最早提出者,而且其主持和影响下的乡村建设实践持续时间最长,成效也最为显著。其乡村建设思想在乡村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卢作孚是旧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以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培乡村建设”而著名于世,曾被毛主席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他的业绩和成功之道至今为人们所称许。 卢作孚于1893年出生在四川合川县一个世代贫穷的家庭里。其父当过裁缝铺伙计,做过小买卖。卢自幼好学,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尤以数学、语文超群,受到乡里和老师器重,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现代教育家。在早期的教育改革活动与后期乡村建设实验及民生公司职工训练过程中,都将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探索置于首要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其广博的教育思想,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增添了现代教育史的光彩,且具有较强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军阀政治的艰难条件下,民生公司能够在川江航运的中外商业竞争中取得惊人的成绩,其意义已经超越了纯经济的范围,揭示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特殊发展轨迹。除本身具有的经济方面的竞争优势外,广泛存在于民间的民族主义精神、卢作孚卓越的个人素质和刘湘政府对统一川江航运的有力支持是民生公司在短短十年间跨出川江,进而进入长江中下游航线的重要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由卢作孚先生一手创建的民生公司,是旧中国一个重要的民族资本企业,值得人们重视。四川大学经济系凌耀伦等同志,同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史志编辑室合作,在大量档案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民生公司史》,内容丰富,立论正确,准备出版问世。我蒙邀参加初稿讨论,因对这个企业素感兴趣,故在先睹为快之余,略加论述,以就教于经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述论王安平谈及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思潮和乡村建设运动,人们大多只了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而对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活动,却知之甚少。学术界目前对此也无专门介绍和研究。本文拟对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  相似文献   

11.
卢作孚是一位乡村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实干家。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了中国西部地区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开创了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北碚现象”。对经济、文化、环境和人的重视,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他关于建设“生产的、文化的、游览的区域”的理想与规划;以治理社会秩序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建设的乡村现代化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延揽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用人方略.是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尹洁 《社会科学家》2006,(3):188-190
作为近代史上清政府的重臣,在西北生涯达14年之久的左宗棠,以他的雄才大略,对巩固西北边防,整顿史治,开发西北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并付诸实施。其中关于兴办学校教育是开发西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经略西北取得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北近代开发史上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先生是在中国二十世纪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研究卢作孚的思想、精神和实践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二十五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卢作孚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 ,对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卢作孚研究 ,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从嘉陵江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宋悦 《理论界》2004,(3):112-112
一、美学的内涵我国美学史上第一位给“美”下定义的是春秋时的楚国人伍举,他认为所谓“美”是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的人都是无害的,或者说是有益于人的,才能算是美。伍举的“无害为美”的观点,实质上就是说美就是善,其核心是和谐。孟子提出著名的“充实而谓美”的思想,对美的内涵作了更深入的探讨,还对共同美的问题作了形象而精粹的表述,他说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从而肯定了美感的共同性与普遍性。在西方,早在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开始对“美”作哲学的思考。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相似文献   

15.
元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时代赋予了苏天爵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则为他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苏天爵的教育思想散见于文集,其中有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关于教育的价值和功用的论述,对于如何兴办教育,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兴教方案.在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中,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海瑞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瑞(公元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一神宗万历十五年)号刚峰,是我国明朝有名的清官。他是海南岛琼山人,世居西郭外下田村。由于他出仕做官后替人民办过一些好事,所以有关他平反冤狱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我们广东省他也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不过,海瑞在历史上一般都把他作为政治实干家,在思想史上从来没有占过什么地位,更没有人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固然,在海瑞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在中共史上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即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三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这三次大规模的理论教育活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颜元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实学特征,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教育目的——“实才”与“实德” 颜元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为政事之本”(《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但传统的八股举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知谋取功利名禄,而毫无“利济苍生”、以谋事功的能力。他辛辣地讽刺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峨冠博带,垂目坐,如泥塑”(《习斋先生年  相似文献   

19.
论王夫之的教育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在其4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兢兢业业地躬身于教育实践,而且把教育活动与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教育思想史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对老子“无为”的世界观到宋明理学中的唯心论都做了大量的批判工作,提出了不少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教育哲学思想;他以唯物论的本体论、反映论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不断地探索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内容十分丰富的、完整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一、“习与性成,继善成性”的教育作用论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从先秦诸子百家至宋明诸儒学派,都十分注重“人性”问题,并围绕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否可变、人…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1890—1946)安微歙县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普及的过程。创立了“晓庄师范”,办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成了他独特卓有影响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非常相信教育的力量,他极为重视教师的品德和业务修养。他在《古庙敲钟录》一文中说:“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他认为从前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达则做官去,穷则教学生”的士大夫,就不配受人尊敬。本文仅就陶行知师德和修养略作探讨。 一、教师对于儿童教育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毫无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无意识的植物,而是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有血有肉的青少年。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正如高尔基讲的那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陶行知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