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古代盐业经济,探明其内部的经济关系、运行规律,与其它传统经济门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对于历史研究和现实借鉴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史研究者们的努力下,断代盐业经济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历史学博士刘淼先生所著《明代盐业经济研究》即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它是中国盐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重大收获,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全书共10章,32节,30万字,近400页,已于1996年6月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对这样一部系统研究明代盐业经济的著作进行全面评价,显然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故仅就书中给人感受深刻的几个方面,略作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皇室贵族和封建官僚们逐渐抛弃了“重农抑商”的老传统,争相参与商业活动,到明中后期形成了“无官不贾”的局面。明代皇商官商的出现,是明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明代皇商官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它们有何特点?它们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商业活动,从性质上可分为官商和私商。所谓官商,即官府组织的经营活动,利归公家;所谓私商,即私人经营,利归己有。私商又可分为两类:一、专业商人的商业活动;二、人们兼营的商业活动。后者仍可分为两类:一是普通居民日常赢利性的买卖;二是官员、士人的业余商业经营。前几类商业活动,都是社会上的一般现象,而官员、士人的经商活动,则属特殊现象。 说其特殊,乃是因为: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从事“贱业”,不符合封建身份。二、利用社会地位和权势,违禁经商、牟取暴利,不符合封建法令。三、以官员而论,本有国家、社会赋予的职责,享有固定的俸禄,有正常的经济收入,经商属于兼营的第二职业,必定分心,难以一心奉公,不符合皇家要求。  相似文献   

4.
古代商贾文学中官商关系纷繁交杂,概有官商依附、由官而商、由商而官、商人抗官、昏官欺商、明官护商、以法待商等类型。商贾文学中复杂的官商关系现象昭示了商业在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地位,折射出商人地位的历史嬗变,诠释了道德品质之于社会生活的决定性位置。  相似文献   

5.
明代盐业为封建官府严格控制,是支撑王朝运转的重要物资基础。山东盐业生产达到了较高水平,盐业运输在山东物资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中期以后,山东盐业生产和运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台州自古产盐,至明代已经形成黄岩、杜渎、长亭三大盐场,产盐方法以煎为主.明代台州建立多级盐务管理机构,负有管理灶户和生产资料、征解盐课、巡缉私盐的职责.明中后期,由于官盐价高质低,灶私、武装走私在台州层出不穷,官盐臃滞.嘉靖年间票盐制度的确立,导致私盐贩运更加方便.私盐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损害盐业官有制,极大威胁台州地方社会稳定,弱化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明代台州盐业与私盐管理对后世的盐业专营制度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官商现象古已有之,其发迹可上溯春秋战国。究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这历来不是一种兴盛而是藏垢纳污、流弊丛生、腐化社会、激发危机和动乱的败亡之象。鉴于历史的教训,官商这种败亡之象理当为当代中国人所彻底摈弃。然而,随近年“官倒爷”的大量出现,理论界亦有人为之张目,称之为“将中国经济推上去”的“第一级运载火箭”,视之为“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必然转换物”(《光明日报》1988、6、23《学者答问录》)。这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歪曲。是混淆政革的视听。对此,本文试以史实说明之。一、官僚特权和商业资本的历史契合官商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而是官僚特权和商业资本的历史契合。这种契合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后,沿海各产盐区先后沦于敌手,大批存盐滞留盐场。为避免存盐资敌,满足战时军需民食对食盐的需求,国民政府根据当时“商疲力竭”的盐业运输实际现状,及时调整盐务运输政策,实行官商并运。抗战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根据战时盐业运输政策调整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战时盐务贷款政策,利用国家各大银行的金融力量大力开展贴现与放款业务,尽力向国家所属盐运机关、盐商提供贷款。从资金方面确保战时盐业运输的顺利进行,为将沿海大批食盐抢运到内地创造了条件。伴随着战时盐业“官运”规模的扩大,四联总处提高对战时盐业运输的认识,将盐务贷款上升到关系抗战胜利的高度,对于国家所属盐务机关及各地盐运商的盐业运输贷款需求,尽量给予协助办理。历史证明,四联总处所实施的战时盐务贷款,在促进战时盐业运输,满足大后方军民食盐需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战时食盐的抢运与运销。从而支持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明代江西毁淫祠活动较为频繁,地方官员为使地方社会移风易俗,规范社会秩序,对用人祭祀、巫师害民、劳民伤财等不合理的祭祀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他们又通过毁祠庙、兴学校、祀正神等措施来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信仰取向。但这一行为主要与他们的政治热情相关,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地方官员打击淫祠的效果并未持久。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天津地区河南籍官员的表现,是明代全部河南籍官员表现的缩影,明代天津地区河南籍官员在从政中的种种贡献和亮点,是唐宋以前河南地区从政者较多自觉奉行仁政观念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外,也再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时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发展仍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然而,河南地处内陆,在得知国外信息、传入国外事物上有其相对不便之处,从而限制了其时河南出身者的眼界.  相似文献   

11.
盐业史研究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从专卖制度史研究、资本经济研究,到区域社会史研究以及文化研究,是一个不断从本体研究向社会结构、社会意义研究演进的过程;展现了盐业史研究不断深化,视野不断拓宽的研究进程;体现了盐业史研究不断创新的特质,预示了盐业史研究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化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运动,"两栖人"现象是阶层分化中出现的身份 契约的失范现象;因身份的差异,"两栖人"分为"城乡两栖人"与"官商两栖人";原有身份制度下的政治权力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差异是"两栖人"现象产生并不断反复的深层次原因。在社会转型的深入阶段,应该进行"去身份化"改革,调整原有身份制度安排下的政治权力结构,促使"城乡两栖人"快速转化;同时规范政府权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压缩"官商两栖人"的生存空间,促进社会合理分化,寻求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社会供给与需求“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基本事实,反映了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这一基本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决全面地调整产业结构及其有关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应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主题.盐业,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改革十年,成绩巨大,但我国盐业领域却未能获得较大的改观.在广东,盐业仍然陷于困难的发展境地,其严重性至今并没有引起我省一些部门和同志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使我们甚感焦虑.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振兴广东盐业经济,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目录 一、历代监察制度的概况 二、明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一)都察院(二)总督与巡抚(三)监察御史与巡案御史(四)给事中 三、明代监察官员的地位和作用(一)明代监察官员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的作用(二)明代监察官员对皇帝绝对权力的制约(三)明代监察官员在与宦官集团斗争中的作用(本期选刊此节)。(四)明代监察官员在打击贪污、肃清史治、巩固封建统治过程中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法律纠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应对不同的纠纷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模式。我国目前的法律纠纷解决模式既有长处也存在不足。中国近现代四川自贡的盐业纠纷解决机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纷繁复杂的盐业纠纷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盐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我国近现代自贡的盐业契约纠纷为视角,探析盐业纠纷解决的模式,对于建立我国现代法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朝廷针对普通百姓、官员群体、宗室人员及其他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口,制定了不同的优待政策。明代老年人口政策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如阶层的广泛性、政策相对完善、营造尊老尚贤的社会氛围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保障,起到了尊老敬老、安定社会的作用;但明代老年人口政策也存在着享受政策的老人有限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朱明王朝是靠农民起义从江南起家的。因而在明政权建立初期,统治集团自然是江淮地区的人为多,山西人在朝廷中做官的廖若晨星。但到明代中后期,晋籍官员大量崛起,如同群星闪烁般地活跃在政坛上,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略述明中后期晋籍官员的概况。晋籍官员的职位及其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18.
官商制度,即封建国家利用政治强权控制商业贸易的一种制度,长期以来,为历代封建统治所奉行不替,其控制之有力,规模之庞大,制度之严密,时间之长久,也为世界各国封建史上所仅有,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汉的“大司农”,唐代的“少府监”。北宋的“博买务”,宋、明的“市舶司”,明代的“领市司”、清代的“十三行”等等,都是推行这种官商制度的设施。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制度颇具特色,本文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19.
朱从兵  章建 《江海学刊》2012,(5):158-169
清政府在甲午战后筹建芦汉铁路的过程中酝酿筹建粤汉铁路,其最初的体制和机制与芦汉铁路是一致的。"商人承办,官为督率"的体制确认了社会力量在铁路建设领域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在这一体制之下,在官商合作的粤汉废约运动中,社会力量的作用得到突出的体现。但是,在废约运动之后,这一体制发生变化,张之洞提出了"官商合办"的体制构想,意图在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之间找到平衡。但在张去世之后,清政府推行干线国有政策,社会力量加入民主革命洪流,最终埋葬了清政府。从近代铁路建设进程的全局来看,铁路引发社会力量的成长是近代历史的一种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的伪银流通,是货币白银化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正常的货币经济现象,国家却应对失效.伪银流通,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白银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