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军 《决策与信息》2011,(11):156-156
社会文化是构成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哲学理论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基本规律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必然就要涵盖研究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所以深入探索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被长期冷落的马克思哲学理论,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哲学的进一步把握。  相似文献   

2.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文化力、精神力、软实力,它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华民族凝聚力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优良的民族精神。而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哲学思维是从最深层次、最高层次指导支配看文化的发展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它的作用与功能不断的发挥,我国传统哲学是其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代表,唐君毅先生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其精神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从西方哲学中吸收优秀和核心的哲学思想以扩充和发展中国现代新儒家心性之学,他的比较中西哲学的视野下的文化汇通给我们在新的时代发展哲学和文化的融合以深刻的启发,探究唐君毅先生的文化哲学的精神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黄建武 《经理人》2004,(3):21-21
某种意义上,变动性谈的是管理哲学。在管理科学的一侧,没有各国管理之分,各国应该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譬如战略工具、生产管理、营销方法等等,但因文化的差异,管理哲学有很大的差别。“从管理科学看,没有中国式管理从管理哲学来看,又有中国式管理。”因此,中国式管理的贡献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大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科学先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成中英  吕力 《管理学报》2012,(8):1099-1110
创建中国管理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澄清与建立管理的概念。人在发展中,人的文化也在发展中,人与人的交流也在发展中,所以,管理行为的发展是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所共同关注的。与科学不同,哲学探究最原始的概念和范畴,探究经验中根本的问题,它要回答:目的、基础、根源、过程、标准、价值、意义等问题以及如何把意义与价值形成规范的问题。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的生命源,是管理科学的一个批判者、一个监理者。自从亚当斯·斯密之后,西方的管理哲学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的管理哲学是以伦理为基础的。中国管理哲学在今天的中国具有一种理想的意义,中国人讲求和谐,强调德性,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要推己及人,于是万邦协和、世界大同、天下为公,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终极目标。C理论是中国管理哲学最基本的模型,可以应用到中国的发展过程的说明与规划,兼用于经济上的发展与政治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哲学作为对周围事物以及人自身进行深层认识的结果即人类的最高智慧,是经过“反思”的方式达到的。哲学对于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哲学就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而言,乃是“对管理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国管理哲学应当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管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正>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不存在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是指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也就是用中国的“道”加西方的“术”。然而,这一看起来似乎境界颇高的思想基础,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西方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紧密结合纵观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尽管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设阶  相似文献   

9.
德国波尔教授最近在东方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说,儒家作为人的学问,对我们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是欧洲学术界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儒家的人文文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儒学的精神实质是承认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潜在的向善意识,并派生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如守纪律、忍耐精神、和谐)和较高的成就意识如勤俭节约、强烈的集体意识等等,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现代化。波尔认为,五四时代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决心抛弃自身文化传统,选择西方的意识形态。今天,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历经数千载而不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也为全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仍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朱晓庆  谭美微 《管理科学文摘》2011,(30):185-185,194
通过文化模式去理解特定的哲学是文化哲学的视角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西方文化精神的精华,而其在中国进行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本土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要避免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精神的曲解和误读,以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本文试图就大同社会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异质性进行辨明与澄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许多现代西方企业管理思想都能从2 000多年前的以儒道法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到依据。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源于西方,改革开放几十年,从100年前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当代的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学习西方和自我实践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许多企业在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思想时,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中国的传统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某些契合,体察到中国古老哲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和大国的崛起,让我们进一步树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的自信和理论自觉。本文试图挖掘儒道法三家的管理哲学精髓,探讨儒道法三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实践问题,并提出在企业管理中儒道法三家思想应融会贯通,适时权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徐塞声  黄海 《决策导刊》2007,(11):36-37
近日阅读楼宇烈先生《中国的品格》一书,颇有收获。楼先生多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博古通今,出版过多奉学术专著,涉及玄学、儒学、佛学,涵盖中国古代与近代哲学的多个领域,是造诣颇深的国学研究者和宣传者。而《中国的品格》与他以往的众多研究著述相比,显示出异样的色彩,那就是一个文化研究者民族文化观和历史责任感的强烈交融。  相似文献   

14.
卜晓梅 《决策探索》2014,(18):78-8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对儒家思想的管理哲学进行“现代化”解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仁礼义”三方面对新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并辅以一些企业的案例,分析了“仁礼义”思想如何实际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古代老子哲学中的“天道圆圆”、“少私寡欲”、“道法自然”与现代环境文化中的“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环境法治”的比较与延伸,说明了老子哲学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环境文化的先驱,指出中国人有义务、有能力高举环境文化大旗,建设“生态文明”,真正赢得“中国世纪”。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其执政理念的核心。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指的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哲学的“以人为本”,意味着人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逐步实现。 西方人本主义在对人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它与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在哲学基础、提出的方式和现实意义上都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它虽是封建君主为维护其统治所进行的政治策划和政治主张,但不能因此而全盘抛弃,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7.
王哲 《科学咨询》2009,(23):29-29,39
哲学与政治,或者说是哲人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超越的,是超越一切肯定性建制的,或者说是非道德、非宗教的,是“超越善与恶”的;而政治共同体的存在和稳定则离不开善恶标准即道德。因此,哲学与政治从根本上是相互冲突的。古典政治哲学的产生就是为了缓解哲学与政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X整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管理学报》2015,12(2):157-166
对于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哲学基础这一问题,黄光国和李平有着截然相反的判断,他们的观点可以看成是对立的两极。基于此,试图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开辟一条中间路线:既不完全同意黄光国关于本土研究必须采用西方科学哲学的判断,也不认同李平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哲学诠释,而是通过融会阴阳思想、儒道哲学、波尔互补原理及黑格尔辩证逻辑等中西哲学元素,尝试建构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道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的一种哲学观可以被称之为X整合主义。  相似文献   

19.
李培挺  张守连 《管理学报》2011,(10):1451-1456,1461
谢尔登是通过"冲破"当时已有广泛普及性但研究方式僵化的"科学管理","立"其"管理哲学"的。其管理哲学的要点是:重视从整体意义上把握管理;工业关系中的个人既是工人,更是一个具有公民权利的人;工业组织本身不应是一架精密的机器,它首先应是人群的复合体;管理是一种艺术,具有科学的属性,但它本身不是科学;研究工业组织不能蜕变为研究机械工程学。谢尔登管理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关于工业管理的社会哲学。这种管理哲学对中国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0月在柳州召开的全国第四次领导科学研讨会上,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科建设,其中主要内容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以及领导哲学的建构问题。这种倾向的出现,我认为与当时作为会议资料发给大家的《领导活动的哲学思考》(李光炎主编)一书,引发大家对领导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哲学思维的关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