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女生人数已超过半数,其体质状况持续下降令人担忧,因而大学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校教学实验研究大学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条件和效果,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余暇用于上网的时间大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一定强制的监督能够有效使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体育社团中学生伙伴关系有助于维持学生锻炼的习惯;学生习惯养成后进行自觉锻炼,能在一定时间上维持自身体质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课余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课余体育锻炼,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数据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席测试、学生对测试不重视、教师测试不严格等。  相似文献   

4.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分析,着重阐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明光市农村中学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行为总体水平不高,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年级差异。学生体育锻炼以自由活动为主,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每天锻炼一小时"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无兴趣、无习惯和场地器材短缺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的特点,本文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148名学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学前师范生的共情能力不存在年级差异,但同情关怀和身心忧急两个维度却表现出年级差异;(3)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不存在独生状况差异,但农村生源地学生的同情关怀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针对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的现状特点,为了提升其共情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状况并不很理想;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体育能力和科学锻炼能力.学校体育应重视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养学生的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8.
观察蚂蚁     
《蚂蚁》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王国》中的第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不了解,尚处在懵懵之中,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感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归纳,对他们进行科学习惯的养成和初步的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的言传身教,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概念解读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1983版1233页有两种解释,本文取第2种,即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理解为学生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良好学习行为。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探究中国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预测因素,对武汉四所高校大学生随机抽样并采用TPB量表、行为习惯量表、锻炼行为量表对其进行TPB因素、锻炼习惯、锻炼行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将行为习惯变量纳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对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男生在锻炼意图、行为习惯、锻炼行为上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行为控制感、行为习惯、锻炼行为上显著低于大一、大四的学生;学科、户口状况在各维度差异检验中效应不显著;除主观规范外,锻炼行为与其他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主观规范与行为习惯的交互作用显著;行为习惯可以增强TPB模型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郑志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发挥特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参加体育的乐趣,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如今的体育课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情绪低落,畏惧练习,消极等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明确教学目的,巧选准备活动,精选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以长沙市普通高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大学女生基本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参与意识不强且动机多元化;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偏低,且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偏好健身健美的运动;其体育消费主要是用在购买实物性的体育用品;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但缺少一起运动的伙伴和学习压力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以及对终身体育的认知,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5.
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学生而言 ,其意义重大。本文作者就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新的思路 ,指出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历经习惯选择、接受和模仿阶段 ;习惯强化和巩固阶段 ;习惯自动化、习惯迁移阶段。探索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大凡有认真学习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师都不难发现《标准》中十多处提到“习惯”一词,这足以说明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习惯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 如:使用工具书、课前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上课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以便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资料查询法,对现阶段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促进他们养成的运动习惯成因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在育人中,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传授健身知识、技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享受到快乐,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上体育课,参加课外体 育活动的状况,以及对终身体育的认知,并提出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预防意识,做好运动的预防工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