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500例中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流动性质和变形规律症状之前,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异常,这有利于早发现疾病、早治疗疾病。方法使用自动分析仪对1500例门诊患者进行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血沉与压积、纤维蛋白原、血脂二项测试分析。结果①本组1500 例中正常930例,异常570例;②异常组不同性别情况:男性异常百分数41.1%, 女性异常百分数33.3%;③异常组不同疾病检出情况:高脂血症检出率30.7%、高血压检出率17。9%、冠心病检出率18.6%、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14.9%;④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年龄组35~40岁病率4.2%,41~50岁发病率8.42%,51-60岁发病率42.1%,61-70岁发病率30.2%,71~78岁发病率15.6%;⑤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见表4。结论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免疫生化检测仪检测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表明高黏滞血症与老年人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异常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指标,为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大的信息,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冠心病、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对照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黏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黏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具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仍有右上腹疼痛或 /和出现新的消化道症状 ,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现将我院 1 990— 1 999年单纯胆囊切除术 2 53例术后发生PCS2 3例病因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2 53例术前均经B超确诊胆囊结石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术后发生PCS2 3例 ,其中男 8例 ,女 1 5例 ,年龄2 6—61岁 ,平均年龄 40 36岁。术后共同症状 :右上腹疼痛不适 (持续隐痛 ,烧灼样疼痛 ,阵发性绞痛 ) ,伴随症状 (加重或减轻 ) :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泛酸、嗳气。2 病因分析9例 (占 39.1 % )于术后 2—1 4天出现右上腹绞痛 ,其中 1例伴畏寒…  相似文献   

5.
我们观察了75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情绪表现,并与相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比较,以探讨前者心理情绪特征及对疗效影响的一般规律性。 1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冠心病、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进行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能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抽取我院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评,并按照测评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发生率为58.33%,研究组患者女性比例、病程、并发症发生率、血糖稳定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理问题与性别、家庭条件、血糖稳定情况等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与普通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方法用问卷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158例糖尿病组)与普通患者(157例对照组)以患者自评的方式进行测定。结果 (1)调查共发出调查表315份,收回填写完整表格302份,其中糖尿病组152份,对照组150份;(2)糖尿病组的有关糖尿病知识主要来源为医生和新闻媒介,对照组为道听途说,女性患者从科普读物获得的知识明显高于男性(x~2=7.812,P<0.01);(3)糖尿病患者的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6.591,P<0.0001),差异显著,其中男性掌握程度明显低于女性(x~2=4.964,P<0.05)。(4)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x~2=23.706,P<0.0001)。(5)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跟年龄的分布有差异,其中40~70岁之间的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组(x~2=43.847,P<0.0001)。结论定期系统地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普通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逐步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对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正以其不断升高的发病趋势.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之一。根据世界糖尿病联盟2007年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5930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老年干部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骨密度(BMD)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特点,为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2 309例健康人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的BMD,其中有492人测定了血清睾酮(T)或雌二醇(E2)水平.年龄范围40岁~89岁,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大,BMD、T(男性)和E2(女性)均逐渐下降,OP患病率则逐渐升高.其中男性60岁~69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女性50岁~74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50岁~54岁年龄组E2呈快速下降(P<0.001).在50岁~54岁女性前臂远端1/10比1/3部位显示更高的OP患病率(P<0.01).前臂BMD与T水平(男性)、E2水平(女性)的下降呈密切正相关(P<0.01).经年龄标化,中老年男性和女性OP患病率分别为16.57%和44.19%.结论性激素水平与OP患病关系密切.同时测量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BMD有助于OP的准确诊断.中老年干部尤其围绝经期女性,是OP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脉络通胶囊是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依据,总结出的治疗脑血管病的中药复方制剂。我们采用该药治疗脑梗死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我院1998年11月-2000年9月的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4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眩晕性颈椎病是受颈椎增生骨刺激后而产生的椎基动脉供血不全,使脑干、小脑区域的血流量减少而出现的中枢性眩晕[1]。临床上在排除耳鼻咽喉疾病、颅脑方面的疾病后,常规治疗为安静卧床,应用脱水剂及血管扩张剂,但大多数患者效果不满意,而且容易复发。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眩晕性颈椎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2人,综合组33人。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使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结果综合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极显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2~4周。入院后均经过完善检查排除了梅尼埃病、颅脑方面的疾病,通过颈椎正位X光检查和磁共振确诊为眩晕性颈椎病。6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1.2临床表现常规症状是较为顽固的眩晕,严重者伴有呕吐、胸闷、乏力,大部分患者有上肢麻木感,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或减轻。1.3治疗方法65例患者均使用甘露醇、丹参静脉滴注,使用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其中综合组33例患者加用了高压氧治疗。我院采用双人纯氧舱,治疗压...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钙是3-羟左-3-甲基-戊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作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配合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病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选择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81例,女17例;年龄(74±9)岁,病程(12±8)年,血压为(170±25)/  相似文献   

14.
冻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 ,目前多以单纯中医或西药对症治疗 ,疗效不太理想。我们于 1999年至 2 0 0 1年外用中药酊剂结合内服改善微循环和扩张微血管的维生素类西药治疗红斑水肿型冻疮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 12 0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12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4 2例、女 78例 ;年龄 12~ 32岁 ,平均 2 1岁 ;冻疮皮疹发于手部 5 4例 ,足部2 5例 ,面部及耳部 2 9例 ,臀部 5例 ,发生二处及以上 7例。全部病例均为红斑水肿型 ,无大疱及破溃。1.2 药物(1)外用 :中药酊剂为自配 ,主方主药为红花、丹参、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分为1型和2型,是现代“文明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6.74%,40岁以上发病率为20.34%。据报道,到2005年我国糖尿病人数将超过300万,其中2型糖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调查老年女性耱尿病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计收治891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其中98例患者发生尿失禁,尿失禁发生率高达11.0%,中位年龄61岁(范围在55-89岁),包括Ⅰ型糖尿病患者59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39例.根据发病机制不同进行分类,压力性尿失禁34例(34.7%),急迫性尿失禁22例(22.4%),混合性尿失禁19例(19.4%),膀胱过度活动症12例(12.2%)和充溢性尿失禁11例(11.3%).结论 由于年龄、绝经、尿失禁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等原因的影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失禁,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尿失禁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襞微循环指标和血液流变指标在高血压病的微血管病变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了91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4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甲襞微循环管袢形态积分及总积分、血液流变指标中全血高切粘度(200S-1)、全血低切粘度(2S-1),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红细胞变指数(TK)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甲襞微循环检查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对监控高血压病程进展,筛选药物及预防高血压慢性并症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达到能完成自我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41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发放问卷调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根据患者存在问题及其的特点进行护理措施细化,从细小环节着手,制定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宣教,教会患者血糖测定、胰岛素注射等标准操作方法。结果出院前两组再次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控制方法、药物使用注意事项、能完成日常自我护理等情况,干预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40%,两组患者统计结果分析( P<0.05)。结论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可增强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治疗的认识以及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近5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2岁,基础疾病:脑梗死38例,其中长期卧床23例,留置胃管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7例,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35例,2型糖尿病19例,高血压病2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PE的患者68例,年龄≥60岁者44例(老年组),60岁者24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临床休征、血气指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非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DVT、手术史、COPD、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老年组在COPD(54.55%)、脑血管疾病(52.27%)、糖尿病(34.09%)、冠心病(31.82%)、卧床制动(29.55%)方面高于非老年组(25.00%,20.83%,4.17%,8.33%,4.17%),P0.05。2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是胸痛、晕厥、咯血,主要临床体征为心动过速、肺部湿性啰音、下肢水肿。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79.55%)、晕厥(34.09%)和肺部湿啰音(52.27%)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54.17%,12.50%,25.00%),P0.05。3老年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为65.62±9.08mm Hg,非老年组为70.10±12.54mm Hg,t=3.419,P=0.001。4老年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5.00%,非老年组为4.17%,χ2=4.638,P=0.031。结论老年PE患者危险因素复杂,有更多的伴随症状和体征,病情相对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