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知性思维方法,自从辩证思维方法产生以来,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有的人认为,有了辩证思维方法,知性思维方法就可以进博物馆了。还有的人把知性思维方法当作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予以批判和抛弃。笔者认为,知性思维方法并不等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它在认识中具有重大作用,不能否定它。现就知性思维方法的特点,知性思维方法和其它思维方法的关系以及知性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知性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及其特点 什么叫知性思维方法?所谓知性思维方法,就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僵化”、“孤立化”、“拆碎”,“分开”,然后逐一地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象辩证思维方法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反映一样,知性思维方法也有其客观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最大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但是,世界上的事物又千差万别,每一个事物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客观世界处于  相似文献   

2.
反思(反映) Reflexion 指超出最初的原始统一性而尚未把握到最后的较高统一性的分离、割裂的思维活动。“分裂活动就是反思,它扬弃同一性和绝对”(格1·124,参阅50—55)。“反思一般乃是一个对象到达更多规定的进展,这些规定通过这种进展而综合成为一个统一性”(格3·152,参阅212、213)。黑格尔对“反思”的用法,基本上有以下三种: ①“反思”与“知性”混用。有时,黑格尔由于只是着重说明分离、割裂的思维活动不能把握统一体,因而未将“反思”与“知性”加以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若干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何谓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就其实质和核心来说,乃是一种求异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方法,是指对现象、事物问差异的思考,目的在于揭露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在思维领域中追求的是“创新”、“独到”和“最佳”。换言之,它是对未知事物、新的认识或实践对象进行布创见性的思索,其思维成果具有开创性和新颖性即创新性,诸如新的事物的发现,新的基本概念的给出,新的科学假说的提出,新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理论是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展开的。在《小逻辑》一书中,他批评了哲学史上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三种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看法。 第一种是指康德以前的旧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唯理论,这是一种“素朴的态度”。它虽然主张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但是“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以认识真理,即可以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有限的单纯知性的思维”,它只是运用有限的、抽象的、“非此即彼”的概念去表达具体真理,因此,它对无限的、绝对的真理的认识是独断的、片面的。尽管黑格尔所说的无限真理或具体真理是指“灵魂”、“世界”和“上帝”,但是,他关于孤立的、片面的、无矛盾的观点不能把握“具体的同一性”的阐述,却闪耀着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可看作是批判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5.
要探讨知性是不是认识发展过程的阶段,首先要明确知性的含义。 知性这一认识范畴,首先由康德作了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批判旧哲学中,进一步阐述了知性的含义及在认识过程中感性、知性、理性三个发展阶段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指出:“知性对于它的对象既持分离和抽象的态度,因而它就是直接的直观的感觉的反面,而直接的直观和感觉只涉及具体的内容,而且始终停留在具体性里”(《小逻辑》173页)。在阐述知性的含义时指出:“知性式的思维将每一有限的抽象概念当作本身自存或存在着的东西”(同上172页)。在这里黑格尔把知性的有限抽象和  相似文献   

6.
一、辩证思维方式的界定  恩格斯曾经说过:以往的全部哲学,都随着黑格尔的体系没落了,但是它却“留下了辩证的思维方式”①。然而,何为辩证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把它理解为“辩证的思维”,他认为,所谓“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对于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着的由于对立而形成的运动的反映而已”②。列宁把它理解为与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辩证的哲学思维”方式③。这些概括的深刻性和重要性在于:它们指出了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或思维基础,这就是辩证思维方式。然而,对此,人们却形成了很大的误解:不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  相似文献   

7.
张西立 《齐鲁学刊》2001,3(4):105-110
知性思维是有限的思维,它没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全貌,因此需用辩证思维来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全貌。辩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是抽象的同一,而是具体的同一。  相似文献   

8.
哲学以“根本”的事物为对象 我认为,哲学的特征在于它以“根本”的事物为对象,并由此在人类精神和物质活动中,发挥其“根本”的作用。何谓“根本”呢?从内容来看“根本”的事物具有总体性、基本性、始序性和关键性等特征。 1.“根本”的总体性,是指人类精神和物质活动的各方面的整体性。哲学以此为对象,它力求将整个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活动的各个方面协调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四、高拱对程未“理先气后”说及“性即理”说的批判 高拱在认识论上,既然肯定了感觉或经验是外在客观世界的反映,就必然要批判程朱的“理先气后”说。 宋明理学家所谓“理气”或“道器”关系问题,就是近代哲学上所谓“思维与存在”或“规律与事物”的关系问题。程朱所谓“理先气后”,就是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或规律在事物之先、之外、之上的意思;而这样解答哲学根本问题,正是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帜,也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与之论争最激烈的问题。例如:朱熹在《语类》卷一和弟子答问中有云: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认识是怎样地发生的?它与主体和客体分化有什么关系?这是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力图按照列宁的指示,从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来就这一问题作如下的探讨。(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理解“主客体分化”的含义。所谓分化,按照词义,就是性质相同的事物变成性质不同的事物,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主客体的分化,指的就是统一的物质实体分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生存论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之被历史地遗忘一样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与其说已被实质地解决 ,毋宁说已被近代知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视域完全遮蔽。在历史与现实中发生的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 ,与其说是一种“误解” ,不如说是它在近代知性形而上学霸主语境下的历史天命 ,是近代知性形而上学本体论基础的根本性危机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折射。因此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只能在马克思已经开辟、但却被历史地遗忘了的新的本体论的 ,即生存论的境域中予以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把思维活动简单化的倾向,学术界不少同志提出应将思维活动看作包含若干发展阶段的运动过程。正确区分和把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于克服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思维过程应该区分为那些阶段?有的同志认为思维过程应划分为知性、理性两个阶段。其主要根据是:一、康德和黑格尔都曾谈到知性、理性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关于知性、理性的区别做过评论。二、马克思关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论述中的“抽象”和“具体”,即“知性”和“理性”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一、出发点和参照系:邓小平治国新思维的基本框架及其特点所谓治国新思维,就是一种新的治国思维方式。所谓思维的出发点问题,也就是思维主体。所谓思维的参照系,也就是思维指向问题,即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以什么为参照物来衡量思维对象,或对思维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参照系的确立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没有参照系,就无法进行思维。在思维过程中的立场问题,即我们在思维之前,是站在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上思考问题。思维出发点的确立和转换,对于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更新,具有首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代研究本末有无这样一类形而上学问题的学问。根据它产生时本来的意思是指玄远之义,即指所谓形式上的远离实际。“实际”有时指“事务”,有时指“事物”。远于事务,即出世,崇尚自然;远于事物,则重本体论,讲形而上学。故曰:“阮嗣宗……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 ,客观世界存在着无穷多的事物和问题 ,这“无穷多的事物和问题”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的对象。那么 ,由谁去思索这些事物和问题以便获得创新呢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主体问题。创新思维的主体 ,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头脑 ,它是有理智、能思维、可以进行创新活动的总司令部。对人的头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从生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 ,二是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本文是从第二种角度来探讨创新思维的主体特征及其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一、主体思维的认知图式对于人类来说 ,认识外界事物不容易 ,认识人自己更难 ,而认识人自己的头…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似乎存在着一个研究方法上的误区 :在反对形而上学思想的同时往往贬低和否定了知性思维的合理性意义 ,在高扬辩证法精神的同时又往往过分夸大和滥用了辩证思维的实质性作用。似乎知性思维没有什么意义 ,应当予以彻底铲除 ,辩证思维则一通百通 ,一灵百灵 ,借助它认识上、理论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造成这种观念的一个根本原因 ,就是对知性与理性的合理化关系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知性思维的合理性问题不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进而对辩证思维作了绝对化和神圣化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7.
“象”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不使用概念但也同样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方法。它起源于《易经》,是对事物的“势”的认识而非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易经》之象的认识方法要到胡塞尔以后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变中才能看出其意义。现代西方哲学的困境是语言的困境。即认识到“存在”决定“存在者”,但语言无法表述“存在”自身。“象”以非语言的方式表述存在(即势),是说不可说。它既是一,又是多。象本身是一,对象的理解是多。所以它较好地弥补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弊病,是一种未来的形而上学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中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错误的乃至反动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左”、右倾错误思想和政策失误的方法论根源。这种认识并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是对“形而上学”片面的“错认”。实际上,作为宇宙观的“形而上学”与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不同的,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辩证思维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不仅在近代西方发挥了革命性的进步作用,而且在今日中国的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一元思维法——形而上学思维法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它认为事物是彼此孤立而无联系的.而且认为世界是永远如此而不变化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而已.作为一种世界观,形而上学无疑是错误的.但是,形而上学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因而它也为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形而上学中  相似文献   

20.
亲密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谓“地方性” ?新近就“地方性知识”发表的若干文献中 ,大多对此习焉不察。本文旨在从理论和人种志的角度提出资料 ,突出地方性事物之间的关系 ,进而讨论它们对于理解何谓地方性知识可能具有的意义。一种与其他事物相关连的地方性知识 ,到底会是什么模样 ?这一经过重构的概念与通常的地方性概念之间相去甚远 ;作为对这种情况的反应 ,也为了抵制地方主义 ,我想提出 :把地方性知识及其生产作为一种亲密关系加以重新思考 ,或能有些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