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 《领导科学》2003,(14):36-37
所谓权变谋略,是指领导者和管理者依据领导和管理活动中主客观双方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的各种计谋。在领导和管理活动中运用权变谋略,古已有之。我国的《孙子兵法》就以“计”始,以“作战”、“谋攻”次之,充满了权变谋略的思想。然而,将权变谋略上升到领导和管理科学的高度进行理论研究,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事。人们发现,没有任何一种领导方式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适应任何一种领导和管理活动,它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就是说,有的领导方式在某些事情上会发生奇效,但如果换到另外的事情上,效果却会截然相反。领导活动有一个特点,它是…  相似文献   

2.
阮直 《领导文萃》2008,(20):83-84
谋略是我们曾经引以为骄傲的民族文化。《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七十二招”,不仅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成了我们政治斗争、商务往来时的一种谋略了。甚至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也是一天到晚忘不了“算计”,这个算计,不少就是谋略。而且,一用就用了几千年。当不择手段,只图结果被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可时,规则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相似文献   

3.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以往反腐败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权力在管辖的范围和领域中的扩张和寻租,这也可以看作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和扩张。然而,在今天的腐败动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权力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最近,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就针对这一现象提交了《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他说,领导干部“期权化”就是某些有职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权力和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体老板、外商牟取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阮直 《领导文萃》2009,(18):79-81
阴谋的学名应该是谋略,谋略说白了就是斗争。斗得“文明”一点儿的叫“运动”,斗得头破血流的就叫“事件”,斗得你死我活了就叫“战争”。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惩罚权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权变惩罚和非权变惩罚,非权变惩罚又包括惩罚过度和惩罚忽视。基于内隐奖惩理论,不同的惩罚实施会对员工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其中,领导者的非权变惩罚可以通过社会交换路径对员工产生消极影响。具体而言,非权变惩罚可以通过削弱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进而抑制员工的积极行为、引致消极行为,员工的权力距离导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因此,领导者使用惩罚权过程中,应通过注重惩罚公平、过程尊重、结合员工的权力距离导向、维护员工的组织支持感等策略充分发挥惩罚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领导善用惩罚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但现代管理中的领导惩罚权注重权力、制度和权变,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潜意识中对规则和权威的抵触。儒家文化倡导的“以礼律己”“教人知耻”“见贤思齐”等观念从道德维度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运用领导惩罚权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领导运用惩罚权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使员工知错,营造集体主义的制度环境使员工认错,采取奖罚结合的权变手段使员工改错,从根本上化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权力的运行应受到制约和监督,否则就可能被滥用。那么又如何制约“监督权力的权力”,本文从检察权的性质、特点、缺陷,制约几个方面浅谈了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成功企业面对被管理者复杂的人性,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以“不变应万变”之路, 也就是“权变人假设”及“环境制造理论”。  相似文献   

9.
河之洲     
“知政失者在草野”与王充其人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了东汉政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语。这两句话在王充《论衡·书解篇》中较完整的表达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这个房屋漏雨的人就生活在这个房屋里;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生活在政策影响下的民间;知道这时代(指东汉)只提倡读孔尊经,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解说儒家经说之误的,是正在读着诸子百家的人。显然,温家宝总理仅仅引用此语中的两句,想要表达是“知政失…  相似文献   

10.
张民省 《领导科学》2003,(23):46-47
大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权力。行使得好能造福一方,否则就可能祸国殃民。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总把“为政以德”视为做官者的最高境界。这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在大力提倡政治文明的今天,就需要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思想。笔者以为,“以德治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要靠领导干部以高尚的权力道德来实现。所谓权力道德,是支配权力运作和行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  相似文献   

11.
“天时 ,地利 ,人和”于治国、治军都是极为重要的 ,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精神影响至深的国家 ,这一点则显得更为重要。“天时 ,地利 ,人和”的关键在人和 ,人和为根本 ,而天时靠把握 ,地利靠争取 ,一定程度上 ,人和要靠主观性去把握 ,而天时、地利则不得不受制于种种客观上不确定的因素。大凡一个企业兴起时 ,无不人才济济 ,呼风唤雨 ,攻城掠地 ,势不可挡 ,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 ,但反观企业的失败 ,也不难发现 ,症结或多或少都在于“无天时” ,“少地利” ,“失人和”。天时天时的把握带有很大的机会性 ,说到底 ,天时对企业来…  相似文献   

12.
<正> 企业在营销中离不开谋略的运用,巧用“借”术便是营销谋略中的一着高招。 1、借机营销 企业营销的竞争反映着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智慧较量,有时在营销中只要抓住时机就可以使产品打开销路。辽宁丹东金笔厂生产的高级铱金笔,质量很好,但价格很贵,一直销路不大。后来他们借全国人口普查之机,决定在生产的高级铱金笔上打上“人口普查纪念”六个字,向全国各地人口普查站发信推荐,结果全国各地人口普查站纷纷前来订货,使原来滞销的产品一度打开了销路,收入剧增。  相似文献   

13.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社会领域大部分职业都称得上是在“演戏”,甚至“全世界都在演戏”。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幸因为是‘天地大戏场’,可以普遍的做戏者,就很难有下台的时候。”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直率地认为,政治就是一种游戏,“在政界,我们不得不做许许多多本不应该做的事情。”领袖政治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通常是出于政治和行政过程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如1941年斯大林的红场演说、1991年和2003年美国布什父子先后为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作的电视讲话,乃至现代各国政要任职时…  相似文献   

14.
张翔 《领导科学》2007,(4):42-43
新时期部队尤其是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以下简称“处突”)具有任务紧急、情况复杂多变、政策法规性强、指挥协调困难等特点,这就要求“处突”战斗的指挥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军政素质、娴熟的战法战术、依法处置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以下几种特殊素质。一、谋略——“处突”战斗中指挥员克敌制胜的秘诀  相似文献   

15.
史哲 《领导文萃》2006,(11):57-61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本出自蒋介石的老对手毛泽东之口,但蒋介石却实践得更早。从东征、北伐、宁汉对立、军阀大战,直至“剿共”初期,蒋介石凭借其在军事上的显赫战绩,树立了个人的威望,并由此渗入党政权力核心。当然,这并非完全属“枪杆子”之功。蒋介石的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这样评价蒋介石,在军事谋略上,他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久经沙场,不过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事实上,蒋介石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才能。尤其是在1926年以后,他在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在各个军阀、各种势力之间,甚至是自己身边的…  相似文献   

16.
对“无产阶级司令部”最有利的时机,就是最佳的开会时机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即在全国(台湾省除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全  相似文献   

17.
惩罚种类繁多,从不同视角可分为权变惩罚和非权变惩罚、正惩罚和负惩罚、公开惩罚和私下惩罚、正式惩罚和非正式惩罚、有效惩罚和无效惩罚。惩罚会对受罚者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这被称为惩罚的直接效应。同时,惩罚还会对观察者产生影响,这被称为惩罚的溢出效应,其具有群体警示作用,能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领导者无论采用什么惩罚措施,都应当遵循权变惩罚的原则。领导者在实施惩罚时,应向员工说明惩罚理由,保持惩罚的一致性,把握惩罚的时机,实施个性化惩罚,合理运用公开惩罚与私下惩罚。  相似文献   

18.
权力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了权力,才能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权力是实施领导、推动工作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经济日报》原总编艾丰曾把权力喻为“好东西”、“坏东西”和“怪东西”。所谓权力是好东西,就是掌权为公,造富于民,好人拥有权力能办更好的事;所谓权力是坏东西,就是权  相似文献   

19.
“天时”、“地利”、“人和”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天时”是指商家对投资时机的把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时令性的把握:“人和”是商品在管理上的技巧,包括服务态度、促销手段、广告宣传等方面。而“地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属于建筑策划的范畴。店址选择适当,占有“地利”之势,广泛吸收消费者促进销售,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厉以宁 《决策探索》2014,(22):15-16
第一个问题:怎么理解“新常态” 最近中国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词,就是“新常态”。怎么理解“新常态”呢?这是相对于我国前一段时间超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意指经济应逐步转入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