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大学生的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参与太极拳锻炼达到的效果评价客观,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太极拳锻炼,但行为控制方面呈现不稳定趋势,大学生尚未形成太极拳锻炼的习惯;参与锻炼受到体育教师及家庭成员的影响,体育教学促进其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粤西城乡30所学校的2 19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研究表明,粤西城乡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以骨骼力量项目为主,肌肉力量项目缺乏.课外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但大部分学生体育活动不足.近半数的学生锻炼行为处于"行动阶段".无组织的个人随意活动及与同伴一起活动是其主要的课外运动形式与方式.近3/4的学生近1年参加过至少1次有组织的体育竞赛;校运会的参赛比例最大,但覆盖面不大.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7所初中就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不足25%的学生进行有规律地锻炼;制约初中生进行锻炼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或作业压力,其次是缺少场地或器材;不同性别、年级及区域学生间的锻炼阶段、锻炼水平及制约因素也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参与更多的锻炼;主城区和乡镇学校学生比区县学校学生锻炼更多,但乡镇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受到场地及设施制约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学校。  相似文献   

4.
体育态度是人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解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 ,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率 ,而运动经验和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探究中国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预测因素,对武汉四所高校大学生随机抽样并采用TPB量表、行为习惯量表、锻炼行为量表对其进行TPB因素、锻炼习惯、锻炼行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将行为习惯变量纳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对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男生在锻炼意图、行为习惯、锻炼行为上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行为控制感、行为习惯、锻炼行为上显著低于大一、大四的学生;学科、户口状况在各维度差异检验中效应不显著;除主观规范外,锻炼行为与其他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主观规范与行为习惯的交互作用显著;行为习惯可以增强TPB模型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影响个体参与身体锻炼相关因素的研究是身体锻炼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科学、有效推动个体参与身体锻炼干预实践研究的基础。身体锻炼相关因素呈现多维性,主要包括人口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等。身体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确定了它们与身体锻炼的相关性,但没有进行因果关系的检验,难以区分其中的原因变量。各相关因素的不稳定性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身体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需在下面几方面加强研究普适性的身体锻炼行为测量工具;建立身体锻炼行为和影响因素间的因果模型;研究不同群体身体锻炼相关因素的变化;研究各相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探明其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明光市农村中学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行为总体水平不高,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年级差异。学生体育锻炼以自由活动为主,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每天锻炼一小时"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无兴趣、无习惯和场地器材短缺等。  相似文献   

8.
了解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在校大学生饮食、运动和其他生活习惯现状及其对身体成分的影响,为促进在校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和养成健康行为提供依据。采用自编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问卷调查,结合由MC-180多频身体成分分析仪获得体脂肪率、体质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学生饮食行为较好,多数学生周运动次数较少,日饮水量和周运动次数对体质指数影响显著,早餐习惯和熬夜对体脂肪率影响显著。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饮食、锻炼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湖南工业大学城乡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工业大学城乡学生体育态度良好,但差异显著。其体育行为主要体现为参与时间、次数、锻炼持续时间、活动目的和项目的选择。湖南工业大学城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之间成中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表明,高校体育教育应注意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保健,增强对体育的参与意识,逐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观念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身体活动动机测量》(MPAM-R)心理量表,以技能主导类项群中的表现难美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运动项目为例证,对不同年级参与不同运动技能项群项目大学生的锻炼动机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健康动机和能力动机具有密切关联性.参与不同运动技能项群项目大学生的能力动机、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存在着比较显著性差异,具有各异的项群项目特征.建议高校按照大学生锻炼动机的趋向性规律,采取有针对性、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保持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实现寓教于乐.同时,引入不同技能项目群交叉干预的策略,充分利用锻炼结果的反馈作用,树立锻炼者的信心和毅力.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群众性体育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棋牌类运动等。从这些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羽毛球运动对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基本体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进一步形成终身锻炼的爱好和习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学习理论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理论,必将对大学生运动参与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检验了元认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课内外运动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参与情况好于课外运动参与情况,男大学生课外运动参与情况明显好于女生,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参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元认知体育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参与,但未能有效提高其课外运动参与.  相似文献   

14.
借助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旨在探究新疆入境游客旅游参与、旅游体验、目的地形象感知、满意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链式多重中介模型以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为起点,情感形象、认知形象与满意度为中介,形成影响行为意向的路径结构.研究表明:新疆入境游客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和目的地形象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形象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阐明了游客参与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和传导机制,对新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和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减灾救灾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加强社会治理、保障民生亟需解决的现实热点问题.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共变性.研究发现,政策法规对参与主体的参与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体的参与意识对主体的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媒体促进对参与主体的能力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体能力素质对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主体成长对主体的参与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主体的参与意识对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意志培养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意志行为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在校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论述大学素质教育中突出意志行为培养的新要求及其意义。并对深入、坚持大学生的意志行为教育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明确教育目的,坚持育人的可持续发展;2.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使之自觉进行意志锻炼;3.个体锻炼和群体锻炼相结构;4.重视阶段性的意志培养;5.加大各种实践环节的意志锻炼。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目的明确,锻炼项目简单易行,场所以校内空地和体育场馆为主,但存在锻炼持续时间不足,频度不稳定,有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较差等问题;教学、科研负担重、家务忙和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反复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就是“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抗日救亡运动与整个抗日战争相始终,并因政局和战局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阶段性特点.从运动的行为方式来看,七七事变前多属于民众自发行为或政党行为;而七七事变后则转变为被国民政府认可、参与的政府行为.从运动的形式和规模来看,七七事变前的多为请愿、示威等具有相当规模的个体活动;七七事变以后则发展为具有很大规模的整体运动.从运动的作用来看,七七事变前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敦促其对日政策的调整和改变,驱使其最终走上抗战的道路;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则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抗战信心,动员和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念.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12个市(县、区)48个行政村137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累积比数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户自身生计属性的5个变量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畜禽数量、家庭固定资产、房屋状况、家庭收入、资金资助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呈“倒U型”关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亲戚数量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