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宝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光源氏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前者诞生在18世纪初年的中国清朝,后者诞生在ll世纪初期的日本平安时代.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位置。他们的产生虽相隔七百多年,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曾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经历了种种奢华,然最终家族走向没落,他为寻求精神自由而出家.光源氏则是紫式部笔下日本平安时期的贵族,他是所有男人憧憬的对象,流连于风月场间,对女子处处留情,但最终因灵魂忏悔而出家。通过出身、人物形象、爱情观、价值观、结局、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探讨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等在人物形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3.
铁凝的小说中,无母,是对母亲下意识的回避,体现了作家对母性的执着追求;审母,否定了母亲的悲剧角色,是对女性回归的呼唤;自审,展现了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是女性灵魂的自我超越。它体现了铁凝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省,对人类灵魂与价值的审视,捍卫了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心灵高贵。  相似文献   

4.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共祖意识、崇母意识、认同意识以及日月神话、土葬习俗等皆源于此。  相似文献   

5.
一个完整的核心家庭通常由父亲、母亲和孩童三部分组成。然而,受制于男女比例失调、物质资源匮乏、妇女婚恋观念畸形、早婚等原因,目前西部边远地区的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因非死亡原因失去母亲的现象逐步凸显。实践中,这种"非死亡失母"主要包括离异、离家出走和拐卖后解救三种类型。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儿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消除贫困、改善人居环境、及时普及高中教育是必须的介入点。  相似文献   

6.
王兆胜散文中的女性叙事,都把女性想象成为无私奉献的地母形象,视女性的"柔性"为天地间最有力量的主宰者,呈现出鲜明的女性崇拜倾向。从女性叙事的话语谱系角度看,王兆胜的女性话语属于"劳动妇女"和传统"道家文化"的范畴,与当代激进的女权主义话语保持着距离及张力。王兆胜的这些女性话语虽看似有些保守、落伍,但旨在驱使女性解放运动走向健全、正确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提出了"直寻"的诗学主张。"直寻"应当包涵笛卡尔论直观知识时所谓的昭和晰,以及许慎解释指事字时所谓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特征。魏晋六朝的文学思想注重诗文的形式美感,钟嵘与刘勰仍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而"直寻"正是这一主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寻”“常”及其连用关系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考释了“寻”和“常”的本义和引申义 ,也考察了它们同义连用的意义来源 ,推定“寻常”做形容词时 ,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是由“寻”和“常”的本义连用的比喻义引申而来 ;当“寻常”做副词时 ,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是“寻”和“常”的本义分别引申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再同义连用而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新教材的编撰出发,充分利用引言和图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与生活相接近的事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结果。调动学生“寻求结果”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当然教师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中提出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多部小说以西方文明世界以外的落后国家与地区的普通民众为主人公原型。作品通过这些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从物质追寻到精神追寻,从寻根到“寻我”等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有着特殊成长经历的勒克莱齐奥在小说中展现出浓厚的“寻我”情节,他希望借助这一主题激发读者对这些因文化身份而产生困惑的人们的关注,以及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个体文化身份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巴巴拉·贝恩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运动高峰时期最有作为的妇女作家,她的作品发出了与当时以劳森和佩特森为首的男性文学主流截然不同的声音,这主要体现在她对丛林妇女生活的关注上。本文通过探讨贝恩顿长篇小说《人类的代价》中的母性主题,从而解读贝恩顿对以"伙伴情谊"为精髓的丛林男性神话的解构。  相似文献   

12.
由于黑人女性独特的生存经历,黑人母亲身份具有不同于白人中产阶级核心家庭中的母性身份的内涵。从"哈莱姆文艺复兴"以来的黑人女性创作中可以看出:在家庭伦理方面,黑人家庭大多呈现出"女人当家长"的一致性。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妮·莫里森、特里·麦克米兰和泰雅里·琼斯的作品再现了黑人家庭历经的百年沧桑,揭示了黑人母亲身份从保存、文化传递到养育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蕴含了家庭伦理的变迁:精神意义上的女家长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物质意义上的女家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寻租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公共政策的低效,社会资源的浪费,论述了如何防范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历史境遇,深爱中华文明并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台湾作家满怀深情地塑造着祖国母亲的文学意象,尽情地讴歌和赞美母爱情感,展示母亲在抚育儿童的过程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维系和延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权力寻租的解读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制度变迁、人的自利性以及行政人与公众的信息的非对称性等因素的影响,为腐败的产生创造了可能和机会,权利寻租是对这一现象的经济学解读。规范政府行为、加大激励措施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人的约束和监督,治理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16.
结合采访实践 ,从确定采访对象、挖掘主题思想、选择表现手段等三个侧面论述了求异性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玄学作为儒、佛、道等多家思想交融糅合后产生的新哲学思潮,其内部诸因素并未达到实质性的融合,特别是强调伦理本位的儒家与提倡人格自由的道家,无论是在现实的处世态度还是理想境界的理论构建上都存在着差异。正统玄学理论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中的矛盾,从而使六朝名士于内外两难中产生了双重人格,其处世哲学与理想追求也呈现异化的倾向。然而,六朝后期的士族文人逐步将玄学两大理论家王弼与郭象所构建的超越的精神境界现实化、世俗化,它体现在名士的认知方式、典型的文化行为中,更体现在六朝后期人们对理想世界追求日趋平淡冲和的色彩中。  相似文献   

18.
提倡独立思考与追求真理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思考的精神本质是为了追求真理 ,是以追求真理为其动力和灵魂的。建构培养独立思考与追求真理的大教育环境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独立思考与追求真理精神的创新人才 ,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的基线调查,编制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以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大学生择业观.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依次为工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专业及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工作稳定性、生活环境等;(2)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纬度,而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取向;(4)不同性别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择业标准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着职业理想与现实条件、专业特长与工作需要、个人愿望与现行就业体制等方面的矛盾,对此,应采取政策引导,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加大指导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