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严羽论诗反对美刺而标举“兴趣”,“兴趣”是一种无迹可求的兴味和意趣。贝尔认为艺术的基本性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这种不同作品线条、色彩关系的组合,给人以美感的形式,是一种非功利的超现实的纯粹的美的形式;“兴趣”产生于“妙悟”,“有意味的形式”则是艺术直觉的产物。两者都不是理性思维的成果;“兴趣”说着重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而疏淡了思想性,“有意味的形式”说过于强调审美情感的超尘脱俗,最终否认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两种纯艺术理论,凸现和维护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解读了克莱夫@贝尔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所包含的含义,认为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派艺术大潮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美学观念,形式主义美学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他把"有意味的形式"作为衡量艺术审美价值的标准,并提出来了"有意味的形式"创造的美学原则。这一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学术热潮中,有学者倡导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提出以承载评价(反沉迷)功能的主次正反打、跳轴“、主客间”构图等为代表的“中国影像程式”概念。在实践诗学和中西比较视野的观照下,“影像程式”在异质性表现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在自觉性意识与群体性应用方面也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尤其在表达意味上丢失了“中国性”。为此,我们应从文化精神的角度而非沉迷/反沉迷、评价/非评价的功能角度来区分中西电影美学并建构民族化的电影形式,也即“有中国意味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两个艺术范畴的比较分析,阐释了中西艺术美学内在精神的合致与汇通,从而为中西艺术理论寻找到现代的对话平台,指出"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意"和"意味"的传达,反对形似.  相似文献   

7.
刑法学的研究与教学完全可以使用生动简洁的图形来表现刑法学的知识与理论。图形表现对揭示规律、激发授课热情、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等有重要的作用。刑法学知识中的"点"与"线"如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的分类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三者之间的关系犯罪构成理论的贯穿性等都可以尝试用直观的图形的方法来研究解释。  相似文献   

8.
<诗经>在艺术上突出的就是赋、比、兴的创始,赋、比、兴等"有意味的形式"在言情中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味道与价值,成就了<诗经>富于内容的结构形式、富于情感的表达形式、富于意境的审美形式.本文努力以文艺美学的观点给<诗经>言情形式以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的"绘事后素"的艺术主张谈起,论述了艺术心境的特征,并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不充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理"(理性、理论、思想)先"文"(文学、文学创作)后的创作模式,这破坏了作家艺术感觉的纯正性和完整性,无法达到"绘事后素"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观点,人类将对自然改造的实践中所生成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并运用到造物之中,因而人类制造的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审美价值。"美的规律"论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纯艺术家和设计艺术家在现代社会进行了新的联合,现代设计艺术是发展人的形式感觉和审美能力的最大众化最普遍也是最有力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设计素描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但它具有艺术想象、塑造新的形象、设计素描者的“心中的画”的特点和内涵 ;要使设计素描有创意 ,就应该有理性的结构、构图和取于自然物的素材 ,并正确地运用点、线和面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三生万物”是道家思想,其实,早在道家思想产生之前,汉字构形中早就已隐含“三生万物”的意识。通过对有 关汉字的分析说明汉字产生之初即已有此种概念,这对于了解汉字和哲学史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说礼行”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家族的婚俗仪礼、诞生仪礼中的“说礼行”仪式带有鲜明的地方仪式特点,具有娱乐、宣泄、补偿的文化功能,能整合村民的认同感,引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的理念就必须显现出其民族传统特性与现代文明精神相融合的特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国民族传统美学观"意象美"应继承和发扬.在遵循设计素描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抽象美"与传统的"意象美"的应用,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我国古典传统艺术造型的某些因素,应用到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中去,逐步完善充实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形式,开拓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新英语”在经历了本土化之后,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征和模式,发音和语用方面与标准英语相比均有很大不同。新英语的发展,使得英语的前途很难预料。  相似文献   

17.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观作为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依据.要形成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就必须立足于"言语"."言语"视角中的语文教学观,将是更加明晰、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它要求处理好如下三个有着内在联系的问题一、语言科学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二、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教学;三、"言语"视角中的语文教学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从“好”字的原始义考究出发,探讨其引申义,即从人名到女子,再到抽象的美,进而分析“好”字的文化内涵,从文字发展的视角剖析母权社会的繁荣、父权势力的上升及社会秩序的建立和逐步规范的过程,解读人们审美观念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