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电化教育正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在人才培养上已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我校电教中心成立五年来,在宣传、教育,以及在教学上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政治思想教育课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只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含法纪教育 ,以下简称“三观三义教育”)为基本内容 ,这在理论上、认识上应当没有歧见。但进行上述教育的具体形式、途径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高校已开设思想品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的情况下 ,系党组织是否可以从高校实际、专业实际出发 ,从特定角度切入 ,进行“三观三义”教育呢 ?正是顺着这个思路 ,成都大学设计艺术系党支部在沿用传统的教育形式途径的同时 ,尝试通过构建和宣传本系的理念识别系统对学生进行“三观三义”教育。在深入各班进…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心学”教育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教育学说之中,并形成了一套以“心学”为哲学前提的释经体系。王阳明“心学”教育体系的理论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心学”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石,“心学”教育实施的路径以及“心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正是王阳明独创性智慧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去年国庆节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这个题词是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它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是我学习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讨, 有人认为现在世界已进入“信息社会”,开始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教育要“三个面向”,就是面向“信息社会”,面向“新技术革命”,面向电脑。这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全面、不确切。“三个面向”的核心问题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两个文明建设。这是由教育与政  相似文献   

5.
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弟子规》是当前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最被国学教育者看好的古代蒙学教材,其内容中的三个珍贵内核———“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构成一条情感教育的主线。“入则孝”是感恩的教育,“出则悌”是尊重的教育,“泛爱众”是关心的教育,终极指向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情感品质。而这正是国学教育的宝贵特色。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正从“英雄时代”进入“群英时代”,这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诸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群英的涌现已汇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并将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发展。“群英时代”的教育必然要有新的创新和变化,包括教师角色和教育内容的转变以及“创新模拟法”的采用等。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第一”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健康第一”思想的阐述,探讨了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和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表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不可抗拒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健康教育”正是顺应这一社会历史要求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加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此我们不难了解到,“仅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育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心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9.
秋高气爽,越南的雨季已过,正是旅游的好季节,随旅行团从南宁乘火车仅三个多小时便到了边境城市凭祥,我们一行随即从著名的友谊关出境。友谊关过去叫“镇南关”,解放后更名为“睦南关”,以表明新中国睦邻友好的国策。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日益亲密,由周恩来总理建议又改名“友谊关”,以表示中越人民要世代友好。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生要抓住“时机”郭凤彩种庄稼要抓“农时”,打仗要抓“战机”.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教育学生要抓“时机”。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了“时”的问题,说“学其可之谓时”,强调教育要抓住“时机”.教育的“时机”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两个重要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是高校建设的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代会正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大教代会工作力度、充分调动教职工主人翁积极性、创造性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但教代会目前的状况却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的战略已把高校推人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为加速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加大教代会工作力度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加大教代会工作力度主要…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树人中学是依托徐州三中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诞生于1999年9月。这所学校从小到大、从无名到有名,仅仅历经七年的光阴。人们不禁要问:树人中学崛起的妙招何在?原来,这个学校的创始人即现在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担任过名校领导的教育专家,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发展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而我国的基础教育“两头硬,腰脊软”,初中这一块发展不好,人民群众不满意,所以发展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人才,必须从初中抓起。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树人中学的现任领导“退”而不“休”,老当益壮,将多年积累的办学经验用之于打造一流名校,…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大幅增长,中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能否保证教育质量,既关系到每所学校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败。因此,要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必须构建全面、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中心说”指导下 ,我国语文教育出现了太多令人不满之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语感中心说”才被提出。“语感中心说”并非“语感唯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以语感为中心 ,可以增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意性等。“文体”至今仍未形成共识 ,“文体感”是个指向不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性和教育职能,已不是新的命题。今天,高校图书馆教育已与课堂教育、实验室教育一起,参与并构成了高等教育战略的主导体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里的教育是指我国整个社会大教育体系而言的。从这个观点出发,要实现《决定》提出的二个“必须”,就不可忽视整个教育系统中任何子系统教育职能的发挥。本文就高校图书馆教育在高等教育构成中的功能及地位,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莅临 ,使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正如江泽民所说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毫无异议 ,作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经济飞跃的教育也必然被注入新的内涵。创新教育已被提升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中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 ,要避免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 ,教育必须要有紧迫感、时代感。旧的摇篮已不适合创新的学生 ,我们必须拆除那些篱笆 ,摒弃…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现代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又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发展又促进教育的发展,#而促进人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本已存在“过重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由文化底蕴、过强的共性制约”等偏向,不能圆满实现现代教育这两大功能,医学教育也不伊外。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坚持“三个面向”,培养面向对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呢?我们认为改革传统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和内容,正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今天,科学、技术和管理,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已被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们所接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也逐渐深入人心,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呼声也日趋高涨。现代管理理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是枝繁叶茂,百花争艳。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百花园中,“班级管理”,犹如一枝含苞待放的新蕾,正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时代的要求,加强学校中教育教学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益,也是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必然。正如德国教育家赫  相似文献   

19.
孙武主张对战争要持“重”和“慎”的态度,他的备战思想正是“重战”与“慎战”的延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治上要修明政治,争取民心;经济上要发展生产,胜敌益强;军队建设上要严格挑选将领,训练士兵,赏、罚分明;外交上要巧结盟国,先知后战。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本质出发 ,人既是现实存在物 ,又是价值存在物 ,是“是”与“应是”的统一 ;从教育活动的本质出发 ,教育世界既是一个事实的世界 ,又是一个价值的世界 ,其对个体及社会表现出适应与超越的统一。教育这种适应与超越正是教育理想得以生成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