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象征人类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方人类学领域一种举足轻重的理论思潮,通过研究象征符号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人类学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结构主义之后又一影响深远的人类学理论. 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研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众多学者不断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崭露头角,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如对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象征人类学的发展在借鉴和运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仍需突围,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理论体系和学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象征人类学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未能有一部既融合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精华,又适用于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特色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基本倾向和主张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反思的对象,接着介绍了反思的途径,最后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质疑做了介绍。作者认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有助于我们克服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理论学说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和产生的盲目性,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和梳理西方人类学与中国人类学在艺术研究领域的经典案例和理论倾向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学艺术研究的特质,并对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建构提出了试探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生态人类学理论的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近20多年来西方生态人类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环境人类学,并提供了环境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案例。认为环境人类学所具有的综合性、批判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使它区别于传统生态人类学。  相似文献   

5.
汤夺先  李静 《民族研究》2012,(4):91-101,110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层面探讨了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指出当前西方政治人类学主要关注非西方社会政治制度、非西方社会中公民"身份认同"、现代政治组织、特殊群体和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随着引介与吸收推广西方理论方法以及中国的学术实践而得以开展。深度交流困难、应用性不足和理论创新欠缺等是当前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人类学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济人类学在西方的萌发情况 ,回顾了自费孝通以来经济人类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 ,分析了在中国发展经济人类学的紧迫性 ,阐述了作者对于发展中国经济人类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子集,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在我国这一学科仍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研究了女性主义人类学孕育、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对不同时期主要理论和代表性著作进行梳理,有利于借鉴西方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成果,以跨文化的视角认识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性别观念,为女性主义人类学本土化研究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8.
音乐人类学在当代西方音乐思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西方音乐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人类学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人们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音乐人类学的观点与方法论的更新已是十分明显,不论是学科结构还是具体论述,都是新颖与鲜活的,音乐人类学的方法论探讨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音乐人类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同时对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基本观念进行了评析,最后重点对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学科从西方发起,以"非西方文化"为诞生温床,以20世纪60年代为时间坐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学派,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在中国,在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类学家的指导下,中国人类学结合本国实际架构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人类学学说;综合王庆仁、白振声和王铭明等教授的观点,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类学在重建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仿佛依然"孤悬"在国际人类学界之外,未能真正"与国际接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抓住西方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对其认识不足、把握不透所至."自我"和"他者"问题作为人类学发展的灵魂,激励了一代代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反思,将该学科一步步地向前推进.采用"自我"和"他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把握西方人类学发展史,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该学科的本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何处是田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野工作对于人类学来说已经超出了研究方法甚至方法论的意义。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唯一特征。本文将人类学田野工作放在西方整个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来考察,提出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强调文化差异性等,是田野工作的选择标准和取向。  相似文献   

12.
饮食作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关注。人类学对饮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志表述,包括人种、生态、族群、区域、政治、伦理、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关系和差异,藉以对文明形态和文化形貌进行分析。本文在梳理西方饮食人类学的历史脉络、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近年来的饮食人类学研究进行评述,以期促进人类学这一重要分支在国内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权力研究是政治人类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政治人类学探讨权力的产生、运作以及权力与利益、话语之间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西方社会有关权力研究的流派,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人类学权力研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4.
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民族研究》2001,(5):96-102
结构语言学催生了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随后,在女性主义和结构人类学的推动下,以妇女人类学为基础的女性人类学便作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它先后经历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这样两个发展阶段。从90年代起,后结构主义所面临的一些理论难题又使后结构女性人类学开始进行新的反思,这预示着女性人类学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饮食人类学的发展刚刚开始,对其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等问题的探讨,是建设和发展这一人类学分支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以往人类学的饮食文化领域的研究回顾,结合人类学对饮食文化与饮食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对饮食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并由此而形成关于中国饮食人类学发展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的东传带给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本文以语言人类学的视角,从日常用语、惯用语及民族心理塑造等方面谈到了来自伊斯兰文化中的借词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地处东、西文明交汇地的特殊优势赋予维吾尔文化以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质,使得维吾尔文化在其未来的历程中并不只是成为简单的模仿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女性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本文梳理了女性人类学起源发展的脉络、主要理论,尝试性的探讨了女性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人类学主要研究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讨论发展人类学对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描述云南泸沽湖地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摩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过程;并应用发展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读摩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充分肯定其所取得巨大成绩后,从发展意识、社区参与、权力问题和利益相关者四个方面,探讨其所面临的困境和可采取的对策,以实现其可持续地和负责任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