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民族学研究正大力开展、第二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工作座谈会于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昆明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四十一人,来自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二十三个单位,包括九个民族。中国民族学研究会会长秋浦,副会长林耀华、马曜、向零,顾问方国瑜、江应梁出席了会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饶华到会讲了话。会议围绕着下列两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发展我国民族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5日至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学研究者就“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新形势下民族学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民族学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秋浦同志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在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西宁召开)上所作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 西方民族学传入我国有60多年历史,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了,均有长期的调研实践。前者的内容较窄,而且多偏重于文化领域;后者调研的范围极广,几乎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各方面,新中国民族学即是如此。新中国民族学的科学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1980年召开的中国民族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即有争论,不过意见渐趋一致,所以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才最终明确下来,并为大家所接受。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学学会于1991年7月5日至9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搞好民族学学科建设这一中心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民族学界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主张“大民族学”(或称“广义民族学”),认为凡有关民族方面的研究都属于民族学,有的同志主张“小民族学” (或称“狭义民族学”)。在这次会议上,有的同志认为,在国家尚未正式将民族学列为一级学科之前,要把民族学研究领域扩大到“广义民族学”的范围,是不会被某些同志接受的。为此,建议此次会议不必讨论大小民族学问题,而暂时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提出的研究范围,来讨论民族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奠基性著作所确立的基本原理,经过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仍然具有强大活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民族学应当为现实服务,为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科学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民族学如何为现实服务这一问题,作者提出;第一,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第二,民族学必须实行学科间的渗透,它需要与相关的学科密切配合,其它学科也同样需要它的合作;第三,民族学为现实服务的范围非常广阔,但应首先注意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紧迫问题,其中,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四化建设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民族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本文是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的闭幕词。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21日至27日在西宁召开时,正值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结束,这对我们每个民族学工作者无疑是一个有力的鞭策。十二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斗任务,我们民族学界应加以很好的贯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加强学习,以资切磋,百家争鸣,努力探索。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民族学研究问题,目前国外民族学流派及其理论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中国民族学科的积累、形成和发展历程,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中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上下三千四百多年浩繁的书籍记载的少数民族情况属于民族学研究的资料积累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民族学正式建立并开始向中国传播时期;1926年以后中国民族学研究逐渐开展,建国以来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中国民族学体系逐渐形成,但仍需不断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学的构成与特征周星,胡鸿保民族学的一般定义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通常称为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①然而中国的具体情况表明,中国民族学的构成具有一些不同于各国民族学的特色。中国学者对干人...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徐亦亭民族学从20世纪初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那就是:(1)50年代以前的探索和实践民族学中国化时期。(2)50—60年代新中国民族学发展时期。(3)80年代以来创建社会主义中国民族学时期。提...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学的使命马曜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和具有时代精神的学科,是为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服务的学科。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调查研究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我国民族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1950...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民族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①中国民族学应以民族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②研究领域要有个科学的界定,边缘学科不能取而代之,民族学也不是这些边缘学科的简单相加。③中国民族学要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必须首先需要重视一般学科的普遍规律、我国的有利条件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问题。④中国民族学的任务包括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和民族学队伍如何建设两个内容,近期任务则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不会被排挤、取代笔者对中国民族学曾有下述认识,“中国民族学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学科‘功能性强,自身理论研究弱’,一些理论颇强的研究,尤其缺乏地位,甚至可谓步步为退;强调功能,为现实服务,但却忽视了自身的建设。”’①在阅读一些学者的论文后,似乎更加深了上述印象。中国民族学的问题,早在198O年的贵阳会议,1991年的延吉会议中都已有暴露和专户]研讨,事隔近二十年,问题依然,矛盾却增多,民族学的自身建设上,似乎长期处于脚根不前的状态,世纪之交,民族学仍然被老问题所困扰。而且这几年来,情况似乎更趋每况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划分为前期和新时期。新时期民族学发展的特点是:1.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研究重点有了新变化;3.理论研究受到更大重视;4.应用研究得到加强。展望未来,中国民族学研究者任重道远。为了使民族学研究进入新境界,作者认为有四个问题要给予重视:1.要扩大学科的对外开放程度,这是民族学获得更大发展的前提;2.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列为民族学的中心课题,是争取民族学更快发展的关键;3.加强民族学方法论的研究,促进传统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民族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保证;4.建立中国民族学的理论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学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术探索》2012,(2):4+189
王清华王清华,男,1955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79年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学习云南民族历史,1983年进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从事民族学研究工作至今,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2000年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以《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一书入选《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梯田,是云南山地民族--哈尼族在哀牢山区创造的自然生态奇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这种亚热带崇山峻岭中的梯田壮景,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特定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哈尼族梯田文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本书正是以梯田的形成原因、农耕样式,雄  相似文献   

16.
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于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十九个民族的近二百五十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多年从事民族学研究的老一辈的知名学者,大多数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民族学工作者。贵州省委书记、副省长王朝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相似文献   

17.
自阶级社会产生后,一切社会科学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即带有鲜明的阶级性特点,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然而,既然同属社会科学范畴就必定会带有某些共同点,这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应当明了的。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学,纵观其发展史不外乎是代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代表资产阶级的西方民族学的发展史。这两个不同的学派既有社会科学一般的某种联系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搞清楚这些联系和特点是我们民族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因为这对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国际国内文化研究的热潮冲击下,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和发展迫切需要创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文化民族学。该学科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文化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民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及演变规律。文化民族学既关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各民族文化的变异和创新,其研究内容是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在继承中国民族学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创新,以建立中国民族学领域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学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但在十年浩劫期间,民族学在我国被全盘否定了,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绩被彻底抹煞了,只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民族学才得以重见天日。去年10月间,在贵阳召开了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这显示着我国民族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开端。目前,在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民族学研究的成就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评价。本文在研究的对象上提出了个人的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纵横比较。首先平行地类比分析中国与第三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①都不愿再作西方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对象。②都以本国土著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③对待西方的理论和观点普遍采取多批判、少吸收的态度。④社会和经济的普遍落后,使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迅速发展。其次纵向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特点,认为我国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是①新兴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前景可观。②理论和观点有待丰富更新。③现代社会的研究有待拓展深化。④深入开展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