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9):68-69
在青海塔尔寺,有一座酥油花馆,陈列着僧人们巧手创作的多姿多彩的酥油花。它与堆绣、壁画和砖雕一起。被誉为塔尔寺“四绝”。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黄白色油脂。酥油花,就是用奶油制作的花。  相似文献   

2.
酥油花是塔尔寺艺僧们根据佛教故事,用白色的酥油配以彩色颜料而塑造的山川人物、花鸟走兽、亭台楼阁等各种形象,俗称“花架”,在塔尔寺一年一度的“正月祈愿大法会”中展出。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博得了广大信徒和中外游客的赞赏,是塔尔寺“三绝”之一。根据多方的调查了解,塔尔寺酥油艺术供品来源于西藏。  相似文献   

3.
佛的尊容人的风采──从塔尔寺、五屯寺看藏传佛画造型艺术马达学屹立于青藏高原上的数千座金光四射、巍峨壮观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构成了无比理灿的佛域文化,其内的藏传佛画涉及到的藏传佛教的各个艺术门类,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图案、堆绣、酥油花等...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艺术论著《画经》美学思想初探李景隆长期以来,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藏族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藏族的壁画、唐卡、造像以及建筑艺术、酥油花、堆绣等造型艺术,都是独树一帜的佛教艺术。这种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佛教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5.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尔寺宗教信仰的认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每当提起拉卜楞地区藏族艺术,人们自然会想到那色彩鲜丽的唐嘎艺术、内容丰富的雕塑艺术以及娇艳迷人的酥油花艺术等,然而,鲜为人知的拉卜楞剪纸艺术则以它独具的表现形式、新颖的构思方法、丰富的思想内容、浓郁的宗教色彩、大方的装饰韵味、简练的裁剪线条、高雅的鲜美图案,越来越赢得人们的喜爱以及国内外有关人士的赞誉。拉卜楞剪纸艺术,是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拉卜楞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丰富多彩的鲜美图案,不仅在剪纸艺术中独具表现,而且在整个藏族建筑艺  相似文献   

7.
彩霞破空而来,给塔尔寺披上一身厚重绚丽的晚装。雪山下的塔尔寺,更显庄严与神秘。 湟中县鲁沙尔镇,属青海省,是青藏高原上一座人口不满5000人的边远小镇,但每年却吸引着成千上万来此朝圣、旅游的中外游客。其缘由因塔尔寺多年前就蜚声中外,特别是正月期间,赶上寺  相似文献   

8.
格鲁派圣寺塔尔寺是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这所寺院的发展以一棵旃檀宝树为源头,信徒围绕这棵树建立佛塔包含并保护这棵宝树。本文以这棵旃檀宝树及这座菩提灵塔为切入点,通过在塔尔寺的田野调查,从传说、历史与当代宗教实践三个方面的材料来讨论这棵菩提宝树,进而指出,旃檀宝树作为宗喀巴大师在塔尔寺的身体象征,体现了宗喀巴大师巫术的面向,且这一巫术性格在塔尔寺又被看作具是有知识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9.
忽儿是神,忽儿是人,忽儿受人敬仰,忽儿遭到冷落。小班禅在一种微妙的环境中成长十世班禅生前经常爱说这样两句话:“青海是我的第一故乡,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扎什伦布寺是我的第一寺院,塔尔寺是我的第二寺院。”这清楚地表明了十世班禅同塔尔寺的特殊关系和深厚感情。塔尔寺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修建的,是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达赖和班禅,作为宗喀巴两大弟子的转世活佛,自然同塔寺有著密切联系。但是,由於历史的原因,在历代达赖、班禅中,唯有九世、十世班禅在塔尔寺居住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十世班禅第一次来塔尔寺,…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分析研究显示,塔尔寺旅游最大优势是自身的资源和文化特色,最大的威胁来自由于过于商业化导致的宗教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下降,最大的发展机遇是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通车,而最大的弱势为高素质旅游人才的不足。塔尔寺应当实施S1-W2-O1-T2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塔尔寺特有的宗教文化资源,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抓住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通车带来的新机遇,与周边地区合力形成宗教文化旅游带,形成旅游共生体。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改变了艺术史的认知模型,它将对艺术作品的语义研究扩展为语义之外的语境研究,把探求符号意指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转变为强调话语构型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这种艺术史的视觉文化转向影响了从现代主义雕塑到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变迁。与现代主义雕塑不同,晚期现代主义雕塑的自足性不在于物质自足性。相反,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建构了一种以“剧场性”为核心的雕塑自足性话语范式。艺术家通过在剧场性中设计视觉辩证的观看结构和体制批判的观看权力,将对雕塑内部的语义探究转移到对雕塑外部的语境建构上来。可以说,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转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史研究的视觉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西赤道非洲的芳族雕像作为个案研究,探讨了西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人类学的三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风格分析,将雕像本体以及形态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旨在区分雕像风格以及亚风格,其目的是对于芳族的艺术生产作出地理定位。这样的类型学方法被认为带有殖民根源,服务于监管与控制的目的。第二种范式是定性分析,关注的是意义而非形式。在本土研究基础之上,人类学家将芳族雕像看做是芳族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体现。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突出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思维方式,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古典文化人类学范式,承袭了博厄斯在美国所开创的学派,这种研究传统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第三种范式是后殖民方法。这种范式考察了自十九世纪以来雕像进入欧洲以来西方艺术家、收藏家以及博物馆对于芳族雕像的态度。这种方式关注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包括将它们重新标识为“艺术品”,以及它们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3.
《空中之鸟》以纯粹的形式体现了雕塑的三种语言:体感、量感、质感。雕塑是体感、量感、质感的艺术,这句话用抽象的术语表述出来,也就是,雕塑是"存在"的艺术。中国书法的基本精神是"变化",雕塑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存在"。  相似文献   

14.
尽管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并非其唯一的附载方式。把"城市雕塑"向"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扩展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城市公共艺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包括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由于我国公共艺术现状存在着艺术品的总量不足、艺术品的质量有待提高、艺术品的空间布局有待优化、艺术品的公共性需要提升等问题,加强公共艺术规划的研究和管理就十分必要,它可以提高艺术品本身的总体质量、优化艺术品的空间布局,以及加强艺术品的公共性,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在雕塑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雕塑与建筑的关系问题,论述了雕塑与建筑的历史渊源以及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雕塑与建筑有亲缘关系,雕塑艺术,尤其是现代抽象雕塑艺术,对于现代建筑语言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根深蒂固的。雕塑给予了建筑灵魂,让建筑更象雕塑、更象纪念碑、建筑更具视觉冲击力,有些建筑,甚至直接追求雕塑语言。建筑与环境更离不开雕塑作品的衬托,雕塑艺术品在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让建筑更具环境包容与公共认知。雕塑给了建筑美的语言、高尚的灵魂,建筑给了雕塑生存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室外雕塑与社会时代、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室外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移情于现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7.
《营造法式》是成于北宋徽宗年间的营造学专著,它是中国出版最早、记录较为详细、图文并茂的一部著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题材、技法、表现手法和装饰性等方面对《营造法式》所记载的木雕加以分析,论述中国木雕的传承大略,以促进当今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欧美雕塑公园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雕塑公园在我国作为营造文化环境和公共景观艺术的载体,是一种较晚的自觉。本文从雕塑公园的起源入手,通过对欧美雕塑公园的类型、艺术特征及发展策略的介绍和研究,阐述了欧美不同形态的雕塑公园在发展模式、雕塑作品更新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并分析比照我国雕塑公园的现状,以期对我国快速发展的雕塑公园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凤翔与淮阳作为典型的北方泥塑艺术产地。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两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泥塑艺术风格,各自固定的泥塑表现手法、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艺术形态深受世人的赞誉。从制作工艺、泥塑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对比剖析,总结两地泥塑特色,使之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并就民间泥塑艺术衍生品造型设计、泥塑动画角色设计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内含深厚的“和”文化底蕴。文章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书籍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雕塑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各个艺术与设计领域分别阐述了“和”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及作用,这对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和谐文化素质,增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