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国秦汉历史中,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水产品“鲍鱼”进入社会饮食消费生活。秦始皇人生悲剧最后一幕的演出,有“鲍鱼”以为道具。居延汉简令人惊异地出现有“鲍鱼”文字的简例。河西汉简发现的“鲍鱼”简文,应当是名物研究值得思考的学术主题。考察“鲍鱼”名义,应是指经过腌制处理的渔产收获。河西的“鲍鱼”,亦不能完全排除以海产品加工,来自海滨的可能。思考这种可能性时关注西北区域文化与遥远的海洋的联系,也可以增进我们对于当时海洋探索与海洋开发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赵宠亮 《南都学坛》2009,29(4):7-10
就现有材料而言,汉简所见"助吏"一般为下级的基层官吏,其担任的职务有燧长、府佐、置佐、令史等。在担任职务时,助吏的身份一般要注明,其格式则为"助+职务名"。这种为吏方式和我们通常了解的"守"行"假"等不同。分析相关文字记录,可以加深我们对汉代边地状况和汉代为吏的具体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居延汉简助词有"之、者、所、是、第、以来、等、云云"8个,大多承袭先秦汉语而来。根据用法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助词、表数助词、列举助词3个小类,其中"所"既有结构助词的用法,也有表数助词的用法。结构助词"者"与先秦时期的用法基本一致,"所"和介词"为"构成被动句的用法得到了发展,"之"、"是"使用数量很少,用法衰落,与汉语史上这两个词的发展趋势吻合。表数助词"第"虽然产生于汉代,但在居延汉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用法灵活多样;助词"以来"容易与和它同形的短语"以来"相混;"所"表概数的用法较为简单。列举助词"等"在有的简文中连续出现,用法得到了很大发展,使用数量多、使用范围广;"云云"汉代产生,具有书面语色彩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居延汉简是以官文书性质为主的简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官印资料.目前学术界对这批简牍上的官印关注较少,我们尽可能穷尽地统计出这批简中的官印,以探讨简牍中所抄写的官印特点,以及相关的官印制度等.经统计居延汉简中共计约有82枚完整的官印,我们将对这批官印按其官职大小分类,并归纳这些官印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程度副词16个,分4个小类.承袭先秦汉语而来的有10个词,汉代新产生的有6个词.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特点有:各小类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差别很大,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谓语的数量较多,程度副词与其他词类兼类的情况很多,词与词分工明确没有出现混同兼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杨 《南都学坛》2008,28(1):14-19
贺昌群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也是居延汉简早期的整理者与研究者之一。他在居延汉简的整理与考证、西北史地的研究、汉简研究方法与理论的总结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残字的考证、对异体字和伪字的辨析及对出土背景及简面情况的介绍,他的简牍与文献互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他的简牍研究要注重"基本的历史联系"的观点,对今天整理和研究简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居延汉简有关“六艺略”的文献资料,都是典籍零星句子的摘抄,多为习字简或习字简的范本;但涉及典籍广,为同时文献,保留了字词的面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居延汉简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而且研究的深度进一步拓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路方鸽 《南都学坛》2012,32(4):18-20
"稍入"一词仅出现在居延汉简中,前辈学者依《周礼》"稍"、"稍食"的用法及郑玄注将其释作"官吏禄禀之所入"。从《周礼》中"稍"及居延汉简中"稍入"的用例分析,"稍入"指小额的收入,是独立于赋钱的一项额外收入,主要包括私有茭和地租收入。因此,"稍入"也是汉代边塞财政收入之一,并非赋钱一种。  相似文献   

10.
从词汇语义的角度,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对居延汉简中的量词词义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语境义变是量词词义演变的原因之一。名量词是由名词演变而来的,在量词词义演变过程中,名词的具体指称意义被淡化,只是保留有指称事物类别的义素,它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量词义位中,用来标示量词的计量范围。  相似文献   

11.
西北汉简中有一种人的身份称施刑,与史书中出现的弛刑相对应,他们是经皇上诏书恩准后的一种囚徒。前贤已有的研究受资料所限仍存在一些不完整的认识,得助于金关汉简和悬泉汉简资料的补充,有关施刑的来由、征发派遣、使用管理和回归故里等一系列来龙去脉的环节就很清楚了。金关汉简中记录了施刑屯作居延有一日当二日的优待,且服役期满后者还可以归原籍。  相似文献   

12.
东汉简牍《和从书》所见东汉若干制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从书>来看,监临湘李永是中部督邮下属的监部派往临湘办案的属吏,例督盗贼也是中部督邮的属吏,其职守是捕斩群盗、核查各类案件.尹湾汉简中的"督盗贼"并非指"犹今之侍卫队长"的"门下督盗贼",而更可能是督邮属吏例督盗贼的省称;东汉时期临湘县的亩制是按一石种子能播撒多少亩地的标准来计算的,缴纳田税不是用谷子而是未脱颖的禾.简文中计算禾的重量单位"下石"疑相对于"钧",重三十斤.精张、李建都有各自的口分田,当属自耕农阶层.精女 正留下的十三石田并非口分田,而是具有私有土地性质的田产.关于财产继承问题,死者没有儿子也没有父母、妻子的情况下,出嫁的女儿也有继承权,女儿死后嫡长外甥有继承权.  相似文献   

13.
《武威汉代医简》校读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五组竹简,认为前三组竹简并不能够确定为同一部分的简文,将它们编联在一起不适宜,应该分别释读,单独排列;第四组竹简所脱的简文则可以根据前后简文所记的相关内容作相应的补出,最后一组简文则将未缀合的一支残简加以系连。  相似文献   

14.
两汉书籍的形态是简牍书和帛书两种。汉代文献中有多处提到用简牍缣帛写书,近代的考古发掘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两汉简牍百年来发现近百次,出土地点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区,约13万余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5.
16.
张俊民 《南都学坛》2010,30(1):10-21
从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近1.8万枚简牍资料所见的"亭名"、"亭长"和亭来看,其中"亭"可以分三种:边塞候望之亭、行政治安之亭和邮驿之亭。部分亭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兴替之变。以"亭"为中心研究悬泉汉简文书,揭示西汉之时相关的社会信息,特别是效谷县的邮驿道里和邮驿系统之结构。"置"、"骑置"和"亭"构成了效谷县的邮驿系统和文书传递线路。  相似文献   

17.
从张家山汉简看西汉时期私奴婢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汉时期官私奴婢的数量在历代王朝中是最多的 ,但就中国历史而言 ,奴婢数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奴隶制生产方式与国家各种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政策相适应的情况 ,同时也受历史传统和社会时尚的影响 ,并不直接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文明进化的程度 ,也不直接反映奴婢社会地位的实际状况。从张家山汉律有关奴婢法的内容来看 ,奴婢是以人的身份登记在民户的户籍 ;生命得到基本保证 ,刑事责任相当于父权家庭中的子女 ;奴婢免良的渠道不限于国家诏免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代户继承主人的财产。由此可见 ,西汉时期由法律规定的奴婢的生存状况比之殷周有了很大改善 ,和希腊、罗马时代相比也不能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8.
居延边塞戍卒的衣物,原则上是由戍卒原籍的地方政府负责配给并邮寄到戍卒所在地,不足部分由戍卒自理并可与官府配给之衣物一起邮寄。军官因享有俸金,衣物是需要自理的。因而,尽管一再严令戍卒不得私自买卖衣物,但边塞衣物的买卖现象却非常普遍,因此而发生经济纠纷的事例也颇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小议居延汉简中的"私去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经公布的居延汉简中看,汉代屯戍吏卒的"私去署"、"不在署"现象非常严重.尽管各级屯戍组织对此问题都比较重视,且有严格的处罚规定,但此一问题却屡禁不止.从对"私去署"和"不在署"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屯戍组织并非严格的军事组织,组织内部存在复杂的经济生活,庸工、经商等经济现象的冲击,就是大量吏卒"私去署"和"不在署"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