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朱敦儒的晚期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以隐逸词人“世外希真”扬名于世的①。一部《樵歌》正为其隐逸风致写照。朱敦儒先后曾有过两次隐居生活,南渡前隐于洛川,致仕后隐于嘉禾。与此相适应,他的隐逸词也可以分作早期隐逸词和晚期隐逸词。不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他的晚期作品都大大超过他的早期作品。本文试对他的晚期隐逸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朱敦儒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也是苏辛之间具有继承与开拓之功的过渡性人物。他的词着力书 写主体的自我襟怀。内容可分为忧世之作、人生感悟之作和隐逸之作。艺术风格为清旷飘逸、疏宕明朗和通俗 流畅。  相似文献   

3.
朱敦儒是宋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宋人汪莘曾将他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词三变”,这个“三变”论从很大程度上是就朱词的风格而言。朱敦儒的词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概言之,朱氏早期词风以密丽和狂放为主,中期转为疏朗和沉郁,而清新与通俗则是晚期词作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4.
朱敦儒词中多"酒"。"酒"承载着词人浮沉不定的生命历程和价值取向。词人以"酒"为媒介,吐露心迹,寻求解脱,抒忧生忧时之情,发高蹈闲适之致。本文以"酒"为切入点,通过对"酒"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质的阐释,以期管窥词人悲剧人生的深层社会根源及词人爱酒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朱敦儒一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心灵状态,心态的转变导源于人生历程中的几次丧失:北宋沦亡,浪漫清游生活丧失;政治昏聩,抗金志向实现可能性丧失;与抗战派交往被斥逐,参政话语权彻底丧失;晚年违心出仕,高洁独立人格丧失。以呈阶段性差异的心态抒写有“心态文学”之称的词,词风必然会发生多重演变。  相似文献   

6.
宋代隐逸词经过萌生期(北宋初期)、发展期(北宋中、后期)、始盛期(南宋初期)、鼎盛期(南宋中期)、深化期(南宋后期)五个阶段的演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大丰富了宋代文学宝库,并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朱敦儒词中自我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词人朱敦儒在作品中展现了完整的人生 ,其词中的自我形象经历了风流疏狂才子、忧患之士再到闲适隐士的嬗变。这种变化与时代因素和词人自身因素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陆游词往往被人们以一句话加以概括,曰:内容是爱国的,风格是豪放的。这种概括若从陆游词的本质精神及对后人的主要影响看,似也无可非议,但从陆游词的整体风貌看,却又显得片面与草率。陆游《放翁词》现存两卷约一百四十余首,以内容分,大致可分三类:爱国词,恋情词,隐逸词。其中爱国词最少,不到二十首;恋情词较多,约五十余首;隐逸词最多,近七十首,约占总数一半。这就是说,陆游词中比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他的隐逸词。而偏偏是这部分隐逸词,历来为论者“视而不见”,或偶尔论及,也大都是片言只语,不得要领。 陆游隐逸词从总体上看,大都产生于罢官闲居,情绪低落之时,是“隐”的产物,因此具有总体倾向的一致性。但如果深入一层,细细区分,则又可分成四类:写归隐生活中闲情逸致的“闲适词”;写山水渔隐生活的“渔隐词”;写修道炼丹的“游仙词”;写疏旷颓唐的“放达词”。兹分述如下: 闲适词 这类词大都是词人赋闲乡居时所作,描写其平和的心境和冲淡的襟怀,表现词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乌夜啼》五首是这类词  相似文献   

9.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词人的心奥,南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朱敦儒为南北宋之交出现的一个词、画兼擅的著名作家。在广泛而深厚的艺术实践的土壤上 ,基于对文艺大系统内各部类彼此间共相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其词与画在题材内容及风格意境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文章在考察朱氏的绘画活动及其时代背景、艺术个性等情形的基础上 ,通过对朱氏词作的具体分析 ,来探析朱氏词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并借以管窥宋代词画艺术相互交融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1.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身为最下等的亡国之民 ,有着极其痛苦的心灵体验 ,他们出于民族自尊和对民族歧视的反抗而选择了归隐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反映了遗民自己对历史、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贵适意”的新的人生价值观 ,赞美了隐居生活方式和环境 ,在表现进取与退隐的文化心理和元代社会思潮方面 ,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
白鹿洞书院强调在山林偏僻之处读书,学习时强调超然于功名利禄,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士子都去隐逸,而是为了让他们在类似于隐逸的环境中潜心学习,以真正拥有知识.这一点,对我们现代教育也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3.
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朱敦儒,存词246首,其中咏梅词就有39首,时代风云的变化和南渡前后生活经历的巨大落差造成了词人复杂多变的心态,面对同样自己钟情的瘦枝冰花的寒梅,词人抒发了不一样的情怀,在他的笔下,梅花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象,而成为一个有血脉有灵气的词人的知己,其生命历程的见证人:前期诗酒风流生活的写照;中期家国情怀的体现;后期隐逸出世情绪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生命意识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表现,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其作为人所共有的特殊心理情绪,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具体到宋代隐逸词,其生命意识由自由之心、闲适之情、空灵之境构成。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考察文化,对宋代隐逸词三个层面的生命意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审美观照,从词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宋代词人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5.
陆游隐逸词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乾道二年(1166)罢归乡居和淳熙七年(1180)出蜀东归退居山阴、宦游严州期间.陆游的隐逸词以越地自然山川、人文文化为背景,受张志和、朱敦儒的影响颇深,与张、朱均是越地隐逸"文化场"中有影响力的人.陆游隐逸思想与越文化中悠久的隐逸人文渊薮、山阴陆氏家族崇道家学家风和个人性情的矛盾有直接的联系.陆游个性中儒道两极都表现得十分鲜明,呈现出越文化母体中本身兼备的慷慨激越和放逸潇散两种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朱敦儒简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误。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以下简称《本传》、周必大《二老堂诗话》、郑椿《画继》卷三均曰:“朱敦儒,字希真。”《词综》卷十二。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则曰:“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按“希直”之说源出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经籍》七十二:“《樵歌》一卷,陈氏曰朱敦儒希直撰。”查陈氏《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左朝请大夫洛阳朱敦儒希真撰。”乃知马氏转引有误。“真”“直”二字,笔划相近,辗转引田,难免混淆  相似文献   

17.
略论儒道两家的隐逸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儒道两家同时开启了中国隐逸思想的端绪,但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对儒家而言,隐逸既是反抗的方式,也是待时而动的权变,此乃儒家的实践理性在遭遇挫折后表现出的世俗化的成熟。隐逸与道家尤其与庄子的渊源更深,但庄子的隐逸是近乎"涅"的"美丽的死亡",因此,固然不乏诗意,但却远不如儒家富有操作性。这种非人间性格偏离了大众的普遍人格,故只能作为道德的至高点,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人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8.
对南渡隐逸词人朱敦儒的评价历来贬大于褒 ,本文在对隐逸观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对朱敦儒的隐逸思想作了较细致的梳理 ,试图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而从其披着斑驳复杂色彩外衣的隐逸思想中透视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人生抉择之路上所处的两难困境和软弱心态  相似文献   

19.
清真词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邦彦(美成)为北宋词坛巨擘,至南宋更被奉为词人之冠。自姜夔“脱胎清真”之后,史(梅溪)吴(梦窗)王(沂孙)张(玉田)诸家,莫不以周词为圭臬,其盛名地位不啻江西诗之与黄庭坚。自宋至明清词话,荦荦著名的如宋沈义父《乐府指迷》,明杨慎《升庵词品》,清周济《四家词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对周词也无不寄倾倒之情,或以为“婉约之宗”,或以为“词中老  相似文献   

20.
略论纳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滥觞于唐,盛于两宋,衰于明,至清而复兴。近人于词学的研究,比较注重于对唐、五代和宋词的研究,论著甚伙,成果累累。这自然是应该的。而对清词的研究,则相对弱一些,不少文学史著作,在写到唐宋词的部分,多洋洋洒洒,不惜笔墨,而在介绍清词的部分,往往惜墨如金,略而不详。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清词成就平平,无甚可言。其实,清词是继承了唐宋词的传统,而又有所发展的,在创作,评论和前人成果整理方面,都取得了并不稍逊于前代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