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格拉底曾将“生育子女”与“生产思想”这一精神活动相提并论。他说,他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也努力追随母亲的足迹,做一个精神的助产士,帮助别人生产出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把这个方法称为接生术(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201页)。并还说:人不能仅仅凭借生育子女使自己得到不朽,还必须孕育心灵所特宜孕育的东西……思想智慧以及其他心灵的美质,使自己得到不朽。  相似文献   

2.
"江枫"新考     
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是一首举世公认的抒发羁旅愁怀的千古绝唱,然而,对于诗中"江枫"一词的理解,迄今仍无定谳.或云"江边枫树"(王启兴等:<唐诗三百首评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1页),或云"水边的枫树"(马茂元:<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6页),或云"江桥、枫桥"(唐先田:<苏州三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前列二说将"枫"坐实为"枫树",持此说者占绝大多数,后一说认为"江枫"是"江桥、枫桥"的合称,颇有新见,然他所说的"江桥",现枫桥景区内并无,故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日,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并专程赴枫桥景区考察,最终得出结论:"江枫"是指"江村桥"与"枫桥".诗中的"江枫",只是"江村桥"与"枫桥"两桥的简称而已.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柏拉图文艺思想与斯宾塞爱情组诗<爱情小唱>相结合,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爱情小唱>在诗歌主题、形式上有所创新与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笔者从<爱情小唱>中赞颂心灵主题、追求不朽主题及创作灵感三方面受到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借用施特劳斯的术语,黑格尔对他的历史性原理有一个"隐微教诲"和一个"显白教诲",其"隐微教诲"在<精神现象学>第八章给出,其"显白教诲"则见于<历史哲学>绪论.本文是对<精神现象学>第八章黑格尔历史原理之"隐微教诲"的一个解读.黑格尔认为,"精神"产生自己并发现自己,最后达于对自己的概念式理解即绝对知识,这个"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历程就是历史.  相似文献   

5.
石永泽 《北方论丛》2005,(3):119-124
柏拉图"神"的范畴演变说明他并未因采用"通种论"而放弃"目的论",而是对"相"的目的论进行改造,并隐约指涉了以"相"和"奴斯"(理性)合一为特征的"神"的目的论.决不可把柏拉图的"神"与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相等同,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对"神"因此的描述几近犹太-基督的"上帝".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其<思想录>并不因为他的短命而短命,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朱光潜所以在其晚年全力译介<新科学>的真正根由,首先必须较为全面地联系其一生的实际遭遇与思想背景,搞清楚维柯的<新科学>在其晚年美学生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需要还原一个事实:50年代朱光潜的学术思想转变实际上是他一生美学思想历程中的一次"断裂".而他对<新科学>前后评价的变化以及他晚年实践论美学观的变异则表明:根据<新科学>得出的"认识即实践"的结论,实质上是对其早年美学观念的重新返回.对<新科学>的译介和阐释,则是他对自己美学生涯中的"断裂"进行"缝合"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缝合"的企图恰恰彰显了他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8.
<史记>有孔子"序"<易传>五篇的记载,但是太史公所谓的"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一关键问题,传统易学家和现代学者的解说都不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如果以原始材料为基础,从澄清孔子的易学思想本真和梳理<易传>各篇内容入手,可以另辟蹊径说明孔子"序"<传>的准确含义.因为今本<易传>的内容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在孔子之前已经广泛流传的<周易>解说、孔子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所以就历史事实而言,所谓"序"字含有三重含义:整理;讲述;肇绪.只有在"序"字的这三重含义上,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可信记载.  相似文献   

9.
张涅 《浙江社会科学》2005,23(1):140-144
<孙子兵法>是一部用于指导军事实践的著作,其著述对象是"将"."将"可以分为决定战略目标及行为的统帅和具体指挥作战的将军两类.在春秋时期,两者一般不分,故孙子概而称之.但是战国以后,职责逐渐分明,读解<孙子兵法>时应该对"将"义有所界定,惜前人未加重视.由"将"字入手,可知前四篇对统帅而言,阐述战略思想;第五篇至第十二篇对将军而言,阐述战术原则;末篇<用间>,兼对统帅和将军言.这应该是这部著作的思想本旨.  相似文献   

10.
商周青铜铭文是研究商周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着时人对不朽观念的认识和理解.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子孙永宝用",表明商周社会不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春秋时代出现的"三不朽"思想为不朽的含义做了明确的界定,商周社会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不朽,把不朽作为个体超越生命的永恒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罗松涛 《北方论丛》2005,(2):123-127
海德格尔对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其后期论著中(20世纪30年代以后),诗总是能成为他所要表达之思想的传神之笔.通过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的几篇演讲或论文中海德格尔关于诗之"语言"乃至全部语言(道说)的沉思,我们将发现,海德格尔不仅洞见到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在人们语言观上的烙印:将语言作为一种对象化的工具来使用,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语言思想:语言是自行道说的,它揭示出了那自身遮蔽着的"存在"(sein).实际上,在海德格尔看来,诗与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内七篇的生死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物莫之伤"与"乘物以游无穷"的逍遥人生理想;二是在<养生主>、<人间世>篇中所表达的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的"顺道尊生"的生命观;三是在<大宗师>篇所表达的不悦生、不恶死的"顺天安命"的生死观;四是通过心斋、外物、外生死与坐忘的具体方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庄子>内七篇中的生死观思想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体现的"向死而在"的生死观思想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相互比照、相互发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事善能"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八章(王弼注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事善能"句,帛书甲、乙本均同.古今解<老>者,皆以此"能"字为能力、才能之能.如:"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河上公注)、"善于使自己作事有能力"(秦维聪<李耳道德经补正>123页,中州占籍出版社.1987.)、"处事要像水那样有力"(黄瑞云<老子本原>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做事善于发挥能力"(戴维<帛书老子校释>98页,岳麓书社.1998.),等等.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欧洲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人们认为柏拉图是"人类思想的精神领袖",是"一切哲学文化的代言人".他是一个十分博学的人,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在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他的文艺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文艺对话集>中.  相似文献   

15.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先贤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重在精神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生物性的传宗接代;西哲柏拉图讲"两不朽"——肉体不朽、精神不朽,且认定精神不朽高于生物性的传宗接代的不朽。精神不朽的关键在于,人必须把自己有限的生物性生命创化、物化、固化到永恒的精神文化产品上。而这种创造得以发生的前提是:人必须达成创造精神产品的临界点即精神生命的"燃点"。这个临界点或"燃点",就是类似人到达了能够生儿育女的"生理青春期"的"精神青春期"。这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与柏拉图理念之"相论"可以说有着本质差异.柏拉图的"相论"建立在一元惟善论"的基础之上,"相论"的致命弱点就是理念之"相"是不可再分的"单一"的非合成的完备的"一"."相论"要么导致"绝对对立",要么导致"相对对立",根本不会产生"二元非对立"思维.而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非对立"的思维精神——既是"二元性"构成又是"非对立"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8.
张旭春先生<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理论?>一文指责<文学理论新读本>误读了卡勒,然而,回到卡勒<文学理论>的上下文不难发现恰恰是张先生自己在"误读".他对<新读本>的诸多批评是不顾语境而仅仅吹毛求疵地抠字眼,这是断章取义而非"阅读障碍".他断言<新读本>"指导思想模糊"、理论框架"混杂",这流露出极强的归类情结;他对<新读本>导言第三部分"语言与社会历史"的回避及对"作者之死"的斥责显示其依然囿于英美式"新批评"的理论圈子之内.  相似文献   

19.
"保训"释疑     
"清华简"中首先公布的是<保训>篇.这是一篇内容类似<尚书>的珍贵历史文献.李学勤先生有关<保训>的文章发表后,有人对该篇命名提出疑问,并疑及周文王是否有遗训的问题.根据<尚书>及多种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综合考证,证明周文王有遗训是不争之事实;并从周代礼制和"名从主人"的传统出发,可以论证出<保训>命名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20.
<大学>开篇中说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动天下人心,新民就是动天下之人,两者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至善"世界,这就是毛泽东致力一生的追求.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实践,以政治家的宏伟魄力建立了丰功伟绩,又以思想家敏锐而深邃的洞察力创建了系统的毛泽东思想,这与他对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思想的崇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