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潇  黄广明 《领导文萃》2011,(12):113-117
中国教育弊端何在?先经济后文化为什么错误?中国现代化进程为什么落后于日本?日本历史学家依田熹家的观点令人深思早稻田大学掩映在山手线内一片民宅之中,  相似文献   

2.
张国祚 《决策探索》2014,(24):68-69
谈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研究,人们首先会问: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强调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同美国人所讲的软实力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下力气发展和研究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等等。迄今为止,学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往往是见仁见智。本文针对上述一些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以寻求更大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11,(11):65
联盟广大正处于碎片化生存的企业,创新观念,整合资源,共谋大业中国为什么一直欠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不是我们的产品与世界对接不够,而是我们没有世界级的伟大商业平台!在中国产业链的相关环节,总是存在大量的碎片企业。打造一个聚合平台,让众多中小企业整合起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动漫已形成一个新兴产业。日本、美国等动画产业大国独占鳌头,而中国元素在他们的动漫作品中频频出现,甚至每一次地出现都受到动漫爱好者的青睐,带给它们巨大的收益,中国丈化元素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对世界动漫的影响有多少?而中国拥有文化优势却没有影响世界的国产动漫呢?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家"独树一帜"的公司:他们员工千人、管理者只有十几个;他们保证产品质量宁可推掉订单;他们的员工手册畅销全国并走出海外;他们建立了平民学校潜心培育现代产业工人;他们以出众的企业文化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管理人士参观访问……这就是德胜(苏州)洋楼公司,国内卓越的现代美式木结构建筑建造企业。在众多光环背后,真实的德胜洋楼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以出众的企业文化与高超的产品工艺而享誉全国?为什么它要在国内外大量公开发行《德胜员工守则》?为什么它立志将中国农民工打造成精英的产业工人?且听德胜洋楼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赵雷先生为我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日]津田道夫著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作者从日本当时国内的状况切入,剖析南京大屠杀的成因与日本的思想及社会的关系。津田道夫是具有正义感的日本知识分子。他表示要通过这本书向中国人民谢罪,并以此恢复日本民族——“人民的民族”的荣誉。《融入欧洲:二战后德国社会的转向》辛蔷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战后德国历届政府不但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从体制上融入欧洲,更是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反省。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曾经的世界公敌成了和平使者,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巨?这就是本书“通过…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04,(5):8-9
经理人杂志社与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联袂主办的“中国商业领袖遭遇新挑战?专题辩论会”,于4月17日在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新浪网、《青年参考》报、BTV财智人物栏目则从互联网、平面媒体以及电视三个方面形成强大的立体媒体协办阵容。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文化差异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但是中国人的合作意识差?为什么西方是一种个体主义文化,但是西方人的合作精神却比我们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是一种过程的集体主义,而不是一种结果的集体主义。也就是说,我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亚洲内陆包含了北半球最大的荒漠区.这些荒漠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这一直是科学界广泛关注但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黄土高原西部的堆积,提出这些荒漠至少起源于2200万年前,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至少提前了1400万年.  相似文献   

10.
晏燕 《经营管理者》2013,(21):135-136
随着文化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人士及学者的关注。然而,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需要企业文化?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如何制定企业文化,以及变革、重组企业文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高校日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只有让大学生充分理解日语体现出来的文化,才能真正掌握日语这种语言。因此,应在日语教学的各个步骤中实施日本文化的导人。由赵敏撰写的《日本语言学理论研究与日本文化探析》一书,把日语与日本文化现象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该书从日语语言学理论和日本文化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其中日语语言学理论又包括语  相似文献   

12.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及其他──陈平原教授访谈录吴晓东陈老师,很多关注您的朋友,都知道您去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与访问。这一年中您对日本以及西方学界形成了怎样的一些认识?像我这样研究中国文化的出国访学,主要接触的是国外的汉学家。汉学家中有许多了不起的学者,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企业家? 这是一个问了许多年而且还会问下去的问题。“素质低下”、“传统文化糟粕”是近十年来国人在试图解答这一  相似文献   

15.
姜汝祥 《经理人》2008,(6):74-76
尽管30年来,中国企业开疆辟土、高歌猛进,然而放眼全球商业舞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还没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真正迈进了世界卓越企业的殿堂,成为舞台上的耀眼主角;也没有哪一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了商业领袖所能企及的世界顶峰,引领全球财富走向。对比世界级企业与企业家,依旧有一条不小的沟壑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未能渡越到彼岸?  相似文献   

16.
林 《经营管理者》2009,(13):96-97
2008年8月,南方周末以一篇《在华跨国企业求解"送礼"难题》的报道激起千层浪,跨国企业在华行贿这一独特的经济现象迅速引起了一场网上的大讨论,很多在华跨国企业都面临着一种"中国特色"的商业困境,若坚守西方商业伦理,则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种简单普世的商业逻辑置于中国的游戏规则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强势企业文化的注入遭遇到了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顽强阻击,显规则一度让位潜规则,叵测变化的道德底线,暧昧不明的财富故事,中国语境下的商业伦理到底何去何从。本文将先针对中西方商业伦理范畴内对构建商业合作关系的理念差异进行剖析,并以历时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各自文化互释系统的衍生过程,最后回到中国的商业环境中进行讨论,寻求解决文化冲突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正> 日本战后经济出现了飞跃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不能不归功于欧美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更主要的是它能够把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团队精神”。 例如,日本日立公司目前是一个拥有11个业务部、27个工厂和8个研究所的巨型企业,是靠著名创办人小平浪平培植的“诚”、“和”与“开拓精神”,使这家巨型企业充满诚心,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发展壮大。松下幸之助是一个靠发明经销电灯插座和自行车  相似文献   

18.
伊利为什么?     
伊利注重企业品牌、品质、文化、公关、人才,此谓老生常谈,伊利成功了,有的企业却不能成功。本文“伊利为什么?”,我们也想问一句:“伊利为什么?”,尊敬的读者,能谈谈你的观点吗?  相似文献   

19.
将军泪     
一 人们都说,张自忠将军没有泪。 日本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男子汉。日本人的说法也许是可笑的,然而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怕他。为什么不?喜峰口、芦沟桥、台儿庄、十里长山,他不止一次让大和魂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必须以价值理论作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怎样的价值理论?如何统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