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原》语言学探微苏景斌忠实的创作语言一向有刚健明快、飞流直下、富于力度的特点。《白鹿原》的创作,明显地形成了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规范化的叙述语言系统,一个是地方性的人物语言系统,前一个是道地的民族共同语,后一个则是作家加工雕饰过的非自然主义的方言...  相似文献   

2.
北京话走进现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话走进现代金汕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而建国以来,在全国倡导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尤其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之传播媒介的越来越广泛和先进,使北京话与普通话越来越接近,也越来越难区别。同...  相似文献   

3.
丁斌余 《社科纵横》2013,(1):356-357
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它具有变体性。同一地区语言变体在相对同一的地区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或差异增大,或趋同。本文以温州方言为例,同一方言社区中人在交流和使用方言时,对各自地区方言的取舍和融合,来探究这些社会因素对方言变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方言"考     
李先耕 《求是学刊》2006,33(6):104-109
现代语言学传入中国后,人们便用“方言”来对译“dialect”。但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对应。“方言”这个词语大概可以汉代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但书中包含了一些非汉语的异质成分。历史上,“方言”“国语”既可以指汉语,也可以指其他语言。文章试图清理有关材料,就中国古今不同的语言、方言称谓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142-145
随着东北各方言类娱乐形式在大江南北的广泛传播,一些东北方言的表达已然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语。本文运用以安娜·威尔兹彼卡(Anna Wierzbicka)为代表的波兰语义学派所提出的文化脚本理论对东北流行语中的"必须的"进行了语义解释,意在揭示语言中所隐含的文化规约以及这一推崇背后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构成的重要时期。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是以幽燕方言为主体、同时吸收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外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而构成的。清朝末年,随着东北地区满语的衰落,通过由使用满语到使用汉语的转化,实现了幽燕方言主体地位的确立。但满语并未消失,而是同其他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一起作为底层词遗留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之中。清末民初是我国东北历史上国内外移民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大量国内外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东北特有的语言接触现象,使以山东方言为代表的各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迅速汇入到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当中,极大地丰富了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最终形成创设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各地方言已逐渐消失的今天,是否还有可能进行方言研究,这门学问在将来是否有可能继续下去,这是有志千方言研究的人们提出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由于方言学是以方言为对象的学问,首先必须根据某种观点确定什么是方言的对象和什么是方言。可根据两种观点:一是在同一语言内由于地理分隔产生的称为方言的各语言变体,即从横的关系来看;一是超越地区界限,与共同语和标准语的标准相对,某一地区的语言在某一时期呈现的状态,即从纵的关系上看。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以他独特的审美能力,吸(?)消化了大量江浙方言、俗语,从而使作品添上一层浓郁的以乡土美为特征的地方特色,使作品更加馥郁斑斓,多姿多彩。本文想联系茅盾的语言观,对其作品中江浙方言、俗语的运用作些探索。所谓方言,实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对方言的理解和认识,茅盾说得十分晓畅明了,他说:“中国之大,各地人民口说的话,也就多种多样,甚至于不能互相通晓;这些各地的互不相同的口语,通称‘方言’。”接着,茅盾进一步阐明白话和方言的关系,“照这样看来,‘方言’就是某一特定地区的‘白话’,离开了‘方言’的‘白话’在理论上是不通,在事实上是没有的。”(《再谈“方言文学”》)同时,茅盾对方言的美学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说:“各地方性的大众语(方言)中间最有风趣最能传神的腔调和语汇,在所谓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论大众语》)还说:“方言中间有些语法能够传达某一种情趣  相似文献   

9.
杨晔  朱晨  谈毅 《社会》2019,39(1):211-236
本文旨在探讨方言能力对城市移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和对语言环境的调节效应。基于“身份认同理论”,以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样本,通过区分移民方言能力的沟通属性与文化属性,建立基于线性概率模型的创业决策模型和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创业收入模型。研究发现,方言能力的文化属性使移民创业的概率增加1.8%。在采用“双胞胎样本”方法排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这一结果依旧稳健存在。分样本回归分析发现,方言能力只对教育水平较低的移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拥有不同物质资本的个体没有敏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方言能力对移民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在语言种类较少和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但对创业收入没有上述影响。本文有助于揭示语言在移民创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研究讲究系统性。词汇的系统远不如语音、语法那么清楚,描写一种语言的词汇特点是十分困难的事。我们一直在寻求研究词汇系统的线索。这里仅就《金瓶梅》词汇的特点,谈两个与文化背景有关,而又常被词汇研究者忽视的问题。一、词义引申和使用频度研究《金瓶梅》词语的,目前有两派。一派是引经据典,查其来源出处,多重于名物典章制度的训释;一派是引证现代方言,查其在现代的遗存流变,多重于疑难词语的注音释义。前一派多好注意这本书借鉴套用了哪些文献材料;后一派多好注意用词跟哪个现代方言接近,从而为各种作者提供证据。他…  相似文献   

11.
正大连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胶辽官话部分,但与东北方言有很大差别,反而与一海之隔的烟台方言十分相似。大连方言没有一声调且带有较重的鼻音的发音特点,被大家戏称为"海蛎子味儿",并因此在东北方言中独树一帜。大连方言的第一大特点是"土",闯关东移民带来的满溢泥土气息的语言在  相似文献   

12.
张巍 《唐都学刊》2007,23(3):117-120
方言中也有不少双音词和共同语双音词的词素逆序,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大多数传承了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中的一序(BA),而普通话说另一序(AB),或者古汉语两序均保留在方言中,普通话用其中一序;有少数是方言颠倒普通话的说法。由于语言习惯、方言体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南北各方言对同素逆序词选择和保留的标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扎西拉姆 《生存》2020,(11):0192-0192
藏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藏语是中国境内多数藏族自治区藏民的主要交流语言。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由多种地方性方言和自治区方言以及民族需要共同组成,五十六种语言组成了我国丰富多样的语言体系。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育部对各类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机制也有了新的定义,藏语作为局部地区的交流语言对推动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加强藏语文化教育、规范教学体系是目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任海棠  杨娜 《唐都学刊》2011,27(4):96-99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西安地区人们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话语码转换的影响。试图解读陕西方言文化自信与官方语言推广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西安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柳建坤  张云亮 《社会》2005,40(5):213-236
本文以就读于八年级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方言能力对其学业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掌握流入地方言可以显著改善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上。同时,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支持是方言能力影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从语言环境的角度揭示了流动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逻辑,为相关部门完善与流动儿童相关的教育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一、白话文运动的震荡和民族语言心理的迷惘二、三十年代,在“五四”反封建运动中新生的整个中国现代语言学界充满了革命战斗的气氛。五四运动的时代要求冲破了我国语文研究几千年以汉字为枢纽,在文字、音韵、训诂上释经阐义的传统格局。晚清语文改革中以“白话文为维新之本”,要求言文一致,提倡新文体、切音字,推广民族共同语“官话”的思潮在“五四”时因反帝反封建的急需而激宕成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运动的逻辑是把文言文同孔教、礼法紧紧  相似文献   

17.
扬雄《方言》中的转语词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可细化为对同源关系与单纯音转关系的区分.文章分别举证分析了平行互证法在《方言》同源词的提取、音转关系的判断等方面的作用.借助平行互证方法充分考虑目标关系词在相应语言中的转语关系,核心诉求是要判断该词在相应语言中是否为固有词的问题.最后,强调古汉语与民族语关系词的对比需注意两点:其一,转语关系的充分考察;其二,意义的必要对应.  相似文献   

18.
陈丽君 《浙江学刊》2012,(2):106-110
旅游语言存在本土化意识较弱的状况,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旅游地语言种类减少和旅游者得不到异地体验的新鲜感.提出要以体验式旅游为契机,挖掘方言文化,制订科学的语言规划来处理好旅游语言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温州方言“喫(吃)”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方言里表吃东西义的喫(吃)兼有喝,饮与吸义,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本文着重探讨其来源及发展演变,经我们的研究考证,温州方言的喫(吃)是中古喫的用法在温州方言中的遗留。  相似文献   

20.
昌梅香 《学术交流》2008,(1):132-135
通过对现代汉语方言后缀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我们认为,学界对方言后缀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此阶段重事实描写而缺理论与系统性.2.探索阶段,开始在研究方法上有质的突破,某些后缀得到反复深入的探讨.3.发展阶段,从更深层面对方言后缀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考察.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反映了人们对方言后缀认识的不断加深.但我们认为今后的方言后缀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以狭义的后缀界定为研究对象,还需进行更多更深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