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10期报道,1981年莫斯科思想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客观辩证法》的第1卷。它是由康斯坦丁诺夫院士、马拉霍夫、布兰斯基等主编、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集体编写的苏联第一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多卷本专著。1982年2月,苏联高教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哲学组与苏联哲学协会主席团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对刚出版的第1卷进行讨论,与会者就《客观辩证法》一书的内容和结构提出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苏联正在陆续出版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多卷本著作。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写作集体编著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共5卷;另一部是由M.米丁主持编写的,书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共8卷:第三部是由Л.伊利切夫主编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是发展的一般理论》,共4卷。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对象、结构和叙述方法等问题,苏联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给唯物辩证法下的一个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39页),认为唯物辩证法论述的是有关实在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其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对物质概念的分析。这种观点被称为“本体论主义”,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和米丁主编的两部多卷本唯物辩证法专著都属于这一派。另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定义:“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页),主张从认识论方面说明哲学的对象。这种观点被称作“认识论主义”,以Б.凯德洛夫、П.科普宁、З.伊里因科夫等为代表。其他许多哲学家站在较为折衷的立场上持综合的观点。伊利切夫主编的4卷本专著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这部专著根据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认为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辩证法的所有其他方面和特点就都可以正确理解和认识。本文作者阿列克谢耶夫是米丁主持的编写集体的成员,但他不同意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够完善的,在本文中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定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职能问题,他也不同意那种有多少组成部分就有多少职能的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职能。  相似文献   

3.
这部理论专著除序言外共分两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社会学科学》与《苏联社会的社会发展辩证法和社会学科学》,又各分三章论述,共六章。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注意的中心是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但是,作者声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社会科学》季刊1985年第3期报道,国际辩证法哲学协会(即黑格尔哲学协会)于1984年9月4日至8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来自26个国家的学者与会.会议主题为:"认识形成·哲学—科学—辩证法".一般认识(尤其是科学认识)的形成发展问题,是当前各国哲学和科学方法论领域所研究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直强调:认识发展问题,从不知到知的转化问题,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极其重要的.长  相似文献   

5.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的工作人员在苏共二十七大以后采访了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伊利切夫,请他就当前苏联哲学研究的任务发表看法.《哲学问题》杂志在今年第5期上发表了这次谈话内容,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联哲学协会1982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苏联全国67个哲学分会的300多名代表代表了10,000多名个人会员和400多个团体会员出席这次大会。会上,哲学协会主席康斯坦丁诺夫院士作了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报告说,包括哲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思想的进步,是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整体化和分化的辩证法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综合意义正日益增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世界观的,理论认识的和方法论的功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收到的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6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与苏联哲学协会曾于1984年12月联合召开了有400多名专家参加的第8次全苏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协调会议,讨论现阶段对人的问题的研究状况.?.布耶娃的主要报告涉及到社会主义个性形成的一系列问题:能力发展的辩证法,发挥人的能  相似文献   

8.
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1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国际黑格尔协会于1980年9月在莫斯科联合召开题为《黑格尔的<逻辑学>:辩证法的若干问题》讨论会。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匈牙利、东德、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加拿大、荷兰、美国、法国和西德十国的近40名学者。苏联代表团团长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T.奥伊则尔曼。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耶夫院士在会上作了报告,题目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他说,黑格尔的哲学是极其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8期报道,1982年4月12—17日在东德柏林召开了第十六届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和社会学杂志编辑会议。保、匈、东德、波、罗、苏、捷等国学者约40人出席会议。大会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发言中涉及的问题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进步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困难、矛盾、危机状态的辩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8年第5期报道,1988年度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列宁奖金授给了两卷集专著《印欧语和印欧语系的民族》的作者、院士、格鲁吉亚科学院采列捷利东方学研究所所长T.加姆克列利泽和语文学博士、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室主任B.伊万诺夫。这两位学者根据最新科学资料,对印欧语的起源和形成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对这种原始语言进行了历史-类型学的分析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部探讨数学与辩证法关系的力作舒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李浙生先生所著《数学科学与辩证法》一书,已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李先生数学哲学系列研究的第三部专著,亦是中国哲学界从数学的角度反思辩证法问题的首次尝试。作者在书中指出,古典辩证法思想由古希腊...  相似文献   

12.
(一)主客体理论,包括认识论中的主客体理论,是80年代苏联哲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从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哲学界大大加强了对主客体理论的哲学探讨.也许可以说,主客体范畴日趋上升为认识论中心范畴,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他们在这一领域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如阿勃吉尔金等人的《科学认识中主体能动性的辩证法》、库兹明的《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认识过程的分析)》、留布金的《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巴霍莫夫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和现代科学中的主客体问题》等.80年代初,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1980年出版的列克托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将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胡绳同志一生研究和写作的一大特色。《胡绳全书》中的《时事政治评论》、《政论》、《思想文化评论》、《论学》等栏目的文章,都是直接针对现实而发。《史事评论》和历史卷的几本历史专著的内容,也与现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都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取得的科学成果。《胡绳全书》哲学卷中几本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1990年莫斯科苏联哲学协会出版了B.伊万诺夫的专著:《政治心理学》。苏联哲学博士Д.Ф.科茲洛夫教授在《哲学科学》杂志1991年第2期发表的新书评介中说:政治心理学问题至今仍是苏联科学中的一个“空白点”。专门论述政治心理学的学术著作实际上还没有,尽管这个问题是社会心理学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选题。可以把本专著评价为是分析这方面研究的一般理论前提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5.
总类1986年8月22日苏联《真理报》发表苏共中央关于《共产党人》杂志的决议决议的内容有:1.杂志在发展和贯彻苏共27大的思想,进一步研究社会科学的新课题,保证科学研究彻底转向实践的要求,教育培养每一个干部善于按新的方式思考和工作等方面,应起积极作用;2.杂志的主要任务是深刻阐述苏共27大提出的方针、政策,全面探讨苏联加速进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3.批评哲学研究的现状并提出哲学和科学共产主义当前必须加强研究的三大任务:辩证法,科技进步的社会哲学和方法论问题,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否划分为若干阶段?倒底区分为哪些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应当着重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早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依次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萌芽。后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则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他们明确地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1983年9月13—16日,全苏系统研究科学研究所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领域长期多边合作计划于莫斯科召开名为“辩证法和系统分析”的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苏联、捷克等国的专家以及管理问题国际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会者有50余人。会议由格维希阿尼院士主持开幕。他在《辩证法和系统分析》的报告中提出了广泛的问题来讨论,这些问题是系统研究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结构问题、系统分析发展的趋势和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11期报道,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唯物辩证法课题委员会,于1979年6月在列宁格勒举行第九次扩大会议,讨论“辩证法和系统方法”。会上作了六个主要报告,苏联各科学中心的近六十位学者参加讨论。A.乌叶莫夫(敖德萨)在《作为辩证法具体化的现代形式的系统方法》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哲学并不是直接应用于局部科学具体问题和事实的一般方法论,而是应用于特殊科学的方法论。他认为,应该特别注意一般科学范畴的研究。系统范畴乃是一般科学  相似文献   

19.
我在《辩证法体系的雏形》(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曾提出“三要素、七要素、十六要素实际上是列宁在分解辩证法内容时画了三个‘圆圈’”的想法,当时限于文章的篇幅,这个观点未能充分展开。看来,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因为三要素、七要素、十六要素的相互关系问题与如何理解辩证法要素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系雏形是密切相关的。出于这样的想法,现在再试对辩证法要素中的三个“圆圈”作较为详细的论证与阐述,以加深对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1982年6月3日至5日,由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科学技术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奥普宁斯克市举行了“科学技术创造的辩证法”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教育家近2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