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与20世纪祖国的命运一道,在经历了艰难曲折之后,于世纪末迎来了她的辉煌。一批无愧于时代的优秀史学著作,正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展示她们的风貌。汪征鲁著《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以下简称汪著)就是其中的一部。一、系统论与历史科学汪著所选取的课题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然而,他所研究的角度却是一个新的角度。汪著的首要特色,是把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把它看作一种体制,看作是中国古代选官体制演进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并在研究过程中引入系统论。在人文科学研究吸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做了有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 ,各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时代特征。举其要者 ,有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客卿制”注重实践性 ,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 ,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 ;“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获得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 ,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科举制”作为一种“自致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 ,体现了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 ;“察举”与“征辟”是一种“赞助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介于“获得性”与“自致性”二者之间 ,过于原始、粗疏 ,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 ,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科举制不仅在于考选人才 ,对于维护中央集权 ,促使社会流动 ,有更深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秦汉选官制度中占主要位置的察举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废除,特别在北魏建立后叉恢复发展起来。北魏孝文帝时,州郡察举制成熟,“秀才”是主要科目,但与秦汉时明显不同;其次,还设立了“孝廉”科。这两科的州郡察举,前后又有明显变化。此外,北魏还存在着官吏特别荐举制度,作为选官的补充形式。州郡察举和官吏特别荐举组成了北魏时期较完整的选官制度,成为唐代科举制度中常举和制举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晚清之际封建统治者欲挽救日渐式微的君主专制统治,在选官体制上实施重大变革,其内涵颇为复杂。较之传统选官体制,它具有四个明显的时代特征:选官结构历史传统与现实社会的异趣与趋同,选官内涵基本模式与具体途径的更替与多元,选官原则任人唯亲、唯贤、唯财的对峙与位移,选官实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统一与背离。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幕府制度承接秦汉并有所发展。作为幕僚制度核心的辟署制度,仍沿用汉制但辟署范围有所扩展;出现了幕职名称并最终固定化;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但对魏晋南朝的辟署制影响较小,很多寒士通过辟除得以入仕,而其对北朝一系的辟署制特别是地方州郡辟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出现了预备取代中央政府的霸府。作为幕友制度重要表现形式的游士宾客在此一时期继续存在但最终趋于衰微。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第一部家谱,殷代甲骨文《家谱刻辞》(“儿氏家谱”)以来,中国家族谱由萌芽发展到有完整的体例;由官府把持发展到民间私撰;由文词简陋发展到有一定的书法。中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至明清,止于民国,历三千余年,谱牒之学可谓渊远流长。家谱内  相似文献   

7.
赵晋 《南方论刊》2022,(2):78-80
谱牒档案承载着家族历史的发展,有着稳定宗族内部秩序,延续良好家风、提升宗族凝聚力的作用。谱牒档案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详细、真实的原始资料,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谱牒档案的保护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级的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如何进行谱牒档案的保护工作,并且深入分析了谱牒档案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希望对谱牒档案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感动天的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自然界植物的反常生长、动物的反常出现和活动,以及孝子治丧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却安然无恙等。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孝感通神、治愈病人等方面。孝感动天的出现同前代孝道的教化、天人感应理念的影响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的神秘化、佛教的影响、士族保持门风的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朝廷以孝选官、对孝子大力表彰、用法律严惩不孝行为等,都成为孝感动天事迹的重要推动力。魏晋南北朝孝感动天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后世沿袭了孝感动天的基本模式、正史开始为孝子专门立传、确立了孝子上报和旌表的基本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齐秀生 《东岳论丛》2005,26(1):136-14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产生较早,漫长的先秦时期是各种制度包括选官制度孕育、发展的时代。先秦选官制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史前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先秦时期至少有六种选官制度:选举制、学仕制、军功制、客卿制、考核制、世官制。先秦多渠道选官制度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渊源,对秦王朝以至后世官制产生深远影响,其中选举、荐举等选官方式直接发展为察举以至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寿成 《文史哲》2020,(4):95-115+167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定论,并以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正月、开皇七年正月、开皇十八年七月发布的选官诏书为依据。这些选官诏书的内容竟与北周实施察举的诏书大致相同,却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大相径庭,既无新的考试科目,也没有叙述考试内容。通过对这三道选官诏书发布时间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杨坚之所以反复发布内容相近的选官诏书,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至于杨坚为何继续沿用北周政权所实施的察举制度,又与当时中枢最高权力核心的人员组成、士族在该政权中的影响力以及关陇地区文化相对落后有关。杨隋政权在一段时间内选官制度仍然沿用北周政权的察举制度,并未实施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1.
拓跋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曾建立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两晋的交往中,双方在政治上建立了封赐、朝贡与质子关系,在军事上则相互联合。此外,拓跋鲜卑还十分重视对汉族士人的招抚与任用。通过交往,拓跋鲜卑仿效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对其内部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对汉族文化的学习使其文明产生了巨大飞跃,为北魏长期统治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东都留守和北宋西京留守是洛阳分司机构的长官,身份崇重。唐宋时担任洛阳分司长官的裴度、牛僧孺、钱惟演、文彦博、韩绛等人多位望崇盛,又具有文学才能,喜与文人交往,因而,对洛阳文人群体及其诗歌唱和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也时常组织宴饮赋诗游赏等活动,许多诗歌唱和也是以分司长官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清朝人编修族谱常有"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之说,将家谱与国史类比,用众人皆认可的国史地位来凸显家谱身价,以张扬族谱.族谱同国史类比,体现在:国家修史有制度,宗族修谱有习惯和规约;国史、族谱均笃信"信今传后"的理念,不过国史善恶并书,族谱隐恶扬善,迥然有别;国史、族谱的功用有共同点,即叙彝伦,维人道,均是教化工具,不过国史侧重"鉴治乱、示惩劝",族谱研讨人生经验,寻觅光耀门庭的路.族谱犹国史的见解,释放出民间有史书,民众有历史的信息.民间修家谱是中国史学的一种传统,应当珍视,值得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14.
郑小春 《社会科学》2012,(8):134-141
婺源清华胡氏宗谱个案说明,赝鼎和私售是影响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编修世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防伪措施则对谱牒编修的谱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不断严密的防伪措施和近似猖獗的赝鼎私售行为,反映了徽州大族与小姓之间对于血缘等级秩序的维护与摆脱之对立关系,透露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信息。  相似文献   

15.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建华 《河北学刊》2005,25(6):157-162
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所修统宗谱具有开创性,对本族与徽州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认为,程敏政所修统宗谱的十条“凡例”主要表达了别宗姓、严谱系、明教化、新体例等四个方面的主张,进一步明确了徽州望族的条件,强调族谱编纂的宗法精神与严谨的学术性,使统宗谱成为学术考证后的规范性族谱。程敏政“谱辨”建立在考证的基础之上,由考而辨,提出宋以前的世系因太详细而不可信,一般人奉为姓氏学指南的《元和姓纂》不尽可靠,应该根据具有可靠史料价值的金石碑刻、古谱考证世系,建立信而有征的谱系。通过考证,程敏政否定了流传已久的祁谱。“谱辨”的看法始为新安程氏采纳,后来基本上被作为一说而已。程敏政对于族谱世系的等证与宗族文化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尽管新安程氏尊重作为著名士大夫的程敏政,佩服他的学问与考证功力,但是不愿接受其考证结果。这不能不说是学者修谱的悲哀。  相似文献   

17.
王兆鹏 《文史哲》2006,(5):88-97
潘阆是宋初著名隐士、词人、诗人。他的事迹一向湮没无闻,史乘所载,时相矛盾。经考订,知潘阆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常以卖药为生。为人疏狂放荡,虽是隐士,却热衷功名,喜结交宫廷权贵,先后两次卷入宫廷皇位斗争,两遭缉捕,一次入狱。太宗时曾任国子助教,可没几天就被撤职。真宗时做过闲散的州参军。平生与柳开、王禹偁等友善,多有唱和。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备的文官监察制度并付诸实施 ,对惩治文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 ,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一党专制政治制度制约下 ,文官监察制度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实施也极为有限 ,未能有效地抑制文官的腐败对国民党政权的蛀蚀和瓦解作用 ,其消极因素远远大于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固精"这一文化传统,考察其流变,认为汉代之前文学抒情均受其节制,而六朝文学形成抒情性特质,乃与此一先秦两汉以来悠久传统的断裂有着直接关系,为研究六朝文学特质,开辟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信仰家庭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北朝家庭的佛教信仰,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即以家庭和家庭成员为关注焦点,重视宗教信仰实践,并且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当时的家庭,之所以成为宗教信仰的单位,一方面在于环境的熏染,另一方面,也根源于家人的有意弘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