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审美心理的整体性是指审美心理是由多种心理要素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态度是一种既不同于实用态度又不同于科学态度的专为审美服务的特殊的心理态度,它是一种立体、动态和多层面的复合心理结构,由外及里分别是注意层、时空层和人格层。对应于审美心理过程的审美期待、审美晨开和审美弥散三个阶段,我们把审美态度的心理流程划分为初始阶段、展开阶段和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理解审美创造的实质,就需对审美创造活动的一般过程进行动态地描述,初始阶段是审美态度和审美注意的出现,实现阶段是审美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形成,物化阶段是创造技巧与审美创造的完成。此三阶段是递进的,又是综合交织的。任何简单地理解,都不利于把握创造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是指军人以自我为审美对象进行自我审美的现象与过程。采用自制的词汇表对488名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军人对自我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较高,其中对崇高品质美的认同最高,对崇高形式美的认同最低;(2)军人对自我现实形象的审美认同较低,其中对崇高体验美的认同最高,对崇高形式美的认同最低;(3)军人自我现实与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在崇高体验美与崇高品质美上差距较大;(4)参战经历对军人自我理想与现实形象审美认同的影响显著,而类别的影响不显著。本项研究表明,军人自我现实与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存在差异,参战经历是影响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的军人自我形象锻造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的残酷现实使席勒相信政治自由必须以通过审美教育达成的和谐人性为前提,而席勒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又高度体现在人的审美化生存这一理念之中。席勒审美乌托邦中对人的生存规划的阐释,证明席勒的政治理想与人的审美生存是高度统一的,两者在席勒的审美乌托邦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通过反对文学政治工具化和商业利益化来积极主张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二是,通过对文学艺术审美形式的强调,进一步阐释和守护文学艺术的自律性,三是,对审美独立和审美形式的强调最终落实到人类生命的审美品格上,换言之,就是将审美问题与人生问题结合,通过审美的途径获得人生的救赎。区别于西方语境中审美现代性的独立与救赎的内涵,沈从文的独特性在于,把作为文学本质规律的审美,作为学科自治的现代文学,作为社会实践的美育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和现实指向,构成了中国式审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传统。  相似文献   

6.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译学与美学早已结下不解之缘,许多美学理论思想和审美范畴对翻译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审美经验过程主要是由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四种心理机能的通力合作其共同完成,而"心理距离"审美态度又是当下恰当美感经验产生的前提,它在文学译者整个的审美经验实现过程中起到促进、协调、规范的作用,它同时也是译者审美欣赏和创作要共同遵循的原则,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和表美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商》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儒商》做了论述,先是肯定作家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的热点同步的创作态度;次则指出其“戏剧性”叙事语态,是为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9.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的审美和艺术是马尔库塞美学的核心思想,本文从其产生的哲学基础、美学根源以及审美和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新感性的造就、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等方面对这一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本文认为,马尔库塞的审美功能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极端的激进主义态度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