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播、电视和报纸都是一种传播工具,也就是说传播信息。然而,什么是信息?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眼下,尽管各种媒体每天新闻的条数非常多,但是,人们看后、听后,总觉得空洞的东西太多、太泛。这就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媒体上所传播的信息能不能满足受众者知识和认识上的需要。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呢?《辞海》中说:“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而言预先不知道的报道。”《牛津词典》解释说:“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传播学概论》中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都叫做信息。”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是一门解释的艺术,用解释学的方法研究法理学有助于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西方法理学学科体系。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将西方思想分为超自然的、科学的、人文主义的三种模式,对应而生的就是西方法理学的三种解释划分进路:超自然的解释、科学的解释和人文主义的解释。“法律与空间”研究是西方法理学的解释转向背景下兴起的法律运动,以法律地理学的叙事风格影响到我国法学界。法律地理学从法理视角为解决“大国法治”中的地域差距、城乡差别等制约公平正义实现的因素,实现不同空间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案,其对“大国法治”的解释力值得期待。西方法理学的研究需要年轻学者的加入,年轻学者要有紧迫的时代责任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将西方法理学的研究与法治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吸取西方法理学中的精华部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会议报道的创新势在必行,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增加报道的信息量上下功夫。当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获得简单的新闻事实。对于会议报道也一样,人们不仅想知道某某会议召开了,更想知道会议的宗旨、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对明天将产生什么样的意义等等。因此,记者在报道不同会议时,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寻找,发现亮点;认真归纳,深刻立意。进而扬弃其中程式化、重复化、低值的信息,传播人们最为关心的高值信息,增加报道中人们“未知因素的含量”,减少已知的“成分”。信息量…  相似文献   

5.
韩胜利 《兰州学刊》2006,(12):195-196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对深度报道进行重新诠释,我们更倾向于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叫做新闻深度,它只要求新闻的文本能够诱发受众的深入思考,从而体尝思考的乐趣;它只要求通过各种新闻背景的合理运用,表现出新闻事件的“景深”———历史纵深感。在数字化传播时代,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其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为受众解疑释惑,充分开发利用新闻资源对重大题材形成的舆论强势,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家试图对于这个世界是什么以及之为何提供一种“形而上学解释”,在力求其理论和经典物理学相拟合的同时,也会援引科学实践与科学结论来作为自己的预设或者佐证自己的立场。哲学家大卫·刘易斯的休谟式随附工程就是这样的一种努力。在强制阐释的框架内来审视,休谟式随附是一种强制(动机)阐释,其错误根源在于认为一种好的理论必须是“还原”的。通过因果功能主义径路的指引,人们可以探寻哲学研究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新闻改革中,记者要写一篇主题鲜明、文笔优美、意境深邃作品,而且又要避免报道与他人雷同化,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这并非易事。只有报道角度的个性化,突出自己新闻写作的特有风格,才能赢得受众市场。我们试看那些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的报纸,它们大都通过选择新的立意和角度,使新闻不仅有很强的新鲜感,而且有一种纵深感,深化了主题,以它“个性”化的魅力吸引读者。例如在长江三峡合龙的这场新闻报道大战中,各家报社、电台、电视台都投入了“大手笔”精心组织采写,都在如何突出各自的报道个性上下功夫。有的记者在挖…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上的一个专用词,《新闻简明词典》在西方新闻术语篇的条目介绍中作了如下表述:“一种阐明时间因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曾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学术;白寿彝先生则率先倡导进行史学史之史的研究,这些先贤们所要表述的旨趣,正是在于要揭示后人评述学术的演进轨迹.而这一思路与旨趣,则恰与现代西方解释哲学,以及受解释哲学影响而兴起之接受美学存在某些暗合.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追踪与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掌握新闻报道的“度”,把握深度报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全方位的报道,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是划时代的,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水岭,这应该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共识。问题在于,这一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革命在哲学史上怎样划了一个时代?或者说,马克思所独创的新哲学与旧哲学的界限在哪里,与传统哲学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对此人们的看法则大相径庭,由此决定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界定。这倒是特别需要搞清楚的重大问题。一、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谈起马克思在创立他的新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如下论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刘小枫 《江汉论坛》2022,(10):71-82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狄德罗是一个“自由思想者”,而这个名称在18世纪与“自由放荡作家”是同义词。狄德罗的启蒙哲学的确与自由放荡文学粘在一起,《泄密的珠宝》《怀疑论者的漫步或条条小径》《达朗贝尔的梦》以及《拉摩的侄儿》等作品与《哲学随想录》《对自然的解释》等哲学作品相互发明。直到今天,要搞清这类新哲人或“自由思想者”的起源,仍然是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一道难题。要澄清这一问题,人们就得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他的写作具有精致的“引诱”风格,这看起来承继的是古典风格,实际却开启了一种新的“反讽”模式,显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更新了哲学”,那么,狄德罗则证明这种“更新”的代名词是哲人品质的沦落。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最早见于报纸,它是一种阐明事件的因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这种报道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件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追朔深度报道这种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根据《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记载,当初这种报道形式是西方报纸为了对抗电子新闻竞争而发展起来的。西方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自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会议报道的创新势在必行,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增加报道的信息量上下功夫。当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获得简单的新闻事实。对于会议报道也一样,人们不仅想知道某某会议召开了,更想知道会议的宗旨、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对明天将产生什么样的意义等等。因此,记者在报道不同会议时,就应该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闻写作主体——记者根据事实的新闻价值,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感受、理解、认识,用语言符号外化出来的有篇章组织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的创造性精神产品。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这个词,在我国唐朝就有。不过当时指的并非报纸,而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奇闻异事。真  相似文献   

17.
散文式新闻是目前新闻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的观点是:散文式新闻不是独立的文体,只是用散文手法来写新闻而已。新闻可以借鉴文学手法,但不可以用什么手法就冠以什么“式”。新闻为体,文学为用。新闻应固本强身,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环境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核心新闻价值在于它要突出风险.风险是一个指向未来的否定性预测,在新闻文本写作中还需要与当前发生的事情相结合,因而风险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当今的西方环境新闻注重从科技、经济及文化习俗的视角来进行写作,这是因为:技术及其产品因为是功能化的"外在物"而与环境缺少互动;经济因暂时利益的逻辑而很容易掩盖未来风险生产的逻辑;工业与后工业文化因促进消费而缺少反思性,导致现代人生活在文明风险的火山口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记者来说,能够识别风险是阻止环境危机发生的第一步,西方国家的环境新闻理念与写作很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是什么?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也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传媒渠道的真切反映,其具体要求:一是构成新闻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缘由,必须真实可靠;二是新闻事实在整体和联系上必须合乎客观实际,所报道的个别事例要体现整体的真实、事件性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必须一致。三是对新闻的解释要合乎事实本身的逻辑,不能脱离事实加观点,也不能违背事实发议论。四是新闻的要素除准确外,不能缺漏,新闻中引用的资料、史实、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是不同的,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述评结合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对语言要素与表达方式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自身独特的语体风格;运用得好,势必对新闻评论产生非常理想的“装点”效果。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探讨语言要素和表达方式对于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价值,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