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领导的很忙,但不能忙得没有一点时间去思考问题,否则就会成为一个“糊涂官”。身为领导,应经常用心去反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我凭什么当领导”不同的人当领导有不同的当法,比如,有的人是凭德才当领导,有的人是凭经验当领导,有的人是凭吃苦精神当领导,有的人是凭关系当领导……作为一个现任领导者,应经常扪心自问:我现在是凭什么在当领导?领导的“官名”虽可由上级封出来,但领导的“官威”是靠上级树不起来的。一个领导如果没有几招能让上下称道的真功夫,这个“官”就会当得有其名而无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犯了错误,做出了不光彩的事情,也就成了所谓有“污点”的人。有“污点”的人,若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就有利于其正视问题、改正错误,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亮点”的人;否则,就会因受到歧视和冷落,而可能“破罐子破摔”,以致“污点”愈来愈多,甚至走向堕落。因此,领导者对有“污点”的部属一定要善而待之,多给关心、爱护和帮助。这不仅是对领导者品格和道德的要求,也是其实施科学领导的必然选择。那么,领导者应当怎样善待有“污点”的部属呢?要尊重不要歧视。一个人很难说一生不犯一点儿错误、不出一点儿问题。从客观上讲,部属身上出…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部属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给部属一种不进则退的工作压力,是领导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实行“吐故纳新”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如何“吐故”,如何“纳新”,不仅是领导者为自己、为部属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领导艺术。通常情况下,“吐故纳新”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新任领导刚到一地,为了能够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有效实施领导行为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行动。这种行动一般为上级组织所采用,主要是解决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班子问题,为新任领导今后的工作铺平道路。另一种是领导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由于少…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政府及其部门中,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称为"领导",这是在我国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却导致在我们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把"领导"当作领导者来表述。而从实质上分析,"领导"是一个动词,是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执行它的人则是领导者。另外,"领导"一词还出现在了管理学中,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领导"一词的混淆理解。本文从"领导"在领导学和管理学中出现的历史渊源不同、"领导"的本质内涵不同、在领导学和管理学中的执行人不同三个方面阐述了"领导"一词在不同视域下不可混用,以为我国的领导学和管理学做一个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泽龙 《领导科学》2003,1(19):26-27
邓小平同志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45页)这里的“用笔领导”,当指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作以及亲自主持起草有关领导工作的重要文件。“用笔领导”能够充分体现领导水平,准确反映领导意图。写作活动具有极强的个体创造性和目的指向性,由于人的身份、经验、知识、能力、思想、意志等个体因素的不同,写作实践及其成果也必然会千差万别。一个人的感知、运思和行文,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绝对一致,因而对它的替代也往往…  相似文献   

6.
<正>"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这副中国传统戏台常用的楹联深刻揭示了戏剧、表演与我们的关系。生活中,每个人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工作中,领导与员工的角色在各种场景中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不断转换,成为领导者就意味着登上了组织舞台,是否喜欢表演已不再重要。从这个角度看,表演本身就是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表演能力也是领导能力的组成部分。一、领导的表演艺术与娱乐表演表演是指利用技艺或专长来传达具体的事件或非具体的意象,以达到艺术或是娱乐的目的。由于表演者的动机、能力和目的不同,表演的水平也不同,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7.
领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一项工作任务的处理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定下调子,指明路子”,因为大量的工作仍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如果领导者平时工作及时有力,此项工作的整个过程就会少一些起伏和摩擦;平时工作跟不上,各种矛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积重难返,影响大局。为此,领导者在工作中应善于“吹风”,以保证平时工作落到实处。吹好“暖风”。领导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从培养爱护的角度用人,是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才干、提高工作整体效能的核心内容。领导者对下属要像兄长一样,一边用、一边教、一边…  相似文献   

8.
公信力:评价领导者的重要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雄 《领导科学》2003,(17):33-34
非典流行时期以至今天,公信力这个过去较少提及的词语在报刊出现的频率高了起来,尤其是关于政府和新闻工作方面,公信力一词的使用更为频繁。从学术角度讲,公信力属于社会评价方面的术语,指个人、团体或事物获得公众认同信赖的情况。公信力决不仅仅表现于政府及新闻工作方面,其社会评价的范围相当广泛,而领导工作又是社会评价体系中备受关注的对象,因此公信力也应该并且必须成为社会评价领导的一个常用话语。领导者公信力的内涵、评价尺度及意义目前,在领导学中尚无“领导者公信力”这种提法。笔者认为,领导者的公信力可以这样表述:领导者公…  相似文献   

9.
李朝智 《领导科学》2012,(10):11-13
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领导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所谓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与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群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就领导者角色的人际关系而言,可以分为对上人际关系、同级人际关系、对下人际关系。如果以领导者为核心来看问题,那么他是以放射型的方式与上级、同级、下级发生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网。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用好“四把工具”,即“鞭子”、“刀子”、“斧子”和“抹子”。第一把工具是“鞭子”。当领导有时好比在赶车,扬鞭策马,鞭子要响。马儿听不到鞭响,就可能要偷懒;人听不到号召,就可能要松懈。领导者使用“鞭子”就是要发挥激励和警示作用,让下属令行禁止。对于领导者来说,“鞭子”要拿在手上,时常甩起来,激发下属的兴奋点,催促人们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惩罚式的鞭策,是用重鞭抽打,使被惩罚者知痛而奋进。奖励式的鞭策,是轻快地拍打,使被奖励者春风得意马蹄更疾,快马加鞭跑得更欢。还有些时候,领导者采…  相似文献   

11.
领导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组织、指挥、率领、引导被领导者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被领导者不仅是领导者存在的前提(因为若无被领导者也就无所谓领导者了),而且是领导者所依靠的对象(因为被领导者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如何依靠被领导者去实现领导目标,就成了领导者极为重要的课题.被领导者和领导者一样,有多种类型.高明领导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根据被领导者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灵活的领导策略,而不使用千篇一律的领导方法,即注意针对性、不搞“一刀切”.那么,被领导者具有哪些类型,领导者又该相应采取怎样的领导策略呢?笔者对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玉茹 《领导科学》2003,(22):36-37
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对他人说“不”的情况极为常见:拒绝他人时说“不行”;警告他人时说“不准”;否定他人意见时说“不同意”……从某种角度说,这是领导者态度鲜明、作风干练的表现,但在有些情况下,硬邦邦地说“不”,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同志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损于领导自身形象。如果换一种方式说“不”,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欲否定,先商讨上下级或同事之间,对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如果领导者高高在上,直接对别人的意见说“不同意”,就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即使执行了你的意见和主张,也是被动的、“下级服从上级”式的,这样会给工作造成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什么为本     
“以人为本”,是近两年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一个能给人温暖和憧憬的词。但在工作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又是以什么为本的呢?领导方式,以“命令”为本。领导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在有些地方,却成了领导干部单方面的“命令”。上级要求下级完成某一项工作,下级一琢磨,这项工作的安排是瞎指挥、是形象工程,不切实际,便如实地向上级说明情况、提出建议。不料上级“龙颜”震怒:你什么都不要讲,我只要你的结果!完成任务来见我,完不成任务撤你的职!这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被有些人当成有魄力的表现。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执行不好就摘…  相似文献   

14.
李一 《领导科学》2005,(10):32-33
互领导观点是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领导的一种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你领导我”与“我领导你”互相存在于领导活动过程之中。这个互动过程有同时同步、错位异步和交织联动等形式,它包含以“互”为核心的三个要素,即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互”。这里的“互”是互领导理论的关键词,它有丰富的含义。“互”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中介;“互”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其中介的载体或平台;“互”是互动,是影响,是相互学习。“互领导”并不是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提并论,仍主张领导者是领导活动中的主要方面,只不过更强调“互”的…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通常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政府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而非个体来对待,研究“入世”后二者的互动关系,而不是领导行为,实际上是把政府作为领导者,企业作为被领导者,“入世”前后的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化作为环境,以此构成领导科学意义上的领导过程三要素。该文将研究对象大而化之似乎难以把握领导的实体,但这些颇为宏观的问题确是研究“入世”领导运作首要的和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就职演讲对一个领导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往往从你的就职演讲来评价你这人及其能力。成功的就职演讲会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作用是巨大的,人们会首先因为你高尚的品格和能力而敬佩你,心甘情愿地服从你。这种服从远远超过“下级服从上级”的力量。这种心甘情愿的服从能够激发一个人去努力工作,顽强拼檀.  相似文献   

17.
企业领导如何提高领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领导力,就是领导激发员工跟随自己一起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日常积累获得的。领导力完全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无法客观测量,更多依赖于领导的个人素质所具有的感召力。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中,如何提高领导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领导者首先应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创建学习型企业,首要的角色就是企业家本人。企业家只有以学习为先,成为学习型领导,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知本”将逐渐取代“资本”,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面…  相似文献   

18.
邓锡禄 《秘书之友》2009,(11):34-34
“标识”一词常见于媒体,读者常将其读作“biāo shi”,这是不对的。“标识”和“标志”是一组异形词。所谓“异形词”,就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字形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词,比如,愤愤——忿忿、憔悴——蕉萃、保姆——保母、毕恭毕敬——必恭必敬等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收录“标识”这个词条时作了这样的排列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工作状态,决定其工作效益。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学会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工作。一、要树立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意识当前,有不少领导者仍在一种“经验式”“、非理性”和“无意识”的状态中进行领导工作。这种苦干有余、巧干不足的“苦力型”领导者,在大力倡导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的今天,已显得有些落伍。如今已不是一个靠汗水就能当好领导的时代,而是一个要求领导者尽快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的时代。领导者在当今这个学习型社会中,应自觉强化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意识,善于从研究的角度理性思考各种问题,懂得…  相似文献   

20.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领导者怎样才能具有驾驭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拿破仑&#183;希尔博士有句名言:“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增加亲民务实的人格魅力,是当前提高领导者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