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宋词的心理描写──兼论苏轼词作的情感流程杨海涛“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①深究之,词家并非着意于“通常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也并非修饰词藻之美,而是言内心情操,心绪波动,心弦感触,注重开掘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的情节中是有女性活动的痕迹的,虽然几乎都不是她们自主的、独立的选择的活动。这里着墨较多的有貂蝉,孙权之妹孙夫人,刘表之妻蔡夫,以及孙权之母吴国太,益获之妻祝融夫人;此外,还提到刘备之妻甘糜二夫人及在汉中续娶的刘璋之媳,周瑜之妻小乔及其姊大乔,曹丕所纳甄氏,还有徐庶之母、董贵妃、伏皇后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这些女性的活动,探究她们存在的实质。在三国的众多女性中,貂蝉最为评论者所关注。貂蝉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年轻貌美,“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其次是聪明机智,这在她与董卓、吕布的周旋…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论坛》2001,(2):55-55
中国需要有人为之号哭。可是,中国人只知道为之骄傲、为之歌颂。万一有一个什么人不为之骄傲、不为之歌颂,这个人就必定会被看作异端。所以,那些不为之骄傲、不为之歌颂的人,多半只能停留在腹诽的状态,而不敢往前发展。需要来自生命底部的大爱大勇,才会把那独异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号哭当然是独异的一种,诅咒我看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4.
晚清的改革潮流,将妇女解放问题,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出版于1904年3月的《女子世界》第三期载竹在(蒋维乔)论《中国女学不兴之害》一文中说:近。。x来,沪演明达之士,始有创设女学校者,条本女塾起于前,爱国女校起于后,而文化、宗益、城东女学社继之。内地如湖北、杭州、苏州,亦有继起者。合索考验女学生之性质,而知年幼女子之锐敏于学,通过于男学生.;而其感觉之灵捷,爱刀之团结,则又非男子之性情涣散各私其私之可比,则信手中国女子非不可教,借其埋没数千年,虽有英杰之举.亦不可得见,个女学萌芽,仅此区区少数之女学…  相似文献   

5.
陈俊杰 《理论界》2023,(8):83-89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及严羽《沧浪诗话》是宋金之际的重要诗歌评论之作。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发现,元、严的论诗观存在高度的相似之处。就艺术风格而言,二人重视以“建安风骨”为代表的“刚健”之气,注重以东晋陶渊明为代表的“自然”之风,反对“柔弱”“新奇”之弊。就写作技巧而言,二人均推崇简练、平易之笔,反对隐晦、难解之作,主张“自然声律”。就创作内容而言,二人都推崇真实之情,反对矫揉造作的“次韵”之体,指出诗歌应该具有抒情言志、反映社会现实等“兴寄”内容,反对以“骂詈”之言入诗。  相似文献   

6.
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秦德君整体看价值就象一座大观园,如果不走遍全园,只盘桓于某一处,那么虽然有滞湘馆之清雅、衡芜院之幽冷、怡红院之明丽、稻香村之野趣,也只是一处一景而已,很难看出园之“大观”.看出整体的妙处。《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如果不是着...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目录家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事,必须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王氏学术成就卓著,其言可谓经验之谈。无数事实表明,研读古籍、通晓目录之学,读书,则可以循序渐进;研究,则可以得心应手。同样的道理,阅读历史典籍、研究历史科学,首要之务,就是通晓史部目录。惟其如此,才能沿书山之径探得“中秘之金”、破学海之浪寻得“精萃之宝”。然而,欲掌握史部目录,则必须对史部目录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学术功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史部目录是整个文化典籍目录的一个分支,它随着文化典籍目录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同…  相似文献   

8.
“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史记》与先秦文献中,以上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不下二百多种。诸如学土、贤士、智士、策士、隐士、辨土、处主、直士、国士、锐土。行道之土、权变之土、驰说之土、廉节之上、忠臣死义之士、儒术之上、文学之士、异能之上、虎贲之土等。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士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职业地位及其生活状况等。可以说从文到武,从王室到社会底层,从高雅的理论界到下层劳动场所,从神秘的外交游说到对垒厮杀的战场,都留下了士人的身影。一、士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从商周到春秋中期,土的含义和职业…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峡州、江陵府、岳州、复州、鄂州、汉阳军、兴国军、黄州、蕲州、江州(彭泽县除外,下同)分列长江中游两岸,这一地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是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本文探讨其商业贸易的发展状况及特色。一、商业都市繁荣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宋代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域。宋代学者杨时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夫荆湖,望高地重,譬之据九达之衢,舟车之会,四方百物,盖衔尾结辙而至。明玑翡翠,夜光之壁,照乘之珍,为不乏矣。有人于此持千金之资,坐市区,售奇货,宜元不获也。”①这段话概括说明了长江中游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物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广泛流行的见解,就是认为文艺创作来自作家的情之动,作家的情之动又来自客观的物之感。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物感”说。这个“物感”说源远流长,其最初的源头是《礼记·乐记》中的一段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段话讲的是音乐(按:此处所说的音乐,实为乐、诗、舞的统一体),是说音乐的产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这显然是对音乐产生原因循科学解说,也是对文艺源泉的科学解说。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理论,即…  相似文献   

11.
我孑然的身子 与于在万里长城 饥饿 侮辱着我的尊严 我向我的民族伸出了手 巴掌打在我的脸上 指印烙在我的心上 我捶着这悠久历史的遗骨 为昨天流泪 为今天号哭 ──黄翔(作于1962年) 中国需要有人为之号哭。可是,中国人只知道为之骄傲、为之歌颂。万一有一个什么人不为之骄傲、不为之歌颂,这个人就必定会被看作异端。所以,那些不为之骄傲、不为之歌颂的人,多半只能停留在腹排的状态,而不敢往前发展。需要来自生命底部的大爱大勇,才会把那独异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号哭当然是独异的一种,诅咒我看也是可以的。 旱在1962年…  相似文献   

12.
论辛弃疾的词宁志荣辛弃疾的词传世830余首,既有沉郁雄浑,吞吐风云、金戈铮铮之作,又有婉丽柔情、田园风光、烟雨落红之笔。然而,纵观辛弃疾的词,每每于笔势浩荡、简略辐辏、气势磅礴之中,却流露出沉哀茹痛、傺悲壮、郁怀难诉的英雄难抒壮志之叹。元人张凭吊辛弃...  相似文献   

13.
毕冉 《天府新论》2020,(1):41-50
因人心之危,一念之差极易朝人欲放纵;气质之遮蔽在一定程度上亦使得天理不能直遂、朗然地充分展现,可能导致人更容易为恶。前者是从发动机制上来说,后者是从影响因素上来说。然人心并不等于人欲,气质之恶是可变可化的,两者均非恶之根源,并不必然导出恶。而察人欲之所出,会发现恶是出于己私做坏了的欲,为受欲望牵引而反善性、后天旁逸斜出者,恶实为一有原因却无根据的物事。又,恶虽无伤于本体之善,但私欲长一分,天理便消一分,人终需加克治之功以去恶存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术界认为,王夫之的辩证法思想,无论是在动静观、矛盾观,还是在常变观上,都有超越前人的理论贡献,但他却夸大矛盾同一性的意义和作用,把矛盾的同一性绝对化,这是王夫之辩证法思想的根本局限。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王夫之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处在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其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即事情内部存在的两种对立的势力。“阴阳之消长隐见不可测,而天地人物屈伸往来之故尽于此”,“天地之化,人物之生,皆具阴阳二气”,“一气之中,二端既肇,摩之荡之,而变化无穷”①,“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②…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这当然不是在即刻,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理由是,在经济哲学以及政治哲学这方面,一个人到了25岁或30岁以后,很少再会接受新说,故公务员、政客甚至鼓动家应用于当前时局之种种理论往往不是最近的。然而早些晚些,不论是好是坏,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相似文献   

16.
《船山学刊》2002,(3):10-16,60
在总结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全面揭露和批判三千年专制政治体制之弊病的基础上,王夫之突破正统儒家纲常名教至上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提出了具有初步民主色彩的政治改革思想。其中,“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是其根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以法律限制君主权力、实行分权制衡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保其族,卫其类”,实现民族之振兴是其立论之归宿。一、君权“可继、可禅、可革”———论“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依人建极”。所谓“依人建极”,包括多重含义。但从社会政治思想的视角看,“依人建极”…  相似文献   

17.
论骊山之役与西周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骊山之役与西周的灭亡王雷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一、史书有关骊山之役的记载及清崔东壁的质疑骊山之役直接导致了百周的灭亡.而关于骊山之役的史实,《史记》、《国语》的记载都过于简略,且多疑窦.《周本纪》云: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爱之,欲废申后...  相似文献   

18.
李胜垒 《理论界》2023,(7):63-69
在朱熹的诠释之下,儒家的“为己之学”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形态。朱熹首先继承了儒家的传统,以“得之于己”解释“为己之学”,认为“为己之学”在于提升人的内在德性和人格境界,而不是去取悦于人,这是探究义理、从事学问的首要。“为己之学”强调成己成物,要求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成就万物,这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系天下苍生的德性品质。“为己之学”是圣人之学而非科举之业,这是朱熹对“为己之学”的总结和概括。“为己之学”,是成人成圣之学,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是对正确学风的倡导,是对把为学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的不良学风的贬抑,对当今社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继承孔孟对“处士横议”之批判,并基于其严格的精英意识,船山对流俗之是非、私智私意提出严厉批判。认为国家应该“止辩言而行实政”,认同谏官专职之举措,主张废止上书言事。反对朋党之争,对士人意气陋习大为批评,认为国家应该重“老成慎重之士”,不奖励朋党之争。  相似文献   

2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台湾近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840年至1894年为近代前期;从《马关条约》签订到1919年为近代后期。在近代后期的25年时间内,台湾已沦为日本国的殖民地。可是,创巨痛深的台湾人民“誓不臣倭”,思想感情同整个中华民族依然“耦断丝连”,其情感基调是一个“愤”字,分别表现为悲愤之情、激愤之情、义愤之情、忧愤之情和忠愤之情。这是台湾近代后期诗歌的主体情感,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一、悲愤之情:斥责腐败清廷甲午战败,腐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