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清未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曾先后出任清朝驻日本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从事外交活动十多年间,他为维护我民族尊严,维护华桥的正当权益,作出了不小贡献,深得广大华侨的爱戴。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已列为梅县地区重点保护文物,在旅港嘉属商会的赞助之  相似文献   

2.
驰域外之 观写心上之语——论黄遵宪的南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论黄遵宪的南洋诗(新加坡)王力坚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在中国历史上,黄遵完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曾任清朝派驻日本、美国、英国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外交官,①为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保护海外华侨利益,...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在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为了保护华侨利益,建议清政府取消海禁令,同驻在国岐视、排斥和迫害华侨的行为、政策作斗争,并整顿华侨会馆,发挥会馆在保护华侨利益的作用,都取得很大成就。他不愧为维护华侨利益的杰出外交官。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为保护华侨权益而作的努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遵宪去世四十余年后,美洲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先生曾指出,黄遵宪是中国历来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护华侨工作的人。司徒先生谈到当时旅美华侨联合起来抵抗旧金山的“拉房”事件时,曾说:“谈到抵抗,使我想起当时的领事黄公度,他虽作清政府的官,但还有良心。”当时美国当局常在夜里拉人,“黄公度没有别的办法,就告诉各堂负责人说:被拉走的人,你们要保留他们的职业,不要开除他们。这批被拉走的人,因为出狱后工作有保障,不致失业,就不要化钱赎自由;对‘拉房’采取了消极抵抗的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暨省第四届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二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与会的有一百三十多人,大家就华侨史和华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历史上我国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远离家乡,出国谋生,早在唐宋时期,史籍就有记载.至于"华侨"一词出于何时,一种意见认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清光绪24年(1898),旅日横滨华商创办一所学校,名为'华侨学校',华侨一词始正式见于文字";另一说是黄遵宪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暴发后,十多万美国华侨,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生存,坚决支持和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爱国爱乡的新篇章.本文拟就抗日战争前期(公元1937年-1941年),广大美国华侨对祖国抗战事业的贡献作初步的探讨.一七·七芦沟桥事变的当天晚上,在美国纽约的"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华侨洗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历史为线索,叙述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一贯把华侨看作是党所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员,为了团结广大华侨,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一起,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侨务政策,保护了华侨的正当权益;他还常常亲自做华侨领袖的工作,为党的侨务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由于毛泽东关心华侨疾苦,全心全意为侨胞谋利益,因而受到侨胞的热爱和信赖。毛泽东晚年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这些错误也影响了党的侨务工作,给侨胞带来不幸。但是,毛泽东在华侨问题上的功绩与他所犯的错误相比,功绩是主要的,居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中叶加州发现黄金后华人开始大童赴美,到1943年美国取消排华法的近一百中,美国华侨社会中的烟毒较为盛行.早期美国华侨社会烟毒流行,主要是鸦片吸食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美国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消遣方式;从事鸦片贸易而获取的暴利,驱使华侨热衷走私和贩卖毒品,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为毒贩提供武力保护.鸦片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巨大,致使华侨浪费钱财,伤及身心,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它还引发了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给美国排华分子以排华口实.在控制烟毒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而华侨商贩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毒行动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闽南籍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东南亚闽南籍华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组织抗日救国团体,捐款献物,竭力为抗战作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两天,广大华侨深感救亡图存是全民族当务之急,新加坡华侨召开大会,公推陈嘉庚任主席,电请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并致电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联盟,要求主持正义。9月30日,菲律宾岷里拉成立以薛劳土(斥门人)等为骨干的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积极在菲律宾各侨社大力宣传救国运动,号召广大侨胞抵制日货,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日。至1932后1月初,计给东北马占山将军寄出40万元。2月3日,菲律宾…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远离祖国,浪迹海外,抗战前夕,我国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1140多万人.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海外侨胞寄人篱下,孤立无援,其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广大华侨深深感到祖国的成败荣辱与自己的命运、前途,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心,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兴衰存亡.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广大华侨无不义愤填膺,开始以各种方式坚决支持祖国的神圣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到了这一行列中.当时,聚居在欧美、南洋各地的华侨,为配合国内的抗日斗争,在各地分别组织起了许多抗日救亡团体.在美国,1931年10月,经过侨领司徒美堂的联络,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32年3月,旧金山华侨又联合各地华侨团体成立了“美洲华侨拒日救国后援总会”.接着,类似的救亡团体在美洲纷纷建立.在欧洲,1936  相似文献   

11.
华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促进力量,是祖国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团结广大华侨,维护华侨的根本权益,争取广大华侨同情、支持和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侨务工作的推动和领导,是通过许?魂等一批从事侨务工作的共产党员来实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前夕,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一千多万人。其中华侨青年约占三分之一。这数百万海外华侨青年,一部分是华侨子弟,一部分是迫于生计,漂泊海外,旅居异邦的。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华侨青年与其他华侨一样,不啻海外孤儿,寄人篱下,处于被歧视、被凌辱的“劣等侨民”的地位。广大华侨青年深感到:祖国的前途与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祖国的统一、强大与否对自己有直接的影响。因而,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华侨青年,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感、爱国心和革命热情,渴望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的炮声震撼着祖国的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数百万华侨青年遥望故土,忧虑国家的命运,迫切希望全民族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把入侵之敌赶出国土,赢得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富强。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美国华侨强烈的地域意识和宗派排他性,也因美国排华时期华侨营生的资源有限,三邑与四邑华侨间利益纠纷不断,冲突不已。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双方冲突以四邑华侨抵制三邑华商贸易为开端,继而三邑侨领冯正初蓄意打压四邑华侨经济,并引发命案,致使冲突不断扩大,继而招致双方大规模仇杀。尽管中国驻美使领馆官员、侨团及侨领试图协调和解决这些冲突,但因中国政府驻外官员权威有限,对海外侨社鞭长莫及,而美国政府又漠视华侨利益,致使两国政府对唐人街社区监管不力,而作为华侨社会中枢的中华会馆此时也危机重重,无力调解双方矛盾,结果两者冲突前后延绵十数年,严重影响了华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近代杰出的历史人物黄遵宪(1848-1905)逝世一百周年,广东嘉应学院和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了有国内外近百名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50余篇论文,对其作为近代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了客观的定位和高度评价,并从其有关史料的发掘整理、诗学文化的创新、民俗文化的吸收、政治思想的前后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在研讨中指出,外交方面,黄遵宪在“弱国无外交”的艰难形势下,比洋务派更熟悉国际惯例而突破其樊蓠,有风度、有教养、有理有节,保护华侨、华工权益,在维护…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在晚清诗坛由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得益于报刊诗话的推崇.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诗话栏目中,高度评价黄遵宪的域外诗和感事诗,视其为“诗界革命”的最高代表.狄葆贤、潘飞声与陈衍也在报刊诗话中推崇黄遵宪“每饭不忘君国”的感事诗,视其为诗学传统的传承人.黄遵宪诗作独特的新旧两重性,使其同时获得新旧两派诗评家的认可.黄遵宪作为晚清爱国诗人、民族诗人,其诗歌在民国以后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16.
李玲 《晋阳学刊》2021,(2):72-77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开文学史论述黄遵宪诗歌的先河,陈子展和张宗祥等人引述和发挥了胡适的观点,提升了黄遵宪的地位,他们叙论黄遵宪的内容又屡屡为别家文学史所采用。如此,诗界革命的代表、白话文的先导、民间文学的前驱、民族诗人黄遵宪,成为定论,确立了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遵宪晚年的思想,目前尚未理出一个明晰的轮廓,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也还存在着一些歧见。有的同志认为黄遵宪晚年的诗歌作品,“明显地否定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有的同志则又认为黄遵宪始终不改“鄙视人民,害怕革命的反动立场”。如何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评价黄遵宪晚年的思想,仍然是黄遵宪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九○二年起至一九○五年黄遵宪去世前数日止,黄遵宪大约一共写给梁启超十来封书信,这些书信是目前我们研究黄遵宪晚年思想情况的主要依据。书信现尚未正式刊布,只是在一  相似文献   

18.
<正>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著名外交家、维新运动启蒙思想家与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相较于海外、港台而言,大陆研究黄遵宪的专著并不多见,因而,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青年学者郑海麟博士所著《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以下简称“郑著”)一书,自然引起学术界同行重视.是为一部颇具价值的学术著作.郑著一共十一章四十三节,三十二万字.从分析黄遵宪家世、家庭、青少年所受教育特别是黄氏早期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始,至黄遵宪的晚年思想及其影响止,纵论黄遵宪一生几个阶段:青年诗人;外交家生涯;回国后的社会政治活动;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晚年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晚清“新派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其中虽然使用了一些新名词,但这些新名词的使用并没有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影响。分析黄遵宪诗歌中新名词的运用,可以发现,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0.
华侨是指居住国外的中国公民,其身份具有特殊性;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不容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华侨数量不断增长,且回国探亲及回国投资活动日趋频繁,这样,就凸显出华侨相关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尤其是华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护问题。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已不能满足华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享有和行使的需要,建议修改我国相关法律,建立相应制度,完善华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