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也日益明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变动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虽然快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并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化过程对于最终消费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之所以表现出城镇化与最终消费率反向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城镇化与一般国家城镇化过程不同.抑制城镇化促进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效率差距以及产业要素背离等.因此,要使城镇化真正拉动最终消费,就应该在保持国民经济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中,关键在于实现城乡要素、商品市场一体化,用现代化改善传统农业,扭转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类型,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警度警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警度警情分析是指为了预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中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的预警奠定基础.现在中国改革逐步深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预誓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开发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警系统,为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国琴 《浙江学刊》2003,(2):166-169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整体居民收入差距意见不一,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拉大已是定论。本文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又有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5.
徐向国  薛伟 《学术交流》2006,(4):98-100
2002年以来,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水平和位次均低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反哺政策缺失,第三产业对居民人均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小,国有经济比重大,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农业经营方式分散等。应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以提高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位次。  相似文献   

6.
陈颂东 《创新》2012,6(6):41-45,126,127
2001年以来,随着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实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有所增加,城乡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和现行财税制度仍制约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因而,为增强财税制度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应构建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完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健全房产出租的税制体系,开征资本利得税并增加财政"三农"支出。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4,(6):20-24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泰尔指数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选取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居民收入数据,比较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泰尔指数、城乡间和城乡内的泰尔指数,并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调查"(CLASS)2014年度的全国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城乡居民养老金减少老年收入贫困、 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覆盖缺口和待遇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养老金虽然有助于减少收入贫困,但减贫力度较小,同时对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不显著.未来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改革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金覆盖率,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二是建立科学动态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有效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缩小与其他养老金类型的差距;三是协调养老金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 社会服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升养老金减少多维度贫困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适度水平判定及其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的不适度可以通过储蓄率、需求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多条途径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可知·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存在着与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最适度收入差距水平.收入差距对最适度差距水平的任何方向偏离,都会抑制经济效率的提高,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大高于最适度水平,政府应采取措施使我国的收入差距趋近于最适度水平,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基于非参数DEA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钢铁产业在2002-2005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中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提高之势,且效率的增长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或创新;与之相反的是,此期间因纯技术效率下降而导致的行业技术效率的变化对钢铁产业生产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中国钢铁业在不断通过规模扩张或重组以提高规模效率、获取规模经济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备  黄卫东 《求是学刊》2023,(1):96-106
前沿研究关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却普遍忽视其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采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作用条件。研究发现: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在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与绿色技术进步明显。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从作用条件来看,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显著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外溢效果明显,可缓解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京津冀一体化会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其中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增强作用强于公共服务一体化。因此,京津冀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这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经济学中三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各有优劣之处.通过导入数据可以估算出黑龙江省1978-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出资本、劳动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得出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资金等要素投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黑龙江省的居民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收入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收入逐年提高。但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究其原因 ,既有经济增长滞后因素的影响 ,也有宏观分配体制不完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资本要素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或生产率的提高,而这最终归国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开放政策,特别是生产率提高及其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不断增大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问题,文拿分析了作为过去增长源泉的两个因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动呈现出三个特点:各个群体的人均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日趋严重.30年来改革开放的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下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的确时促进经济增长、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是在继续发挥市场经济促进效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社科纵横》2001,(3):54-55
我国自 1 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 ,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突出表现在东西部地区间差异和城乡差距上。本文拟就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结合有关数据作出分析 ,并针对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一、改革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改革以前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为明显 ,改革以来 ,这种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再缩小的过程。见表 1 :表 1 .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年份 城镇人均收入 (1 ) 农村人均收入 (2 ) 城乡…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的29年,特点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从1978年至1991年的13年,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经营方式多样化和生活资料的快速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三是1992年至2006年的15年,特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样化和城乡与城市居民生活资料占有差距的快速扩大化。新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轨迹经历了一个由旧中国收入水平极低、分配极不平等通过革命手段达到过度平均,然后又由这种过度平均通过改革走向拉开收入差距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收入的平均程度主要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积累与消费关系变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中国近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若剔除实体经济行业中的垄断行业,差距则更大.整体而言,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偏向于虚拟经济行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居民整体收入差距,而且导致经济资源不断向虚拟经济行业集中,投机性投资需求和社会不满情绪增长,并损害了经济效率.因此,应采取措施遏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6):37-45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率,而且直接形成实质的经济增长,是各地区收入差异最为重要的原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寻找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而文化要素在行业间、区域间的错配将导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因此,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不用再增加要素投入,而通过放松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集聚,以此减少文化企业要素错配程度,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