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不同语言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出版"一词在中国与欧美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出版"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书籍的印出,二是印出后使之流通,分别强调的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不同环节,涵盖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欧美,"出版"一词只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公之于众",也就是发行.因此,"印刷"与"发行"是出版的两个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2.
"词簇"与"词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能以某种关系为纽带聚合成一个个族群.正如王力所言:"词汇不是一盘散沙,词与词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词汇也是有条理的."[1]关于这些相互关联的词语聚合体,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词族",而有的学者却称为"词簇"[2]."词簇"与"词族"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意义却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其"字在甲骨文中运用得很广泛,主要是作副词用的,其次是用作连词、助词等.这与后世汉语中的情况不相同,在后代文献中"其"主要用作代词,其次才用为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相似文献   

4.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谐"--元代散曲重要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不是一个"俗"字概括得了的.相对于诗词的含蓄婉曲而言,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露";相对于诗"庄"、词"媚"而言,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是"谐".构成谐趣的主要途径是语言的雅俗并举,构思的出人意表,漫画及误会的手法,及设置喜剧冲突.而元曲作家低调人生和游戏人生态度,散曲受众对于娱乐开心的需求,以及因与戏曲的密切关系而导致元代散曲作家在创作中"以戏为曲",是元代散曲谐趣风格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吧"字,作为象声词,可以独立使用;作为语气词,则只有依附作用,且没有构词能力.音译外来词"吧"(bar)既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又能够独立成词.继"酒吧"一词后,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X吧"、"吧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吧族词"."吧族词"的大量出现,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吧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吧族词"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折射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标志着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融与发展,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大社会.  相似文献   

8.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在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大量运用与集中阐说,表现为在诗评中开始广泛出现;在诗论中得到阐说和提升;在词评中也得以引入.这标示出了"趣"作为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成型.  相似文献   

9.
"缝"义的"连、联、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汉语方言的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开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另有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合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前者可能有的本字是"连"或"联1,力延切",后者可能有的本字是"挛"或"联3,吕员切".开口的读音与合口的读音在地域上成互补分布,因而具有方言区域的标志作用.考证中对韵母作古今比较时,除了寻找今音同韵母的例字之外,必要时还拿古开口字的今韵母同古合口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拿古一等字的今韵母同古三等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或再考察今音的声韵配合情况.这种全面关注音变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做法,本字考证中常需用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分析归纳了<雷雨>中"哦"在此特定语境中的多种实际用法.通过大量用例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它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1.
模因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在语言的发展和传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追溯"山寨"一词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运用模因论的观点分析该模因发展的过程和形成原因,以期为今后新词语及新义项的出现提供解释范例.  相似文献   

12.
时间词"将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时间词"将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同形的动词性短语"将来".通过指称化这一语言运用机制,"将来"实现了从动词性短语到名词的转变,并为其最终演变成词创造了条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断变化,"将来"最终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时间词.指称化对"将来"的词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句法环境的改变则是其词汇化进程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汉语存在句"有"字句和英语存在句"there+be+NP+(LP)"的译文,发现"有"字存在句英译时最典型对应形式是"there be"结构,而"there+be+NP+(LP)"结构汉译时最典型对应形式是"有"字存在句.汉英这两种表存在的结构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对应关系,表述功能上基本对等.在认知上,这两种语言在表达存在概念时都聚焦"存在物",在译文中以不同形式来凸显"存在物".  相似文献   

14.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15.
"摩托"与"马达"作为同一个英文单词的不同音译形式,在长期的使用中经过了由混同到分化的过程,它们具体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现有的工具书对二者的释义极不准确,主要的问题是以偏概全,因而不能反映二词的真实意义和用法.与二词意思相近的还有另一个音译词"引擎",三者之间也是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研究,在语言部门划分中,"语音、词汇、语法"是必须的,"语义、文字、语用(修辞)"是可以选择的.研究语言功能的音位学得到重视和推广.在切分单位中,对仅仅作为视觉形式的"字"和形式结合内容的"词"的区分越来越明确,词意识和词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句子语法结构的形式和内容的描写与解释越来越细致、深刻.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的动态观察和分析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从《国语》看"有"字的早期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字是先秦时期的常用词之一.它位置不定,用法灵活,因而学者们对其看法也有争议.本文结合<国语>中"有"字的用例,从动词、名词、词头和连词与副词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上古时期"有"字在用法上的一些特点,并对"有"字的固定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老师"称谓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以前儒家文献中的"老师"一词与"大儒"、"宿儒"对应,泛指硕学大儒,与现代汉语里的"老师"相比,在语法上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即"老师大儒"的"老"字有实意,而现代汉语中"老师"的"老"字只是一个词头.唐宋时期宗教用语中的"老师"一词,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多用来指称传教者,而不用于世俗的教育者.明代嘉靖之后,受科举制度的影响,"老师"一词演变为门生对座师的尊称并逐步成为一般弟子对先生的尊称.进入20世纪,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和科举制度的废止,"老师"的称谓最终脱去与科举制的关联.而"老师"真正用作对一般教育者的尊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9.
"幸亏"、"好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亏"与"好在"都可表示具有某种有利条件,是同义词.而"同义"不是"等义",同中之异引人注意.本文从这两个词的辨析说起,期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反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介"字不论作为单音词还是作为词素,都具有"使二者相联系"和"使二者隔绝"两个意思,就是证明.反训主要是由词义的引申发展造成的,而且语言可以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来消除由反义同词(或同词素)造成的表达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