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易传》七种十篇(又称《十翼》)的用韵、骈偶、排比、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探讨与分析,展示出被称为“经之羽翼”的《易传》的文章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2.
《易传》是我国先秦时期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名著。它的辩证法思想的中心问题,也是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变化观。《易传》的变化观是辩证的变化观。它在肯定变化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前提下,以阴阳对立观念为基础,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对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变化的性质、根源、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少超过它的前人的精辟的命题和见解,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尽管它的变化观淹没在令人扑朔迷离的神秘杂质之中,但只要细加辨析,是不难剔除杂质,理璞得璧的。下面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是反映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天、地之德,还是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之德,因此"德"在《易传》中是具有包含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则的一个哲学范畴。因此,系统研究"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传》的时间观肯定了时间的恒久性、多变性和客观性。提出“与时偕行”的重要思想,要求人们的行动要把握时机,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改变环境,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诗人,对语言文字的美有着特殊的偏爱,在不懈地追求语言艺术化的道路上,理智地认识到,语言本是一种具有缺陷的交际工具,并且从表达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考虑,语言文字的不完善性,深刻地揭示语言文字的本质。徐氏在认识到语言文字的缺陷和不足后,却更为重视修辞,并以弗洛贝尔为榜样,努力实现其唯美主义的修辞理想,把语言表达,把修辞活动同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度重视“诚”和“适度”。文章还论述了徐氏修辞实践的失败与不足、追求与成功。徐志摩的语言观、修辞观对中国语言学、修辞学的跨世纪的转向,非常重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文心雕龙》并没有专门论述修辞,由于文学和修辞的特殊关系,在对文学创作作出指导时,兼及谈到修辞。从修辞理论和方法角度,全面阐述刘勰的修辞观,从而窥视到在修辞学专著《文则》出现之前,修辞的理论与方法兼备论及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通过语言层面之比较得知,英汉矛盾修辞在语义结构、语法结构、语用功能等诸方面存在相似性;但在语法结构类型形式、矛盾修辞的组合方式和使用广度上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论《易传》之“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对<老子>、<庄子>所论"象"范畴描述的基础上,集中对<易传>中的"象"范畴加以分析.指出<易传>中"象"与其对应的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模拟象征天地万物变化的卦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审美意义,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审美形象.因此<易传>中的"象"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化的中期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易传》是我国先秦时期朴素辩证法思想最为丰富的哲学著作。它涉及到了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规律和范畴,包括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在内。而这种对立统一思想的最明确的表述,便是在《睽》卦的《彖传》、《象传》中。 《睽》卦《彖传》是这样讲的:“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在论述文学创作中必然涉及对语言运用技巧方面即修辞学方面的论述。崇尚实用、文质并重,以“质”为主,以“文”为辅,就是刘勰修辞观的集中体现。不管是创作论,还是修辞论,《文心雕龙》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  相似文献   

12.
在《易传》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都蕴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二者都承认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但《易传》同时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易传》和赫拉克利特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对事物的运动变化持循环论;《易传》和赫拉克利特都强调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对事物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易传》看来,天地人无不具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天地自然的价值在于生化万物,圣王的价值在于顺天应人,化成天下,贤人君子的价值在于致命遂志,而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保合太和”,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等等。这些不同的方面相资相济,和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融为一体,就是“太和”,即最高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一《易传》又称“十翼”,即《象》、《彖》、《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从汉代开始大部分学者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如司马迁日:“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  相似文献   

15.
研究《管子》对语言和言语行为的看法,认为《管子》中提出的“道在身则言自顺”、“有名则治,无名则乱”、“言脱于口,而令行乎天下”、“出言必信,则令不穷”、“言不周密,反伤其身”、“违言不存口”、“言辞慢,则臣下轻之”、“以天下之耳听”、“去奇说,诘诈伪”、“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等命题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易传》对《易经》的阐释,以"中"为标准推断吉凶,以"和"为宗旨申说易理,以刚柔相济为尚,以刚柔适中为善,以追求崇高与美好为宗旨,以师法自然、生生不息为旨归,并以和融的语言为媒介,充满了中庸和穆的思想,反映了以中和为美的观念,体现出中正和谐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陈骙的《文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谈及文法修辞的专著,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陈骏创作实践中运用多种积极辞格阐述相关的修辞理论,以评价他的积极修辞观;《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骙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相似文献   

18.
《易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专门解释《易经》的重要典籍,在其无比丰富的内容中,透露了相当深刻的道德观念:一是对《易经》所包含的道德观念进行了创造性阐发;二是大力倡导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三是提出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修身原则,这些都对我们民族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释,后人在《易传》对《易经》解释的基础上,又对《易传》进行了无数的解释。本文认为《易传》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存在基本因子是阴阳;其思想内核是"生生不息"。《易传》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成就圣人事业。《易传》的生命哲学无疑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意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概而言之是为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周易》论天道、地道,是为阐述宇宙的普遍法则和哲学的一般方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立人道。清朝著名学者焦循说《周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提要序》),这可谓是阐发《周易》旨意的鞭辟入里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