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简行政机构是当前我国政府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政治改革的深化和成败,本文则以山西省财政供养行政干部的翔实准确的资料,生动地论述了精官减干摘牌并衙对于山西省地方经济的迫切性,这对于理解中央政府精简行政机构和官吏的英明决策,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是学生减负的价值引领,有助于我国儿童权益的保护。研究基于价值选择、政策工具特征以及有效性这三个 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价值剖析,可发现减负政策问题的由来、目标及内容取向均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籍由“双减”政策 工具纵横二维表可知:政策工具选择趋于多样化,但分布不均匀。“双减”政策有益于保障学生自由权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 同时也映射出一些弊端:学生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家长陈腐教育观念根深叶茂,失业难题如何处理。因此,为了实现“双减”政 策的价值和解决以上问题:要改观教育理念,坚持自主减负,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异,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协同自治治理,多方共治共赢等方面来实现该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对现有机构进行撤并 ,对多余人员进行“消肿” ;坚持因事设置机构、因岗位定编制、因才择人的原则 ;行政机关要严格把好“公务员”的准入制度 ,对退出人员采取补偿政策 ,建立面向行政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全议之后,中国开始机构改革。机关干部编制总数要减少一半。 这实属大气魄,大动作,大手笔。但怎么去减一半,是颇值得研究的。如果减掉的是人才,留下的是腐败分子,那可就要出更大的问题了。 “减一半”更须慎重。留人标准要明确,什么样的人该留,什么样的人该去,不能有半点含糊。 目前,有一句话说机关是“三分之一干的,三分之一玩的,还有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的出台再次激活了基础教育系统的生态活力,减负改革的整体步调一致向前,实践探索遍地开花。“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系统化、理性化的教育生态促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实现,其重点已不是减负应该不应该的老问题,而是减负的有效路径在哪里。通过明辨如何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规避思维定势漩涡、工具主义窠臼、潜移默化效应等离心风险,把脉各主体对“双减”政策目的体认不到位、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受教育供给侧制约、学科类培训暗度陈仓等现实疴症,遵循全面育人价值导向、全程育人机制融生、全体育人秩序复归的逻辑向度,提出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实践路径,对“双减”政策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挥好“支点势能”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着力点,核心素养导向、活动驱动教学、课堂提质增效、作业控量提质、评价指向发展是“双减”和新课标对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为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变革面临的阻力和困境,选取来自4个省份的12名一线教师和2位校长进行深度访谈。综合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面对“双减”这项系统工程,教师的教学变革普遍面临教师教学思维滞后与固化、课后延时服务加剧工学矛盾、刚性实施影响教师专业自主、现行评价制约教师改革意愿等系列阻滞因素。为推进“双减”政策有效实施,亟须突破上述教学变革困境,重视教师的课程理解和教学转化,优化作业的结构设计与管理机制,精准发力推进一线教师减负工作,深化评价改革引领教学变革航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量的干涉共同构成了“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政府关注倾向转移到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上,设立了基础教育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了减负政策共同体。一系列相关会议的召开助推“双减”的政策之窗开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推动下,“双减”政策的政策议程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8.
龚祖英 《金陵瞭望》2007,(10):44-45
2006年以来,南京市国税局把握税收工作规律,积极分析和应对征管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科技管理、科学管理“双频”共振的核心,加强整合联动,统筹上做“减法”。管理上做“加法”,探索出为基层、为纳税人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纳税人满意度、征管效率持续攀升,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国税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然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之路道阻且长。事实上,减污降碳协同体系的构造应着眼于“三协同”:理念协同,确立减污和降碳并重的立法目的与价值追求;制度协同:重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核心制度;主体协同:实现政府、企业、公众的良性互动。其中,理念协同旨在将减污降碳理念融入立法体系中,指导并形成可以直接适用于解决降碳问题的制度框架,而制度协同的实现又必须有赖于多元主体的多方治理,即在理念协同的指引下,通过主体协同将制度协同予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沈小平 《中华魂》2014,(23):27-27
现在,一些干部在对待自己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左顾右盼、横攀竖比。特别是少数年轻干部热衷于搞“自我设计”,把岗位调动当成升官的跳板,把基层工作锻炼视为“镀金”,把每一个职务的任职时间都算计好,沉湎于“晋升路线图”,醉心于计算“升职时间”,干满3年科级就要提拔为处级,干满5年处级就要提拔为厅级,如果没有如愿以偿,就怨天尤人,抱怨组织,产生失落感。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双碳”目标战略的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调整升级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也要随之调整和升级,以满足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法治需求。受制于时代背景和立法目的的局限,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法制体系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将“降碳”问题纳入其中,与“减污”问题作整体考虑和协同安排。应以《宪法》规定的“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美丽中国”等法治思想为指引,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融入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目的性条款,从整体性治理、协同治理、增强主体责任原则出发,夯实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防控的制度基础,重构以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总量协同双控、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中央环保督察、协同管理体制等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探索制定《碳中和促进法》,并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进行修改,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理念融入其中,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为实现协同增效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是"两个"加强:一要加强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特别是特色理论的学习,统一思想;二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努力营造出一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想舆论环境。着重点是一个"开发",即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着重点放在大力培养、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上来,以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落脚点是"三个"目的:一是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二是培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职工队伍,三是培育个性鲜明的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对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减负工作,做好减负工作,按照教育部减负文件的要求,把减负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样,教学质量将会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将会更健康的发展,现通过实例,谈谈这方面的粗浅做法。 一、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推进素质教育。 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了,给教师提高自身素  相似文献   

14.
“减轻学生负担” ,国家三令五申 ;“素质教育” ,大家都说非搞不可。但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下来。其原因有三 :一是考分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是分数在教育评价中的权重过大 ,三是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理论上,他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遇到分歧时,主张不争论,抓紧时间干;把改革形容为试着过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用“黄猫、黑猫”的比喻来说明,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改善人民生活,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衡量一切是非、好坏的标准。邓小平哲学思想“实”在处处从实际出发,“用”在时时为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6.
新政新知     
《社区》2012,(19):6-7
教育部:“撤点并校”须征家分∈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近日介绍说,目前,农村中小学数量依然存在下降趋势,要重点遏制盲目撤点并校现象。要把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如果撤并学校的数量比较多,要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程序,坚决不允许撤并学校。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已经关涉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中国农民负担的现状是,合理负担呈下降趋势,而不合理负担越来越重,而且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负担轻、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地方负担反而较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二是地方政府机构人员臃肿;三是农村教育费用负担过重;四是巧立名目乱收费。要解决此问题,需要调动费税改革、基层政权民主化建设和农村问题的法律化、司法监督的程序化的三大杠杆。此外,还需要牢固树立“三农”的基础地位的意识,精简政府机构,做到减负与发展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河南省基于缓解地方财政短缺的压力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主要围绕着“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进行了三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前二轮改革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脱分摊改革成本的责任,结果都变成了虎头蛇尾的“假改革”。在第三轮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强化了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最终形成了有效整合、协调一致的合作型博弈机制,可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的“真刀真枪改革”。下一步,我国将重点进行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为防止出现低效率的重复博弈,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这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省一级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9.
汉代工官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有效地管理着官营铜器作坊的生产,每一工官的设置,都直接领导着一个甚至数个铜器作坊。除了铜官所属作坊生产的少量铜器外,工官所属作坊是汉代铜器冶铸的主要基地。并且,汉代工官作坊以中央工官最为集中,作坊内部的官吏设置情况也比较复杂。虽然汉代中央官营铜器生产机构一般不直接称作“工官”而自有其特殊的名称,但是,它们的职掌、机构性质同工官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西汉初年,工官机构基本沿袭秦制,以少府属官的“考工室”、“尚方”、“上林”、“东园匠”为主。①汉武帝元鼎二年,置水衡都尉,上林转属水衡,太初元年,改考工室为考工。②王莽曾改少府为共工,改水衡为予虞。东汉光武帝时,省水衡都尉,“并其职于少府”,而将“考工转属太仆”。③少府所属工官只有尚方令和上林。这时的上林苑,虽然本注  相似文献   

20.
从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3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系统优化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