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纲领、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为检验标准,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为检验标准,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的战略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执导原则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的战略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执导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执政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时代和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是一种全面推进党的体制、制度以至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政体制是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和表现,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规范党与国家政权和党的执政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由于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变化,党的执政目的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求党具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各种素质和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求党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意识;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合理科学的制度、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新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对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言,民主执政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实现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大趋势和新取向。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指出了我们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根本途径。由于我们党既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又是执政党,因此贯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始终一个鲜明的思想,就是要把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本文拟就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我们要改革和…  相似文献   

11.
党的群众工作机制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就绝不能削弱。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继承与发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积累的群众工作机制宝贵经验下,勇于突破,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对于如何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进行了诸多论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先进性的主要内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衡量和检验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理论,并表现出鲜明的理论特征:为民性、科学性、务实性等。当前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重点解决党的执政体制问题,党的执政体制是落实"三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必须针对党的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坚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性弊端;要坚持党政职能分开,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建立相对独立、有效制约的执政体制;要从国家政治体制层面解决党委与人大这一根本性的政治关系问题,有效发挥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要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一个共同的环节是必须加强程序化建设,逐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增强执政意识,明确执政理念,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推行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坚持依法执政,转变执政方式等几个方面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建工作中一个带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必须充分运用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和50多年来的执政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进行探索和实践。从其路径来思考,就是要不断提高执政主体的执政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改革执政体制,借鉴执政经验。一、提升执政素质,奠定执政基础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重点,增强全体党员的素质是基础。抓好重点和基础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学习。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执政为民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又有体制原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要创新党的执政理念;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党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四是要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是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机制,激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保证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建立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一定要在自身建设上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实现制度体系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才能成功实现党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领导。为此,必须坚定而稳妥地推进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党的监督制度科学化建设,健全党的决策制度,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