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发源于网络世界的“人肉搜索”,是网络技术应用下的新型传播现象,其作为网民的道德讨伐利器,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匡扶正义的积极作用.然而,“人肉搜索”也是利弊双生的,需要看到它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如“舆论霸权”下的迷失、“人肉搜索”下的自由失控、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紊乱、道德人格扭曲等.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青年网络群体,无疑是“人肉搜索”背后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人肉搜索”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理性反思,提出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搜索是人们网络生活的日常行为方式之一,人肉搜索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许多研究者从法律、道德以及传播的角度对人肉搜索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人肉搜索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社会关系的演进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不管是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还是发展论意义来看,人肉搜索都表达了信息时代人类本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状态下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然而,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由网络引发的社会弊病日渐凸显, 其中网络人肉搜索俨然是网络入侵现实生活的代表性产物。网络人肉搜索现象是伴随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 而出现的代表性网络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网络搜索工具,网络人肉搜索有着显见的优缺点: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同 时,衍生出肆意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去传统化”、道德发展“内卷化”等道德失范问题。为了避免恶意网络人肉搜 索带来的诸多社会越轨行为,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贯彻道德自律准则、优化技术工具等维度来对网络世界进行正确 的规训,从而涤净网络公共空间,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的网络舆论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到2010年的"日记门事件",人肉搜索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其间,人肉搜索历经不同角色的转变,从简单的网络话语平台演变成揭发真相、道德讨伐的利器.对于人肉搜索正负效应的争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本文主要从其正效应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搜索事件的整个过程,试图理清人肉搜索的网络舆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即人肉搜索引擎,是指网民用提问、跟帖的方式来获取搜索结果的网络搜索方式.随着更多的网民就某一"发问"参与跟帖并展开"人肉搜索",原本为了获取答案的搜索行为却演变成了一桩话语事件.诉诸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道德话语是建构"人肉搜索"事件的主要话语类型,它不仅描述、反映了某个事件,更在搜索过程中推动着现实世界事件的发展,这就是道德话语的生产性力量."人肉搜索"中道德话语生产性力量的发挥并非纯粹的、天然的,而是需要其他条件的,即中国的"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以及网络媒体提供的匿名性的传播空间.在"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中,道德话语找到了唤起认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在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搜索者身份的缺失以及网络群氓的盲从心理使得中国式"人肉搜索"产生并兴盛起来.然而,"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话语中,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这也许是中国式"人肉搜索"难以解决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隐私权保护,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人肉搜索"引发的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肉搜索"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人肉搜索"下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包含公众人物和公共利益两方面;界定了"人肉搜索"各行为主体的侵权责任,"人肉搜索令"发布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信息搜集者和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提出了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发展,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已经由网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该网络活动之所以参与度日益走高,社会影响日益强化,除了相对于传统网络搜索引擎的优势之外,还与其自身特性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对人肉搜索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人肉搜索的发展规律,兴利除弊,引导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兴起首先是由于Web2.0技术的发展为网民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实现了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发展;其次是由沉默的螺旋所形成的舆论氛围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参加.人肉搜索的特点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庶民"狂欢",在道德面纱的遮掩下广大网民通过人肉搜索不仅满足了多种心理诉求,同时也找到了一种群体宣泄的路径.由于人肉搜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事实表明“人肉搜索”进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后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其形成有社会环境、大众心理等各种原因。现实因素和网络生活相互交融使得“人肉搜索”不只是表现为一种网络工具,其中的是非之争、道德建构才是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网络舆论的“人肉搜索”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民发动"人肉搜索"的目的不只为了获取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而是要通过对搜索对象真实信息的揭露,来表达意见、态度和情绪.因此,"人肉搜索"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舆论表达,是网络舆论的一种形式.对于"人肉搜索"的规制,必须处理好个人隐私与言论自由、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必须考虑社会核心价值的维护和道德评判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肉搜索的话题一直是网络中的热门话题,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搜索方式备受网友的推崇,它在利用社会力量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隐私权问题,存在着法律风险。“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发生或多或少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对完善法律法规具有推动作用。人肉搜索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法律与道德、隐私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实践中,可以通过专门的立法保护,加强网络监管和网民自律,推行有限实名制等方法予以协调,以求使这种搜索方式尽可能地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肉搜索"成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但因其引擎便催生了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故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让"人肉搜索"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是学者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行为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来探求在法治的视野下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控制,从而达到抑制其负功能而彰显其正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因此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其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需以伦理基础为支撑,不具有伦理可谴责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人肉搜索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侵犯公民隐私、导致网络暴力的负价值.从目的价值的角度,大多数人肉搜索的动机具有伦理基础;从功利价值的角度,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无论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肉搜索的工具价值角度、目的价值角度,人肉搜索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视角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评价及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脆弱性愈加凸显,首要问题就在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全新评价当前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立法并最终推动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是应对形势发展的上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反腐倡廉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众利用互联网行使监督权、揭露腐败已成燎原之势。研究后认为,网络反腐可以归纳为评论与建议、举报、曝光、“人肉搜索”这四种方式,而“人肉搜索”反腐还需规范;网络反腐防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权力机关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的伦理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因其强大的渗透功能及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学术界的热议。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国互联网上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的利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肯定"人肉搜索"的亚合理性,认为"人肉搜索"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民众伦理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平等意识的追崇,体现了道德他律的新形式。同时,对"人肉搜索"的局限性与弊端进行了揭示,认为"人肉搜索"在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容易突破道德底线、导致动机与效果相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人肉搜索"的基本原则:客观原则、无伤原则、适度原则、对等原则,并认为解决"人肉搜索"这一暴力难题应始于道德,依据于法律,终于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