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曾有过对“乌托邦”的不懈追求 ,有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本文通过对“乌托邦”的不懈追求和反思 ,到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与正确实践所大体经历的四个阶段介说 ,意在说明社会主义尽管有概念上和理解上的差异 ,但追求平等和效率是东西方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两大基本价值。意在希望跨世纪的中国的知识分子“警拼生命拯邦国 ,莫逐流波堕俗尘”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和热爱社会主义 ,坚定于实现四化大业、实现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2.
公共知识分子的入世情怀在现代背景下体现的愈来愈充分,这在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与职能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何为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要回答该问题首先需要对公共知识分子本身给予理性的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祛魅是前提,而将公共知识分子从诸多极具迷惑性的伪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中正确筛选出来,则是另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分子的“后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信仰破灭,精英文化终结之后的后现代,把知识分子推向了大众文化。在面对人之死、主体之死的边缘化中,多向度、全方位地批判总结历史的馈赠,找到人类先天文化意义及行为准则,弥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人为鸿沟,则是知识分子的后现代使命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知识分子和人才问题的论述 ,对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创新精神 ,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并对如何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知识分子/无知大众"的对峙,不过是"哲学王/平民、救世主/被救者"对立的现代翻版,它继承了"知识精英为了拯救世界而统治世界"的专制神话,既违背知识史和政治史的实情,也违逆"公众民意高于精英真理"宪政原则,拙文倡议"人人都是公共知识分子"有助于推进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马良 《南方论刊》2013,(4):102-103
词的概念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归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不断提高,概念义的内容则会发生变化。词义内容虽然与社会生活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意义内容则延续了下来,并不会因为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摒弃,所以,有时词的概念义发展与词义本身是有矛盾性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大量语料考察"风流"一词的用法及它词义的演变过程,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我们试图去寻找它发生演变的原因: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使得"风流"一词由褒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也说明了语言是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肖滨 《学术研究》2003,(5):61-66
本文从政治语词 /概念入手 ,讨论知识分子如何提高他们所供给的政治符号产品的质量 :一方面以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制造“封建主义”的语词 /概念混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说明分析、澄清政治语词 /概念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则基于现代西方知识分子对某些政治语词 /概念具有示范意义的清理工作 ,归纳出知识分子如何避免政治语词 /概念混乱的一些基本训条和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围绕知识分子的源起及其不断自我解困这一关键主题,萨特试图通过“具体的普遍性”的辩证法来保证价值概念的真理性,以这些被共同认可的普遍性价值来维护知识分子为弱势群体而进行实际行动的合法性。而拉吕埃勒则强调重视普遍的抽象价值的实在内容,以人性实在的内在合理性来保证知识分子捍卫受害者的正当性,主张知识分子应该依据“受害者亲身”进行内在实践。事实上,两种不同的路径本质上都试图用有关人的哲学来为知识分子进行有效的辩护,但前者遭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后者陷入主观主义和神秘主义之中。站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两种不同路径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揭示萨特和拉吕埃勒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他们重视个人生存和批判抽象普遍性等内容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在当代更加积极地发挥知识分子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分子理论作为布迪厄统治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思想体系注入了一种实践活力。本文把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置于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学语境之中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布迪厄对于知识分子关系主义的定义、知识分子场域的祛魅性质与内部结构关系,并在最后尝试性提出了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以及跨语境的可能效用。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始终对知识分子的"宗教气"和教士人格予以高度重视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认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绪并不比民众更少,尤其是在独断地相信自己或自己所在的群体掌握了超绝的客观真理、缺少对宗教的或准宗教的意识形态的警惕等方面,值得总结的教训很多.周作人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宗教气"的批判,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周作人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思考和把握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知识分子"的语词发源及语义演变的考察,可知各时代有不尽相同的"知识分子"概念规范。中国"知识分子"概念有其自身的渊源和特征,古代的"士"往往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来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在社会变革中更强调自身的自由独立。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汉语文化语境中,"奢侈"是一个感情色彩鲜明的贬义词.但近年来,"奢侈"一词在交际或传播场合出现了一些褒义用法,其"变性"是自身词义扩展的结果.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消费心理作用下,"奢侈"的贬义色彩不会消失,而是会成为一个集褒贬两种感情色彩于一身的"两性词".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他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葛兰西通过区分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的差异,明确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及其职能。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思想在学术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既推动了当时无产阶级文化宣传、团结了市民阶层,同时也有利于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其思想不仅对霍克海默、萨义德等西方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赋予知识分子伟大的历史使命、加强我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宇  高小兰 《兰州学刊》2008,(2):115-117,114
知识分子在清末政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是在其相对与政治权力地位不断边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皇权国家趋于解体和从“士”到“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中心位置不断边缘化,从而使清末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进而参与“革命”表达这一集团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王玉春  涂鸿 《天府新论》2009,(2):117-120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包含着两层不同的含义,即边缘化危机与边缘化意识,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两种不同语境的思考,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殊途同归.对边缘化的探讨意味着知识分子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自己社会、历史位置的重新确定.而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源头的五四,无疑为当代知识分子自身合法性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精神资源与价值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沈志华 《社会科学》2006,7(8):80-102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同时,1956年初中共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对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以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但是,对于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这个根本问题,党内仍然存在不同认识,特别是在调查和调整中没有提出并解决知识分子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消除以往政治运动造成的不良后果,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其结果,既给这次政策调整,也在知识分子心中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18.
布伦蒂埃是以左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死敌。后人对知识分子的竭力推崇掩盖了布伦蒂埃的重要价值。他对知识分子介入资格的质疑、对科学局限性和危险性的预判,让人叹服;他迥异于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引人深思。知识分子如何在后现代状况下安身立命?关注和研究布伦蒂埃会大大有助于人们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士气”,既包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气,修身正行、严于律己的风范,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精神,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学风,奉职循理、守官尽职的态度,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的气节等精华,也包括帮闲意识、自鸣清高、文人相轻、泥古不化、自由散漫、容易消极等糟粕。当代知识分子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在吸取古代“士气”的精华、扬弃其糟粕的基础上,重塑知识分子的节操。  相似文献   

20.
杨蓉蓉 《兰州学刊》2005,(5):275-277
本文旨在对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进行反思,同时通过清理"人文精神"大讨论中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与立场,对中国社会转型等背景下的90年代文化特征、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责担当及文化重建等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