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而提出并实行的。三大政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联俄”是发端,“联共”是关键,“扶助工农”是其必然。作为“联共”政策的主体,是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而作为客体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政策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联共”《求是由中国共产党主动倡导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基于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本阶级力量的现状,希望和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实行合作。在共产…  相似文献   

2.
韩庆龙 《天府新论》2007,9(Z1):21-2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先驱。他的社会思想可以称之为民生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具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空想性,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分析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3.
文霞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37-141
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的首任国民党党代表,被称为黄埔军校的"慈母"、"党军师褓",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他担任党代表期间,他奠定了黄埔军校初期的政治方向,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组织了军校初期的政治训练及第一次东征期间的政治工作.他在政治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也表明了他无法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6.
基于种种原因,对孙中山《民权初步》的研究,多年来一直为人疏忽。要打破这种现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一是Backtotext(回到文本)!二是BacktoSun(回到孙中山)!依据第一个原则,考察了中国民众的“一片散沙”与异族专制、民权与民族前途、民权与参政权、民权知识普及与先知先觉者、会议与集会、会议召开的“同”与“异”、计票时的“大多数与较多数”、暂时会与永久会等八个问题。依据第二个原则,孙中山在民权问题上有如下倾向:因富强之梦而钟情民权;普及民权知识,知先行后;落实民权,过于简单化、天真;以赶超的发展模式,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民权与专制,此消彼长;社会阶级继续对抗,革命与民权难以两全。  相似文献   

7.
民族整合是构建国族的重要前提.不同国家及政党在民族整合问题上所禀承的政治理念、达成目标和选择路径的不同,其整合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孙中山民族整合思想随着其革命实践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顺应了历史潮流,经历了从单一的汉民族内部的整合到对"汉满蒙回藏"五族的整合,最后由"亚族共和"整合为中华民族的道路.尽管孙中山的民族整合思想有着其局限,但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作为政治家和革命领袖,在屡经挫折之后,潜心反思,欲以新的思想理论武装同志,重振革命事业。他的这一思想历程与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思想历程,以及五四后的青年运动是同步平行发展而又互相吸引、互相激励的。这预示着必将展开中国革命的新一幕。  相似文献   

9.
苟格林 《兰州学刊》2007,1(8):138-140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家人与澳门关系极为密切.尤为重要的是,澳门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氛围,对孙中山振兴中华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黄埔军校时期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他们 在平定商团,消灭杨、刘滇桂军,两次东征的战斗中,曾密切合作使黄埔军校从五百人发 展到威震广东的第一军,成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始终有着矛盾和斗 争,这种矛盾和斗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加剧,最后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1.
从这本书到那本书,从这一子到那一子,这是中国哲学相关著作的共同点。从这个人到那个人,这是西方哲学相关著作的共同点。在文化的源头,中华先贤论证问题不是以书论之,更不是以人论之,而是以天文论人文,具体是以太阳论证问题,以月亮论证问题,以北斗论证问题,根本问题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答,靠的是近取诸人,远取诸物,首先是太阳的启发。这两种途径的结合,创建了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所以,研究中华文化,研究中国哲学,一不应该局限于书,二不应该局限于人,应该关注的是无限星空,首先是太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思想对重庆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快了重庆革命青年的成长进程。在孙中山的指导下,重庆的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开展。辛亥革命在重庆的实践表明,孙中山对重庆革命党人的影响深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就刘学询与孙文关系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间直树  肖平 《学术研究》2004,1(11):95-102
在孙文的革命生涯中 ,如果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 ,有几件事是难以获得正确理解的。其中 ,190 0年夏发生于新加坡的暗杀康有为未遂事件可以说最为典型。这就是作为孙文一生的支持者日本浪人志士宫崎寅藏等从清国政商处接受 3万元巨款 ,并因暗杀康有为未遂而被逮捕的事件。刘学询从前一年开始曾以领会西太后之意的形式一直在推进暗杀康梁的活动 ,而在其重要的场面之中 ,总会留下孙文的影子。就此历史疑案曾有众多的研究。在日本如有藤井升三、上村希美雄 ,在中国内地如有李吉奎、桑兵等出色的研究。而徐兴庆和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等一系列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是促成笔者执笔本篇报告的直接契机。本文是想在前人所做的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日档案史料为依据,探讨了从兴中会起义到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与刘学询之间的关系演变。揭示了刘学询在东京执行“联倭杀康”计划期间,于“夜深人静”之际与孙中山“闭户密谈”。孙中山试图通过刘学询筹集革命经费,而刘学询则心怀鬼胎,另有图谋。孙中山对刘学询抱太多幻想,又太重乡情,因而对刘氏效忠清廷、唯利是图的本质缺乏足够认识,故屡遭挫折。  相似文献   

15.
周立英 《学术探索》2011,(1):115-120
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固然原因很多,其中讲武堂从创办之始便拥有大批留日教官是一个重要因素。留日教官主要参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模式,针对云南实际情况,从师资力量、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对云南陆军讲武堂进行了重大调整,使之焕然一新,对该校此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子的全胜思想从战争角度为人类竞争设计出一种超越两难境地的理想境界.全胜,对己方来说,代价最小;对敌方来说,反抗最小,遭受的损失也最小.不是以消灭敌人为目标,而是迫使敌人屈从于我方意志而求得胜利,实质上是提倡全赢,不仅赢得战争,而且赢得和平;不仅赢得军事,而且赢得政治,赢得人心,最终求得"兵不顿而利可全",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从根本上讲,这一目标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战略层面,而成为社会竞争战略的普遍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用语统计共129个,其中自己独创的有67个。这67个词有10个流传下来,其中有4个仍然是军事用语。这129个词在词性上表现出比较普遍的兼类现象,在词义上合成词表现出指物的单一性特点,在词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了与《孙子兵法》成书时代——先秦时期单音词占优势相反的特点即双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基本都是合成词的特点。书中的军事用语明显地表现出春秋时期词汇发展双音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的裂变--以孙中山与苏俄关系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角逐的结果,也是选择在华国际的势力,尤其是在与苏俄的物质援助及意识形态输入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孙中山对政治的纯技术化对待的产物。这一转向,预示着近代中国由传统的道德政治向现代的技术政治的转型,它将中国带入欧美霸权与苏俄霸权两极对抗的世界权力结构之中。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在为中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苏俄国际战略的牺牲品,民族主义与利害关系的亲缘由此得以充分体现,它所遗留的政治后果还有待进一步清理。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R&D分类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对本国R&D投入,以期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将R&D按研究性质分类,旨在研究分类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此展望我国今后促使R&D总投入效益最大化的可行方案.运用回归分析法对R&D分类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计量的结论为前提,提出三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