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5.
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生育正、负外部性的分析,指出政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重点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育观是人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在生育后代问题上的观念。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生育观的主要印记是“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即使在人口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还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印记的影子。究其原因,与孝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8.
9.
生育文化:传统及其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研究》1998,(6)
背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有了令人欣慰的变化,近年来持续低于更替水平,目前已降至1.8的超低水平。这种变化是令人惊奇的,也是让人诧异的。惊奇和诧异的是同一个问题,为何变化会如此显著?一般来说,影响生育率的外生变量大致可分二类。一类是社会文化因素,另一类是计划生育因素。当生育率下降越来越逼近某个极限时,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促使生育率急速下降的宏观政策效应趋向了式微,而“看不见的手”──社会文化因素则从历史的深处浮现而出,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发挥主导性作用。换一问题来追问:就是生育… 相似文献
10.
人口增长速度与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口构成)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生育政策、文化水平、居住地区、职业分布和政治经济条件等。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生育文化的惯性与人口控制的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控制的难点在农村,表现为较普遍的二胎生育和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现象的大量存在。大多数超生行为都是在家庭决策基础上有意识发生的。影响家庭进行计划外生育决策的,既有社会和经济因素,又有文化和心理因素。本文试就文化因素展开分析,研究不同生育模式下的生育文化及其社会经济基础,探讨变传统生育文化为现代生育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时期生育水平的下降,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时期总和生育率的估计受到进度效应的影响,人们从这一指标中难以对我国近期生育水平的变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本文利用多来源可靠数据,对我国近期的总和生育率以及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进行了估计,发现去除进度效应影响后,生育水平的时期估计值有了大幅度上升,20072012年的生育水平大约在1.7至1.8之间。研究进一步重构了19642012年的生育水平大约在1.7至1.8之间。研究进一步重构了19641985年出生队列的部分年龄别生育率,发现年轻队列的峰值年龄别生育率较低,但在较高年龄时会出现年龄别生育率相较之前队列升高的现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生育政策对于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以及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时期生育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的生活质量与计划生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问题提出的背景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人们对人口、妇女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日益深化,整个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开始更关心“生活质量”问题,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已远远超越了人口控制的范畴。对妇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关注,特别是对妇女和儿童健康的关注,已开始影响到各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计划生育项目的具体实施。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阿姆斯特丹宣言》曾明确指出:“有效的做法是: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必须反映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同样地,人口战略也必须反映其对发展问题的关注”。该宣言还特别指出:“妇女处于…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计划生育与生育健康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计划生育与生育健康关系的讨论乔晓春,高凌1994年9月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引用了生育健康这一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世界各国和有关机构都在调整方向,向《行动纲领》所提出的目标靠拢。中国政府对此也应...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完善生育政策迈出的重要一步,开启了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新时代。这项改革措施并非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而是党中央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兑现1980年"公开信"中所做的政治承诺。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特殊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6.
生育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生育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是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因素。解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的生育观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影响,旧的生育观念严重地障碍着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因此,转变生育观念,是当前我们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就生育观念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两种思想:第一是旧的传统观念“无男便是绝后,断了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背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历史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各种观念形态或物质形态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封建关系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以伦理、政治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系统。任何类型的文化总是生成于一定类型的文化土壤。中国大陆性地理环境,“以农立国”的小农经济,以及社会组织上的家族血缘宗法制度就是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即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与情境。生育文化是传统文化在生育活动中的抽象、反映和物化形态。因此,生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依附于整个文化系统的发展与演进。它的生成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它的变迁也无不打上传统文化系统演进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略谈我国传统文化对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预期目标相比却并不尽如人意。正如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被称为人口学之谜一样,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状况也往往为人们所始料不及。这一切都显示出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转变的独特性。 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由高向低的转变,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一特点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问题,人们已经作了许多分析。我们还要看到,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转变是在具有独特风格、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特点也不能忽视。本文打算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