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家庭亲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农村人口进域务工潮流的兴起,在中国农村出现了数量非常庞大的特殊家庭:留守妇女家庭。所谓留守妇女,是指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被称为“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2.
程文侠  李慧 《社会》2019,39(3):210-240
中国共产党是倡导性别平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其一度激进的妇女政策在1940年代却发生了温和化转向。抗日战争开始后,革命根据地内阶级矛盾的缓和与劳动力的相对充裕使激进的妇女政策成本上升、收益下降。抗战中期,国民党的“限共”政策给中共战争资源汲取带来了压力,引发了党群关系的变化。为缓和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非阶级斗争形势下实施了群众路线,通过组织群众劳动生产以扩大总产出。在组织群众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性别差异和性别分工被强调,激进妇女政策的路径依赖被打破而随之温和化。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的温和化重新平衡了革命的中心性目标与原则性目标,重新平衡了男性群众的利益偏好与女性群众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3.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她们还以优美、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鲜明地表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歌颂了美国劳动妇女战胜困难的惊人力量,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美国开发建设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们的创作发展并丰富了年轻的美国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4.
主流经济学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在其理论范式内无法建立一个赋予女性平等经济地位的理论,它的经济人的前提假设把客观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简单化,使妇女、儿童被排除出经济人的范畴;主流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确立了一种男性话语霸权,女性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在资料统计中常常被忽略.女性主义经济学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重构,为女性在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呐喊并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法.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性劳动即妇女的无酬劳动、妇女的生产性劳动即有酬劳动及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经济问题,它的目的是引导经济学成为客观的、平等的、民主的经济学.对于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遭遇到许多新问题的中国女性,女性主义经济学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妇女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及有关妇女方面的最新理论,探讨妇女的社会经济作用。传统上对妇女经济贡献的估计往往采用妇女在正规部门的劳动参与率以及产业分布指标,从而将妇女在非正规部门的就业及家庭生产、家务劳动等排除在外,低估了妇女的实际经济贡献。作者认为,对妇女经济贡献的重新估计可以采用国际上新的经济活动人口定义,评估妇女的实际经济参与率;可以从时间花费,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回报──工资和收入对家庭和国民经济的贡献方面来估计,这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今后行动纲领之一。  相似文献   

6.
女装与女性地位紧密相连。可以说,女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妇女为提高自身地位而不断抗争的解放史。旧时代,女性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服饰。中国封建社会的命妇服饰(丈夫为官,夫人即为“命妇”)是依“夫”而定的,丈夫的爵位是命妇装束的依据。明洪武元年定朝服,自一品至五品,命妇服饰依朝服而定。武则天虽贵为女皇,却也未穿过衮衣,因为衮衣为男性皇帝专用。如果说命妇服饰是上层社会女性“为悦夫而  相似文献   

7.
1949年后在妇女就业知识上存在着三种主流话语。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革命话语”来叙述,实现了对妇女参加公共领域劳动的动员;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妇女就业知识是以“素质话语”被叙述的,其在力图将妇女推回家庭领域的过程中压低了女性劳动力的价格;三是市场化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男性强势话语”被表述,显示了市场经济与父权制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有关妇女就业知识的女性主体性也在形成,它显示出女性自主意识及其对人权话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俄罗斯,妇女可称谓是“大半个天”。然而,她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如何呢?“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很自豪了”在俄罗斯,人们常说,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感到很自豪了。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在圣·彼得堡某婚姻介绍所前来登记的人中,男女比例一般为3比7。除了数量上存在如此大的悬殊外,在条件方面亦如此:女性往往在相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等方面都不错,而寥寥可数的男子却挑不出几个与女方条件相当的。前苏联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是历虫造成的。苏联由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牺牲了2000多万人。战争造成了男女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影响了战后好几代人…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新  龙彦 《浙江学刊》2002,(4):211-216
本文从国家性质对于劳动性别分工的意义、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家庭劳动分工与社会劳动分工的互动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性别分工变化的多种形态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国近20年来的妇女劳动或劳动性别分工研究进行了反思性的考察。在强调用劳动的性别分工代替原有的单纯对妇女劳动的研究,以及发展本土化的劳动性别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找出一种适合自身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妇女寻求婚外恋和通奸是她们对爱情和性爱自由的渴求,与当时罗马社会经济大背景密不可分。 东西方文明确实有不少差别。 在古罗马共和早期,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一切要听从家长的包办,罗马父亲们很早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结婚非常普遍。没有自己的选择权,造成了婚姻的不幸,而且,丈夫因为种种原因,还频频和她们离婚。在共和晚期以后,婚内不幸的妇女大胆追求爱情,婚外情、通奸等现象日益普遍。她们也可以选择离婚,离婚率日渐提高,曾出现“五个春秋嫁了八个丈夫”的女子。虽然罗马统治者曾严厉整饬离婚、通奸等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前民主德国妇女的贫困〔德〕《明镜》周刊编辑部很久以前,前民主德国的许多妇女随他们的古巴丈夫(大多是技工和大学生)移居古巴,从那时起,她们绝大部分居住的异常简陋的条件下,生活极其窘困。例如卡洛拉·毛斯一年前从前民主德国的一个小城市错误地来到古巴。那时,...  相似文献   

12.
历史悲歌几时休─—当代农村小说女性婚姻悲剧论李运抟中国古代妇女尤其底层劳动妇女的婚姻,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和封建思想体系的摧残中,多有悲剧发生且经久不息。早在《诗经》所展示的奴隶社会中,劳动妇女的婚姻就时有痛苦的呻吟与愤感的倾诉。为后来《琵琶行》、《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柴玉英一、妇女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和男性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广大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获得了彻底解放,妇女受教育的根本条件已基本具备,妇女的文...  相似文献   

14.
二次大战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已婚妇女的就业类型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有不少已婚妇女感到有生活压力,但有工作者较之全日制家庭主妇并未感到压力更强;家庭收入和丈夫的受教育程度对已婚妇女烦恼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而丈夫对妻子情感支持的缺乏本身就构成了妻子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以来,随着加拿大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大批妇女进入过去被男人垄断的专业职业领域,促使这些职业中的男女构成发生变化.但是,妇女职业的多样化基本上没有改变男性控制专业职业的局面;而且,无论是在男性占多数还是女性占多数的专业职业中,无论在这些职业内部,还是职业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差别。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妇女的“双压力”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胜 《社科纵横》2012,(10):53-54
农村留守妇女是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丈夫进城后,留守妇女在家中承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压力"。解决"双压力"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与受虐妇女 家庭暴力是普遍存在的全球问题,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都有分布.而家庭暴力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丈夫对妇女实施暴力行为.家庭暴力分为以下五种形式:身体殴打、性暴力、破坏东西或宠物虐待、精神上的虐待及情绪虐待,使受虐妇女同时遭受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批判地评述在英国就妇女职业问题所进行的最新理论研究.对妇女劳动的分析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一方面是旨在制定有利于妇女进入劳动市场的政策的研究,以及有关"劳动者"和"家庭妇女"的这一双重作用一致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受工业社会学影响的就业的研究,这种研究大大影响了后来对妇女职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2,(17):4-5
沙特 反对女人开车的国家 沙特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盛产石油,是天然的“驾车之国”。但因宗教和传统原因,沙特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不允许女性驾车的国家。这里的女人出行,必须依靠家里的男性成员,或者雇外国移民充当司机。  相似文献   

20.
佟新 《社会理论》2001,(1):48-55,16
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这是近20、30年来性别社会学和女权主义理论一直寻求答案的问题。分析的视角很多,有从文化的角度,也有从政治权力的角度,但更多的是分析是来自经济和劳动的角度,本文主要展示近30年来西方社会学对妇女劳动和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