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锺彦先生是中国当代吟诵学及其研究的先驱,为传统吟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整理其研究成果时,发现其吟诵传承线索不够明晰。经过搜寻,发现华锺彦先生的吟诵调来自河北高步瀛先生,高步瀛承自桐城派吴汝纶先生。即华锺彦先生的吟诵调应该来自安徽桐城派。  相似文献   

2.
《华锺彦诗词选》《华锺彦诗词选补编》共收华先生怀人诗词118题,204首,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之久。华先生的怀人诗词唱英雄气,著儿女情,叙师生谊,思东国友,论古今事,祭英辈魂……文字"因时而兴",笔端"感物而动",尤见真情,尤见世风,尤见功力。  相似文献   

3.
华锺彦《诗经》研究成果累累,可以分为概论、论文和专著等三类。这三类成果实际上形成了他《诗经》研究中不断演进的学术进程的三个阶段。在学术生涯中,华锺彦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见解,表现出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他的独立人格,二是他母校北京大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学基础著作,华锺彦先生的《戏曲丛谭》后出转精.贡献卓然。其首次提出“有唐一代,为中国戏曲变迁之重要关键”、“古今未色名同实异”等重要观点,并在“时剧”的探讨、歌舞与戏曲的关系、弹词与打连厢唱法、院本唱法遗迹“度曲八要”等方面均有独见。  相似文献   

5.
华锺彦先生是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新旧不同的时代变换中,他一以贯之的是对学术研究的倾情和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华先生的学术研究始终围绕着古典文学的教学活动而展开,他的学术著述活动也总是为教学工作服务,华先生持续一生的《诗经》学研究就很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对此加以回顾和确认,必将有助于我们长怀先辈业绩,汲取更多教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养深厚的学者与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华锺彦先生诗词“因时而兴”的创作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其感时伤身、忧国忧民的特色见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忧愤与“文革”期间的无奈;其立此存照、与时俱进的特点见于对亲历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品评;其匡时论世、随情率真的特点体现在政治上的坚定与文化上的胆识;其倾心记时、师法老杜的艺术手法为后学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7.
华锺彦先生的《花间集注》于1935年出版,是《花间集》最早的注本。《花间集注》与古典形态的版本不同,开创了解释词句、疏通意旨兼及鉴赏者的新体式,以教学或普及推广为目的,呈现出突出的现代学术性。《花间集注》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版本目录、文字音韵校勘、名物考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花间集注》出版之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花间集》的传播和接受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花间集注》本身已成为学术范本.其中重要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应为令人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于上古声调的研究 ,语言学界历来有多种见解。王力先生吸收了前人某些成果 ,历史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对此 ,从具体分析先生树立其观点之理论依据的非可靠性、建立其学说重要原则的非正确性以及支持先生观点的事实根据的非确切性和非充足典型方面看 ,王力先生上古声调说值得商榷 ,尚不可作为定论。  相似文献   

9.
张澜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他开放的办学理念、海纳百川的学术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思路,值得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思考。先生一生乐教施教,满怀爱国热忱,悉心培育英才;追求真理,为教育大义凛然、呕心沥血。这些闪耀在先生教育生涯中的伟大人格更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吴瞿安先生为近代著名学者,世共推为独步一时的曲学大师。瞿安先生亦精于词,但其词学研究因其曲学成就之特出而常被忽略。自近代词学研究的展开看,瞿安先生实为承前启后的一辈学者中颇值得瞩目的一位。因其特殊的禀赋和修养,瞿安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所达到的学术高度,有许多是后世所难以企及的,其诸多看法或结论,在今日仍有其不可磨灭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有很多人值得我们怀念,但每每想起老舍先生总有些别样的情怀,但却有些说不明白。从舒乙先生那里了解到老舍的那些兴趣与爱好后,突然有些明白。那便是一个"真"--这诸多爱好竟没有附庸风雅和炫耀的任何意思,倒是其间的故事总能让听闻者感到些快乐和思索。或许这便是老舍先生的不同之处吧。  相似文献   

12.
也论"经过"的词性——兼与曹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曹起先生《试论"经(经过)"的词性》一文,很有启发,但曹文认为"经过"只有动词用法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利用语料和语法化理论证明"经过"应该有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13.
本期还刊载了两位名家珠联璧合之作——马得先生作画,李克因先生撰文的《将计就计美人计》,拟用值得欣赏的字面荐读了。  相似文献   

14.
成书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广记》是李昉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里面有众多词语,值得我们很好研究。郭在贻先生称《太平广记》“为俗语词的渊薮,极有价值”,并曾就此书中一些词语进行了钩稽和考释。王瑛先生著  相似文献   

15.
陈炜湛先生近作《甲骨文异字同形例》一文云:“甲骨文∧既是出入之入,又是上下之下,二者同形,但与六作者则仍有别”。陈先生这种说法很有启发性,但是还有值得补充和商榷之处。我们认为,甲骨文∧不但是出入之入,上下之下,而且是六、今、宀的异字同形。下面试加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有许多学者论述了关于蒙古地区西藏佛教起源问题之重要性,其代表性研究著作有矢野仁一(《近代蒙古史》)、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占篇》,以下简称《东亚史》)和杜齐先生的著作。矢野先生的研究著作参考了当时能够借鉴的所有文献资料,增强了论据的可靠性,颇值得参照。这部著作在1925年问世,现在看来,似乎有必要追加更多的史料加以再论证。和田先生论述了明代的蒙古族,他主要用汉文文献资料旁征博引,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朱天杰先生的山水画,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阐释,颇具有“构成”意味的形式感,雅致而清丽的设色效果,朴厚而挺括的线条……种种特色,不…而足。而笔者认为,朱天杰先生山水画最有特色也是最值得品味之处,在于造境。唯有理解了其造境,才能领略其笔墨形式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孙良明先生提出的汉语没有单句复句之分的观点值得商榷,单复句之分是有认知理据的,表述功能的差异性是单复句最本质的区别,运用表述功能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复句的纠结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函     
本刊2010年第2期刊发了曹思源先生的《“国进民退”不是好现象》一文(第17页),多有读者来电表示赞同,认为该文观点鲜明,论据翔实,说明了我国经济改革已经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值得人们警惕。但也有读者对此持不同的看法,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向茂先生就致函本刊,同样对当前经济发展现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向茂先生的看法写在一张明信片上,未能详尽,大意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柳亚子先生的这两封书信墨迹,系我院张旭光先生提供。在这两封书信中,柳亚子先生的平易谦虚和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感人至深。同时,柳先生书法的高超艺术,亦确是艺术上的瑰宝,值得我们欣尝和借鉴。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