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化多样性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客观事实,因其内在的规律与逻辑,必然存在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共生性、互补性和矛盾性。在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不同行为体即多样性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恪守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兼容共生",从文化持有者的"主位"立场出发,弱化文化间的矛盾,强化文化间的共生与互补,从而实现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内长期稳定的多民族聚居杂居区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生现象是普遍的,通过对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发现:首先,地理环境因素是新疆多元语言文化共存共生的产生原因;其次,多民族多语言文化互动条件下的各民族认同情况表现出诸多特点;第三,多样性语言文化的互动对民族认同也产生不同影响。总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新疆多元语言文化互动下的民族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邱仁富  黄骏 《学术论坛》2007,30(9):61-6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黏附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样性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多样性体现在两方面: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为主体文化群体对待处理少数人的态度与政策问题.认识和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与构成特点对认识当今世界各国多民族、多文化国家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及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共生发展是指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优化的民族发展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平等互惠合作,根本目的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四种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标是促进民族主体和多民族共同体的同步优化,核心是共存和共赢。作者从形成民族共生发展的微观要素——民族共生责任人手,从共生系统的视角阐释民族共同体内的所有共生民族的四种共生责任,并探讨民族共生责任的运作模式和共生效应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生发展的现状,结合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探讨民族共生发展模式的有效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杨杰宏 《学术探索》2023,(8):114-119
中国多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是交融共生、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内部的不同民族之间在文体、题材、语言、思想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交融共生的关系。我国各民族人民通过文学架设起了民族团结的友谊桥梁,沟通了不同民族间的心灵,促进了边疆民族对中华民族及国家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多民族文学交融共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同步同构的,随着各民族文化间的学习互鉴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牢固树立中国多民族文学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关系重大,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与民族文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对民族文化有巨大的重塑作用。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网络传播,网络传播作为载体也需要民族文化丰富其传播内容。民族文化的重塑,既要与世界多样性的各种文化互为联系,同时又要精心地确立并保持自身文化最具特色最发达的成分。网络传播的“多元文化共生互渗”、“交互性与开放性”、“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等特性,为各种民族的、地区的、不见经传的、原生形态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间,为各类不同文化的携带者提供了书写个人见解的机会,从而极大地激发了落后地区前所未有的传播愿望和积极性,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文化共生与和谐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仁富 《兰州学刊》2008,(5):171-173
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共生与和谐是辩证统一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发展层次。文化共生是实现和谐文化的前提,和谐文化则是文化共生的保证和终极价值向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要充分把握多元文化共生,而多元文化共生并不等于多样性文化同等程度的、甚或是同步的发展。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的过程中要高扬主导性文化的规导作用,多样性文化要围绕、服务和服从主导性文化发展方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主导性文化在建构和谐文化中的主旋律、主渠道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存在样态,表现出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特性,这显然也是青海省民族宗教文化的特点。而正是这种宗教文化的共生性,成为多年来青海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基础。从对青海省宗教状况和社会样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宗教文化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可能和可以共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不同层次的动因,共生优化无疑揭示了民族关系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在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分配或者说共生损耗与共生能量的分配在民族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中都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能量来源于民族共生体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有效生产、交换与相关权益、利益的配置。在动态的视角中,民族共生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是共生民族共同适应、共同发展、共同优化的过程,也是特定时空中必然优化的过程。在互利性的刺激下,民族之间共同运动,为民族关系产生新的物质结构提供了保证,促进民族关系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化和一体化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1.
侗款是侗族社区的习惯法。任何形式的习惯法都是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衍生内容,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中,各自执行的习惯法,无论是立法的依据,施法的手段,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都各不相同。但任何形式的习惯法,其基本特征都会与该民族的其他文化事项息息相关,同时又对其他文化事项发挥重要的影响。可是.时下国内的学人在对侗款进行研究时,很少关注侗款的特点及实施成效,而是更多的关注侗款的渊源。作者在长达十三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侗族社区的侗款进行了调查与反思。本文认为侗款经过了上千年的延续与变迁,其内容与特点仍然以其不同的残留形式在今天的侗族社区发挥作用。仍然维持侗族社区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诗歌最精彩的笔触之一就是书写民族文化的被撕裂所引起的疼痛,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渴望与找寻是其中最具全球性体验的诗歌品质。少数民族诗人“文化身位”的确立关系到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必须戒除“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他民族文化身位”和“他民族眼光中的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三种单一的文化身位,树立文化的多重自我与复合身位观念,才能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紧张关系,才能保证少数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能力,才能让少数民族诗歌走出民族文化的樊篱,获得更大的全球性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是促进阴山文化认同、实现阴山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阴山地域各部门应该积极建设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展开多领域数字化合作和宣传,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实现生产性保护等,有效促进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实现阴山文化认同,全方位构建阴山文化生态圈,促进阴山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滇藏茶马古道维系了历史上滇藏川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促进了不同历史时期滇藏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文章以历史上茶马古道上各族文化交流基本情况的梳理为基础,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马古道文化交融的特点、方式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当下保护和利用茶马古道文化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古道沿线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对跨界民族定义、类型和性质、跨界民族的民族过程与发展趋势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今世界各国的跨界民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一种是文化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跨界民族的属性取决于该民族与国家结合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跨界民族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卜文虎 《学术探索》2014,(6):99-104
如何运用恰当的公共政策,增强能力建设,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Z村和K村是能力建设存在诸多差异的丽江市城区纳西族失地农民社区。从对Z村和K村发展的经验研究来看,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社会资本、文化建设等因素与能力建设紧密相关。所以政府可以运用生产性社会政策,采取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促进社会整合、加强文化建设等途径,扩大村民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参与性,提升可行能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史诗的瑰宝。以《达古达楞格莱标》文本为依托,从民族起源、原始思想文化、民俗意识等方面来发掘《达古达楞格莱标》的茶文化内涵,以弘扬诗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并促进德昂族传统文化——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跨境地区,历史积淀非常深厚,有着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人类文化资源。舞蹈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在这里的遗存极为丰富。无论是原始舞蹈形式的遗存、还是原始观念在舞蹈中的遗存,都充分地证明了民族舞蹈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生态文化性特征,是民族舞蹈文化构建中的核心要素。研究区域自然生态给予民族民间舞蹈之种种影响,是真实地把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在生成本质规律的关键,不但可以从中探究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动态特征,也可以找到与舞蹈相关的其他文化上的关联,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个不同民族居住格局的蒙古族社区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究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影响。研究证实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居住区域的空间组合决定了民族语言的传承环境,民族人口比例决定了民族语言传承的力量对比,而日常生活语言则直接决定着民族语言的传承状况。  相似文献   

20.
塔勒德镇是新疆伊犁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主要居民为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文章结合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民族意识、文化整合、民族平等观及异族交友、通婚等四个变量进行分析,认为伊犁乡镇民族关系呈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