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论文之书,尠有专籍”。“敷陈详覈,征证丰多,枝叶扶疏,原流粲然者”,黄季刚先生认为,“惟划氏《文心》一书耳”。自沈约起,历代学者不少人都相当推崇刘书,但一般多停留在简短的赞评上;专力治此书,是明清以后的事。然而,黄叔琳注,“纰缪弘多”;李详《黄注补正》“间或疏漏”。真正将《文心》的研究引向科学道路的,是黄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札记》是先生1914—1918年在北大教学期间撰写的,虽只有三十一篇,但正如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说明》所言,“而刘勰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虽取读书札记形式,但“胸中充积既多,触处逢源,无所窒碍”(段玉裁语),故能体大思精。初读时,往往叹其奥博,有应接不暇之感。因忆沈兼士先生《说文段注摘例序》中教人读《说文注》之法:“粗观之,似汗漫无归宿;读者倘能以其散见于全书中发凡启例之论,最而录之,参互以求,纲领亦自易得”。于是先  相似文献   

3.
邓之诚先生《东京梦华录注》广征博引,堪称力作.然《东京梦华录》中市民生活、饮食、伎艺注之较少,使今人仍难窥见中国城市辉煌之里程碑——东京之面貌也.笔者有感于此,遂在邓先生忽略或注之不详不确之部分,采用邓先生未用过之新材料,作《东京梦华录》札记.现将《札记》中四则择出,求教于宋史专家与中国城市文化研究者,以期拙文修订.卷之一《内诸司》“内香药库”  相似文献   

4.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不仅皆为"龙学"名著,且已成现代学术经典。个别研究者曾注意到二者有着渊源关系,但极少有人具体研究范注所受《札记》多方面的影响,更无人指出范注对《札记》的承袭几达《札记》的70%这一学术事实。实际上,范氏之注是在其《文心雕龙讲疏》基础上增订而成,沿袭了《讲疏》的体例,而《讲疏》之成书及体例直接缘于《札记》的启发;范注继承了《札记》注重义理的研究方法,并沿用了《札记》大部分的校注、引文和理论见解。可以说,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范文澜创作《文心雕龙注》的重要基础;没有黄氏《札记》,就没有后来的范注。两部如此密切相关的作品最终皆成为现代学术名著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学术薪火如何代代相传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中唐雎。本作“唐且”。据清人黄丕烈《重刻剡川战国策札记卷上》,《东周·昌他亡西周章·唐且》条,“雎”本应作“且”,今本作“雎”,均为宋鲍彪《战国策注》所改.黄丕烈又在同书《魏四·秦魏为与国章》中注明“且、雎字同”.据《说文·段注》,“且”,“古音俎(zu祖)”又据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与《老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大虑周的古代文论巨著。据刘勰自己说:“《文心》之作也,本乎道”(《文心雕龙·序志》。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所谓“道”,就是规律。然而我国儒、道、佛三大派,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想规律和创作规律的理解都在歧异,因此,探讨《文心》的思想渊源和归属、便成为“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理清刘勰美学思想的脉络,而且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念田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后记》中说:“先君以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等书课及门诸子,所为《札记》三十一篇,即成于是时。”据此,已故著名“龙学”家牟世金先生指出:“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龙学”已有了近八十年的历史。八十年“龙学”的发展,结出了颇为丰硕的果实。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大陆已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专著70余部(种),发表研究文章1600余篇;香港、台湾已出版专著50余部(种),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风骨》篇义析论金庆国1《文心雕龙·风骨》篇义的关键问题,自然是对“风骨”概念内涵的理解。“风骨”可以说是《文心雕龙》中歧说最多的概念之一了。陈耀南先生在《文心风骨群说辨疑》一文①中,曾搜罗六十四种说法分为十类,并加以按断,可见纷纭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郑玄注《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常常引用《诗经》。若《三礼》中引《诗》,郑玄也大多作了解释。但是郑玄《三礼注》中的诗说,却和他后来作《毛诗传笺》时的诗说颇多矛盾之处。这是什么原因呢?据唐孔颖达说,是因为郑玄“注《礼》在先,未得《毛诗传》”。孔颖达这样说的根据,就在于《郑志》中郑玄答炅模问曾说:“注《记》(案指《札记》)时,执就卢君(案指卢植),后得《毛传》,乃改之。”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自题小像》一诗中的“灵台”,所见到的解释中,无一不是作“心”解的。其主要依据是:《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晋朝郭象注“灵台者,心也。”又: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有“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据此大家都一  相似文献   

11.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文法观──学习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郑远汉0.1《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黄侃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刘著凡50篇,黄侃就其中31篇,依刘著篇目次第写成札记,或注或议。黄侃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有关的评议当中...  相似文献   

12.
陶明渊《五柳先生传》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其“好读书,不求甚解”,历来多有注,释,解,辨,谈等;近年,竟又见此类文题:《熟读课文求甚解》、《甚解当求,拔高不宜……》,愈发感到应为之所注。(文内着重号均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13.
一、舍瑟而作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何晏集解引孔安国传:“置瑟起对。”孔安国以“起”释“作”,惜未予申说,故后人理解不一。主要持两说: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起,这里指站起来。”刘盼遂、郭预衡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注:“起,这里指挺身跪起来。”新近出版的一些注本及文章多主后说。其理由是古人席地而坐,臀部被压脚跟上,挺身起跪,则表尊敬。  相似文献   

14.
0.1 《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黄侃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刘著凡50篇,黄侃就其中31篇,依刘著篇目次第写成札记,或注或议。黄侃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有关的评议当中,如果要分成文学和语言,我看主要在语言方面,谈得更多的是关乎文法、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传本,仅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流传下来,其中是没有“惠施”这一篇题的。但《北齐书·杜弼传》云:“(弼)注‘庄子·惠施篇’。”王应麟根据这句话,疑《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五十二篇旧本,原有“惠施”一篇。谭戒甫先生又进而推考:杜弼注的“庄子·惠施篇”,其实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惠子》一书,刘向校定群书时,按“篇名互见例”附入《庄子》五十二篇,其后晋人删注《庄子》,又将其  相似文献   

16.
《礼记·檀弓》:“公叔禺人迂负 杖入保者息”郑玄注质疑 《礼记·檀弓下》有云:“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按:为下文分析方便起见,暂不加标点符号。)汉郑玄于“息”后读断并作注:“见走辟齐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 后人读《礼》注《礼》多以郑氏此注为准。譬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七九年二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十老诗选》,从政治角度看,是珍贵的革命诗史;从思想角度看,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科书;从文艺角度看,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广大群众热烈地欢迎它,深情地欣赏它。读者感谢出版社编辑同志和读书注者周振甫先生。周先生作了一千多条注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一般读者,尤其是青年同志帮助很大。注文的大多数是比较正确而又简明的,有些地方相当深刻和富有启发性,使笔者深受教益。但是,编注中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错误。本着对十老的遗诗负责,对读者负责,本着“双百”方针,笔者愿将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就编注中的若干问题一一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供编注者参考并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骚艺二札     
“帷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美人”一词,古今楚辞研究者诠释纷纭。归纳起来,大致主要有四种解释: ①王逸说:“美人,谓怀王也。人君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楚辞章句》) ③黄文焕说;“美人,原自谓也。”(《楚辞听直》) ③纪昀说:“美人以谓盛壮之年耳。”(戴震《屈原赋注》引) ④马其昶说:“美人泛言贤士。”(《屈赋微》)古代笺注家多宗王注,近代学者常采黄说。如游国恩、刘永济先生(见所著《楚辞论文集》、《屈赋通笺》)等皆用黄说。上举四种说法的后三种说法不及王注更接近诗人创作意图的实  相似文献   

19.
蒋礼鸿先生在《(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载《文摘》1991年第3期)一文中的第二十六条,对“■”的含义作了解释。刘运兴老师在《关于(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的札记》(载《吉首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文内的(一)对此解释提出不同的看法。刘文据此字的结构而考求其义的方法是对头的,“■”的含义确实是指精液,而绝非蒋文所谓唾沫。但刘文推测“■”的读音与“xiong”切近,音读应当为“xiong”却是不对的。笔者查阅了几部著名的词典,在xiong的音读的字中,都找不到含有“■”的字。含有“■”的字的读音大都是“c。ng”、“song”、…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最全面、系统性最强、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富有战斗意义的论文巨著.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诗话篇》中称它“体大而虑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自叙篇》里说它:“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若甘辛殊味,丹素异采,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这就是说《文心》的产生,是由于它当时时代社会的需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里也引述了《文心·原通篇》和《辨骚篇》中的话,足见鲁迅对此书的重视.《文心》的杰出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