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殊性,使其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而融资风险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基于ANP模型评价法,对经济欠发达典型地区——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模式,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并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形成以争取政府担保支持、重视民间融资并继续积极发挥银行贷款作用的融资方式为主体的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构建存货质押业务的三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全过程的风险进行综合的量化度量。从量化的风险评价系数中挖掘出主要风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套系统、全面、客观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最终达到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技术创新决策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使技术创新风险成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过程创新为例,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经济风险的辨识、估计和评价,对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合理地进行权衡,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受到企业自身的影响,而且与企业和外界持续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关。根据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将平衡计分卡(BSC)方法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中,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中因素易于获取和量化;并应用网络层次分析(ANP)法解决了评价指标之间的复杂相关性。基于BSC-ANP方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模型并进行评估,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如何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并对他们进行分析、预测、跟踪评价是每个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内涵和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评价的意义与作用及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业绩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城市圈3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公司经营业绩分布有一定的板块特征;第二,连续亏损两年或三年的制造业企业经营不稳定,财务风险大;第三,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较弱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第四,资本结构趋于优化,但总风险仍然较大。圈内制造业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应扩展融资模式,优化融资结构;应注重主营业务的发展,兼营其他多元化的业务;应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也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它需要各项制度的综合支持,金融支持尤为重要,融资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评价体系,通过对陕西省高新区及产业园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走访调查及问卷调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西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体系中,政府支持的评价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一级因素,而银行体系融资、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中介机构服务的融资环境评价水平基本持平,且与政府支持的评价水平相差较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A股2008—2018年专利引用数据和董事网络数据,从融资约束和风险承担视角分析董事网络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网络通过直接和中介路径作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一是直接效应,董事通过其关系网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活动融入到企业知识获取、创造和溢出过程,进而促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二是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作用具有差异性,且独立董事网络作用弱于非独立董事;三是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差异化的中介效应,独立董事网络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非独立董事主要通过风险承担作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区县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急剧膨胀,其债务风险随之凸显.鉴于平台企业债务风险同时受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的双重影响,文章基于风险成因视角构建债务风险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实证分析平台企业债务风险高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注重平台企业背后的政府行政干预行为,在制度层面改善平台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等相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为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技术支持。互联网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交易效率、信息效率、功能效率、制度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向。应该利用互联网金融多元化的业务模式,积极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快捷便利和优质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信息企业面临的新产品市场、技术创新、融资、管理、不可抗力和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风险因素及其关联关系,用解释结构建模方法(ISM)建立结构模型,再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MICMAC)分析表明,企业只有在选择创新项目时充分考虑政策和市场环境以及相关专利的限制,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注重使用效率,打造一支优秀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才能有效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始终伴随着它们。供应链融资使得中小企业依托供应链和其中信用良好的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供应链融资客观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并且运用“3σ准则”做出初始信用风险评价,规避评价主体对样本信用评价的主观偏差,最终得出BP神经网络法在供应链融资客观信用风险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其中一个主要障碍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资金短缺 ,且技术创新的风险大。中小企业利用传统融资方式来寻求资金十分困难 ,而风险投资能较好地解决这个融资难题 ,促进技术创新。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应用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是化解企业资金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内涵应包括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能力、财务能力和环境成本因素四个维度。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测度方法,构建了由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组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对受资助的30家企业的考核指标、有关文献以及专家评分的统计分析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模型。通过随机选取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样本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套评价体系能有效帮助鉴定、分析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利用了Logit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DEA方法,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自1990年-2012年1790家上司公司的数据,实证了这些企业融资约束、股权集中与创新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首先,国有企业出于“父爱主义”和“政治偏向性借贷秩序”的思考,使得其缺乏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促进机制,而在民营企业中,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正面影响则较为显著;其次,由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创新效率负相关,而在民营企业中则表现为正相关;再次,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创新的效率也越高,这表明大企业在整合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始终具备优势;最后,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背景,其利润水平不一定与创新效率挂钩,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其利润水平却与创新效率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海外油气项目投融资环境评价是降低油气项目投资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制度、金融、政治、经济四方面研究海外油气项目投融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和多因素及关键因素分析法对其投融资环境进行评价。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发现,二者有一定的吻合度,结果稍有不同,说明两种方法可同时用于油气项目投融资环境评价中。  相似文献   

18.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动态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以“融资风险阶段划分-分担-评价”为主线的融资风险评价体系。基于“新两阶段论”把融资风险划分为缔约阶段融资风险和履约阶段融资风险;针对划分后的融资风险,构建灰色关联度和TOPSIS法相结合的分担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在融资风险分担完成后,对融资风险展开评价;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实现了“动态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是科学合理的,可以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各利益攸关方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自的融资风险状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盘活数据资产价值、促进数据资产运用是当前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主要目标。由于数据价值实现进程中受到资金与技术投入的制约,数据潜能释放面临瓶颈。在此背景下,数据资产证券化作为数据资产与证券融资结合的创新业态,能够为企业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所以,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并持续传递新动向。目前,这一证券新模式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基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资产化再至数据资本化的三重价值演进形态,释明其价值实现的内在理路,即是历经初始生成数据资源到加工获取数据资产再到实现数据资产证券化的动态实践,体现了数据要素价值增值的“变现”之路。在此动态进程中,数据要素的独特属性使得数据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资产证券化,呈现出与新兴科技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联系,其技术原生特性有助于促进证券全流程的数字化重塑。通过检视当前“数据+资本”双要素耦合的证券新模式发展现状,发现数据资产证券化探索存在产权规范不明、交易机制缺失、监督管理失配等诸多问题,成为激活数据资产价值的掣肘因素。鉴于此,立足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二元目标,应从法律与技术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