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道德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分层对待。但是,关键是要改变农民现有的不正确的农民道德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寻求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大力发展农村文化,通过文化路径推动农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他们面对新世纪以来多元文化强势崛起,文化价值观激烈冲突并不断融合的大变革时期,可以突破价值相对主义的蛊惑,从容应对各路价值思潮冲击的精神利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统筹社会多个层面,形成教育合力,构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网络,这样方可取得预期成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活育德、大众传媒和德育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文化路径、生活路径、舆论路径和教育路径是理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民环境维权问题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结构路径的研究形成了差序格局论、环境公正论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三种研究取向;文化路径的研究则形成了文化自觉论与认同建构论两种研究取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继续完善差序格局理论,推进环境公正理论的进一步中国化,清晰界定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深化文化自觉论和认同建构论的行动主义取向研究,同时,要秉持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是从社会实践和文化解读两个方面展开的.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准确的理解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代表性,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的主要思想,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一种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剖析了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着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创建文化品牌这一举措,描述了普遍存在于南方诸多少数民族中间的"三月三"节日如何被打造成为推动县城经济成长的文化品牌的过程.通过对这一民俗变迁的剖析,阐释现代化进程中,畲族民族文化事项被拆解、转借、拼接以及再生产的过程.本文运用"文化嵌入"理论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别讨论文化嵌入的经济路径、制度路径和文化路径.同时推翻传统意义上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封闭式解读,用动态的视角分析在以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如何被结构性地"嵌入"到拉动经济为主旨的战车之上,成为被建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剖析了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及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在政策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经济欠发达的山西省通过政策创新来推动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文章就此提出了四条途径:1.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路创新;2.鼓励高新技术人才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机制创新;3.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荣辱观是以文化为根基的道德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应挖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内涵,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拓宽大学生荣辱观培养的文化路径,拓展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来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作为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自其诞生就与科技政策中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直接联系。然而,近年来对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整体评价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障碍因子,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对全国36个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障碍进行诊断,研究显示我国高企发展障碍从高到低依次是创新产出、创新投入、经济贡献、规模。从经典的绩效测量、问效等为导向的“向后看”的评价模式,向积累学习、政策改进、提供战略智源等“向前看”的方向拓展,为后续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措施方向提供完善、改进的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贸规模与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外贸发达省市。本文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对外贸易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了河北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潜力,提出河北对外贸易发展应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协调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中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文化底蕴。高校应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内质,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国际文化产业的兴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成为近年学界研究探讨的热点,文章从政策制度和科技两个视角评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研究的成果,展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是在文化产业、工业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产业现象和新型的产业组织方式。文化与技术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两翼,对于创意产业的认识,不应只注重于促进城市开发与增加就业的表面直接作用,也需要从文化政策与技术创新的视角进行再审视。创意产业应成为文化政策制定与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支持系统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支持系统是指有利于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内容涉及区域技术创新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分别可称为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内部支持系统。外部支持系统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存在与演化的必要条件和土壤,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教育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和国际环境等。而内部支持系统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支撑条件和最关键环节,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和相关行业的企业群、产学研合作工程、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市场机制等。营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支持系统,对推进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创新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体系.坚持创新,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科技管理改革背景下,科技创新政策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创新主体和科技界等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通过文献考察、调查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国外关于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其在政策评估框架、方法和指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对中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理论方法不完善、评估范式缺失制约了评估实践发展,因此,加强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建构,应是下一步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创新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的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向调节了数字技术应用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但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数字技术应用的双元创新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会因企业产权性质、所处生命周期及高科技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战略价值,为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释放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不仅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变化、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推动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多数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各级政府应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应牢固树立创新价值观,建立健全支持技术创新的企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各项政策目标设定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目标设定中存在定位不清问题,实际创新活动未能充分实现现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目标。建议应该更准确地对农业科技创新功能作用进行定位,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功能,而应该将其仅仅作为实现人们多元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应该深入认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制定不同政策目标,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另外,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强调农业科技应用者参与,以便更加直接地将现实问题与科技创新及推广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政策与活动效果,避免农业科技及对农业科技利用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